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十堰专家难忘的援尼日利亚之行 |
[游记]十堰专家难忘的援尼日利亚之行 |
2008-06-10 10yan.com |
赵建利与阿比亚州州长依莱爱妮合影。 尼日利亚民间舞蹈。 尼日利亚前元首阿布巴卡尔宴请赵建利。 尼日利亚女人习惯性用头顶东西。 今年43岁的赵建利是我市水库管理处的一名干部。2005年8月,他作为联合国工作人员,飞抵非洲尼日利亚,执行“南南合作”任务。 记者 徐正国 成为联合国工作人员 前天下午,记者与赵建利见了面,问起在尼日利亚的生活,他的话匣子打开了。 两名尼方警察当警卫 2005年8月17日,告别祖国和亲人,赵建利与来自全国的45位农业专家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工作人员,从首都机场飞抵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 当地热得让人受不了 “初到遥远的非洲,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我们一时很难适应这里的气候和生活习惯。”赵建利说。 一斤蔬菜值十七八块 “不光是热得难受、水土不服,饮食习惯差异也很大,让我们难以适应。”赵建利说:“尼日利亚人生活十分简单,不爱吃菜,也不种菜。当地人以淀粉食物为主,用石碾子将可吃的树叶碾碎,拌入熬好的木薯肉汤中,这就是菜。这种吃法,我们哪能习惯?蔬菜稀少,又相当贵,一斤蔬菜就值人民币十七八块。怎么办?我们把从家乡带来的丝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种子种在住地的院子里,开始了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生活。” 在非洲经历生死考验 睡不好、吃不好,这些困难还可以慢慢克服,但最令赵建利恐惧的还是病魔。尼日利亚气候潮湿、闷热,蚊子大量滋生,疟疾、伤寒、霍乱时有暴发。在尼日利亚,疟疾症状有200多种,当地医疗水平较差,一旦患上疟疾是相当可怕的。在其它州工作的一位来自河北省的农业专家就被疟疾夺走了生命。 受到中尼两国元首赞扬 一到尼日利亚,中方的专家深深感受到,该国的农业太需要援助了:在石油工业崛起以前,尼日利亚是一个农业国家。但随着石油工业的兴起,农业被忽视,生产方式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劳动工具简单,耕作粗放原始,农产品产量逐渐减少。但是,该国65的人口务农,70的经济活动依赖于农业,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危机重重。因此,联合国将该国列为“南南合作”的国家之一,重点进行援助,帮助当地农民增收,改变农民生活。 |
转自:http://www.10yan.com/html/tsxw/sjxw/2007-12/18/082001212.html61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