滇游记----踏进香格里拉(丽江) 2008-06-02 16:08:08 大中小 标签:香格里拉旅游 就在隔夜定旅游船票的地方定了今天去丽江的汽车票。因为比车站便宜5元钱,只要35元一人。 大理到丽江公路紧贴洱海,可以看见有渔村散落在洱海边。过洱海后,公路时而在宽谷中行驶,时而驶上缓缓的山岗。沿途农田齐整,人烟稠密,看得出这里是比较富庶的地方。居民的服装也开始有了变化,不是单一的白族服装了。过鹤庆以后,穿着披星戴月纳西族服装的渐渐多了起来,意味着我们即将到丽江了。 突然在汽车的左手边的天空中隐约出现一座雪山,如一抹青烟若有若无。急问司机,那是玉龙雪山吧?回答说是。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玉龙雪山给我们的最完美的见面礼。后来我们和玉龙雪山多次照面,无论是近还是远,都不如那一刻来得美! 汽车停在丽江古城附近,我们径直走进古城,寻找家庭旅馆。穿过一条小巷就来到玉河广场。 这天正是三八妇女节,广场上很多的穿民族服装的妇女在打跳(集体舞),旅游者混杂其中,一派欢乐气象。找旅馆的事先放在一边,拍照要紧。 丽江旅游是我们这次旅游的重点,我决心要找个能体现丽江特色的家庭旅馆。一番察看,选中就在玉河广场附近的小峰王府。价钱也说得过去,40元一间。这也是沾了人多的光,老板娘看我们一下子要租三间才同意这个价钱的。这是一个有着长方形院子的纳西族四合院,可是老板娘并不是本地人,是东北人。 安顿好后,上街吃午饭,选来选去,还是一碗面条解决问题。有节省的因素在里面吧。看对面桌上的女孩,两个人叫了满满一桌菜,还有我很馋的竹筒饭。打听了一下,居然要30元一根。还是省省吧!看那两个姑娘满不在乎的样子,不知是花父母的钱不心疼呢,还是自己是白领,月收入上万呢? 吃好面条,同伴又要去购物游,我决定先去万古楼拍丽江古城全景。 丽江虽然是第一次来,但是行走在古城的石板街道上,没有一点新奇的感觉,这是因为看了太多的照片和资料的原因吧?最要命的是,走在那人流里,有一种极度不真实的感觉,周围的店铺也散发着不真实的虚幻的光芒。 坦率的说,丽江,此时我一点也不喜欢!虽然它还说得上漂亮。 万古楼很快就找到了。直接上楼,找角度。可惜阳光太强烈,拍照不合适。于是就打量身边的人。 由于是节日,万古楼上挤满了穿着民族盛装的妇女,老老少少都有。孩子们在楼道里窜来窜去,老人们看着楼外的风景好奇的长大着嘴巴,姑娘大嫂一堆堆的说着话,或者招呼着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个中年妇女在书摊上专心的看一本书……。 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好像有回到人间的感觉。哦,我的不喜欢古城,是不喜欢它是一座与实际生活脱离了的空城! 木王府就在下面一墙之隔的地方。信步走下楼,来到王府,因为是三八节的缘故,竟把门票也省了---没有人要我买票。 驴友顾老师嘱咐木王府一定要去。本来我想在楼上已经看了王府的全貌,不打算去了,幸亏这不经意的一走,终于没把这在丽江最值得看的王府给错过了。 王府的规模,建筑的布局都有点摹仿北京故宫,但是细节上又有自己本民族的风格。因为在南边,花草树木比北京的还要华丽些。当年徐霞客给丽江修地方志时,木知府没敢给他看当时新造的木王府---怕传出去要杀头的。但是徐霞客还是听到了一点风声,说过“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话。现在是,这句话已经作为招牌写在木王府大门的照壁上了!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现在凡是徐霞客走过,写过的地方,当地旅游部门一定要挖掘出来,当成金字招牌贴出来,连福建泰宁这样一个县城,为了开发旅游,出了一本专集,明明霞客没有去过那里,却写了篇文章说徐霞客没有去那里,是因为那里交通不方便,还假设说,霞客如果去了他们那里,会怎样怎样形容云云。这不知是否符合先生当年的初衷? 木王府里有一个老先生在拉二胡,崭新的盒盖上的招牌写着是苏州民族乐器厂制作的,竟很亲切,遂与他攀谈了一会。 人的感情如此脆弱,难怪有俗语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还没看见老乡,仅是看见故乡的乐器,就激动如此,真不能免俗。 看太阳西斜了,又上万古楼去。路虽然不远,但走一步都很费力。大概是在高原上的缘故。这回楼上对着玉龙雪山的窗口已经架了一个三角架,一个看着就很专业的摄影师正等待在那里。我自惭形秽,三脚架也没带,拍什么夕照啊? 楼上游客已经少了,略略攀谈,得知他是安徽合肥某报的记者,这回夫妻两个出来是旅游的,拍照只是业余爱好。 看人家很专心的等日落,我也向人家学习吧。后来看看太阳倒躲到云层里去了,起了风,看样子不会有期待的夕照出现,我决定不等了。可那位业余摄影师说他还要等,拍不到夕照就拍古城夜景。我没有脚架,当然只能放弃。 曾经和旅友兼影友的广东姑娘小谢说过,我外出旅行时对摄影只有百分之40的投入,百分之六十是旅游。说那句话的时候是在黄河第一湾的山顶上,记得小谢对我的话非常赞同,把我引为同道。但是看小谢的成果,我岂能与之比,以我现在的态度,用在摄影上的心思是百分之四十都不到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