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十堰专家难忘的援尼日利亚之行

[游记]十堰专家难忘的援尼日利亚之行

2008-06-10    10yan.com

赵建利与阿比亚州州长依莱爱妮合影。

尼日利亚民间舞蹈。

尼日利亚前元首阿布巴卡尔宴请赵建利。

尼日利亚女人习惯性用头顶东西。

今年43岁的赵建利是我市水库管理处的一名干部。2005年8月,他作为联合国工作人员,飞抵非洲尼日利亚,执行“南南合作”任务。
非洲,是一块神秘而古老的大陆。在尼日利亚这个陌生的国度里,赵建利度过了700多个难忘的日夜。

记者 徐正国

成为联合国工作人员

前天下午,记者与赵建利见了面,问起在尼日利亚的生活,他的话匣子打开了。
2003年10月,我国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一批农业专家,参加联合国“南南合作”项目,作为联合国人员,赴非洲国家尼日利亚进行技术援助。
赵建利当时在市水利水电局工作,是我市研究推广网箱养鱼的第一人,为我市知名的水产养殖专家,各方面均符合报名条件。
经过层层严格筛选,赵建利成为我市唯一一位、也是首位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援非的水产专家。

两名尼方警察当警卫

2005年8月17日,告别祖国和亲人,赵建利与来自全国的45位农业专家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工作人员,从首都机场飞抵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
经过半个月的培训,赵建利和另外3名中国专家来到了尼日利亚的阿比亚州政府工作。赵建利任组长,每天有专车接送,两名荷枪实弹的尼方警察从此担任他们的安全警卫。这是联合国的规定。
赵建利说,其实,尼日利亚社会治安总体上是很好的,偶尔有绑架和混乱发生,只是不同派别之间的政治斗争,很少殃及到本国平民和外国公民。

当地热得让人受不了

“初到遥远的非洲,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我们一时很难适应这里的气候和生活习惯。”赵建利说。
尼日利亚位于非洲中西部,靠近赤道,紫外线很强,属热带季风性气候,最高气温可达44℃,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全年分为旱季和雨季,雨季长达9个月。在3个月的旱季里,一滴雨都没有,原野上寸草不生,河流干枯,农村人畜饮水非常困难,到处都能看到光着膀子赶着毛驴找水的人。这里没有春秋,只有夏天,炎热程度可想而知。
“一到这里,身上汗没干过,感觉头昏脑涨。糟糕的是,没来多久就到了尼日利亚一年中最热的月份(9至10月),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你真不知道,这鬼天气让我们实在受不了!”赵建利摇摇头,说:“哎呀!天热,蚊虫特别多,我们带的蚊帐都不管用,晚上被咬得难受死了,个个翻来覆去睡不着。尽管如此,大家没有一个打退堂鼓,相互安慰‘既来之则安之,会慢慢适应的’。”

一斤蔬菜值十七八块

“不光是热得难受、水土不服,饮食习惯差异也很大,让我们难以适应。”赵建利说:“尼日利亚人生活十分简单,不爱吃菜,也不种菜。当地人以淀粉食物为主,用石碾子将可吃的树叶碾碎,拌入熬好的木薯肉汤中,这就是菜。这种吃法,我们哪能习惯?蔬菜稀少,又相当贵,一斤蔬菜就值人民币十七八块。怎么办?我们把从家乡带来的丝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种子种在住地的院子里,开始了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生活。”

在非洲经历生死考验

睡不好、吃不好,这些困难还可以慢慢克服,但最令赵建利恐惧的还是病魔。尼日利亚气候潮湿、闷热,蚊子大量滋生,疟疾、伤寒、霍乱时有暴发。在尼日利亚,疟疾症状有200多种,当地医疗水平较差,一旦患上疟疾是相当可怕的。在其它州工作的一位来自河北省的农业专家就被疟疾夺走了生命。
幸运的是,赵建利经受住了这种生死考验。2006年4月和8月,他先后两次患上疟疾,在病床上一躺就是一个多星期,头晕、虚脱,整天高烧不退,外冷内热,十分难受,经尼方医生及时救治,两次躲过劫难。

受到中尼两国元首赞扬

一到尼日利亚,中方的专家深深感受到,该国的农业太需要援助了:在石油工业崛起以前,尼日利亚是一个农业国家。但随着石油工业的兴起,农业被忽视,生产方式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劳动工具简单,耕作粗放原始,农产品产量逐渐减少。但是,该国65的人口务农,70的经济活动依赖于农业,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危机重重。因此,联合国将该国列为“南南合作”的国家之一,重点进行援助,帮助当地农民增收,改变农民生活。
赵建利在到达的第二天,不顾旅途劳顿,带着小组工作人员投入到紧张的援尼工作中。
赵建利在阿比亚州负责水产和水利工作。但没想到的是,生产条件落后,开展工作困难重重。网箱养鱼产量较高,可这项技术在尼日利亚还是空白,项目点没有水库和网箱,更没有可供购买的鱼饲料。
一切都得靠自己!赵建利首先设计了一个5万立方米的小水库。在指导当地人修水库的同时,他采用尼日利亚可利用的饲料作物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鱼饲料。紧接着,他又制作了网箱。水库修好了,他的网箱养鱼技术在这里也试验成功了。
2005年底,赵建利的网箱养鱼技术不光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和阿比亚州政府的充分肯定,还受到驻尼各国大使的赞许。他们都竖起大拇指说:“中国人是勤劳的、聪明的、伟大的!”
2006年初,赵建利又在该州推广了他的鲶鱼人工繁殖技术、稻田养鱼等技术。这些更让当地人刮目相看。
2006年4月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尼期间,专门看望了包括赵建利在内的中方专家,高度肯定了他们的工作,称他们是祖国的骄傲。

转自:http://www.10yan.com/html/tsxw/sjxw/2007-12/18/082001212.html61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