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西安—延安旅行游记 3 ---------------------------------------------------------------------------- D3 十朝古都人难留 骑游延安寄深情 西安给我的映象是一座历史文化与现代潮流相交融的城市,几年前曾来过,感觉老城在悄然变化,街道整洁了许多,新城区则是日新月异,几年的时间许多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增添了现代大都市的气息。第三天早,经过商量我们计划当天乘车到延安,先了却我们多年对革命圣地—延安向往的情怀。8点,我们骑着车沿着布满鲜花的街道进朱雀门过小雁塔,不一会就到了长途汽车北站。运气不错,到延安的车票还没售完,买了票,把车车放入沃尔沃大巴货箱,十点准时向延安出发了。 沃尔沃大巴慢慢出了城区,沿着G210的准高速车道向陕北行驶,路边都是灰蒙蒙的,车内有的人看电视,有的人已经打起了瞌睡,我们观看着车外陕北那黄土高坡,感叹着这片增经孕育了中国革命的陕北土地。西安到延安全程380公里,很快车驶过铜川,进入黄陵,还在纳闷怎么没见到有窑洞呀,同车的一位先生告诉我们要注意看,都是黄土色的,多数窑洞是在靠山腰建的,路边看到好多废弃的窑洞。一处处的黄土高坡,在长期风雨冲刷后就象一张张饱经风霜老农民的脸,述说着历史。每隔不远一段总能看见一个高耸在山上喷着火的油气井架,陕北石油天然气的储备量不小呀。 沿G210路的一侧在修建延安到黄陵的高速路,这样延安就和西安的高速就贯通起来了,陕北的经济发展就会快很多,这也是国家对老区人民的关怀。。 下午2点,到达延安的长途汽车站,长途汽车站对面就是延安的火车站,斗大的两个颜体“延安”映在眼中。下了车没休息,骑起我们的旅行车直奔宝塔山而去。这是一座不大的城市,两边是连绵的黄土山坡,一条大峡谷中延河从这里自北向南流过,整个街区在河的两岸,大致东边是旅游区,南边是商业区。我们顺着延河路骑行不到十几分钟,那梦中画一般的宝塔山就映入在我们眼帘了,我们望这那巍峨的宝塔山,看着身边静静流淌的延河水,想起了那首久唱不衰的老歌—《延安颂》。 宝塔山下保留有许多的历史遗迹,战国时期的石刻,历代名人的石碑在这都可以见到,都是大气之作。我们沿着宝塔山前行,路上的行人多是当地人,虽然是保先教育时期可是来这里红色旅游的人还不是很多。 过了宝塔山前面就的清凉山,古老的延河桥就在两山前之间。我们踏上坚实的桥面看着那桥上古老的石栏,当年有多少热血儿女从这里走过,为推翻人吃人的社会踏上革命征途!桥下的延河水告诉人们那已经是过去和历史,只有古老的延河桥、宝塔山成为革命历史的见证。 桥东北方的清凉山是一坐寺庙,当年是共产党宣传机构新华社所在地,这里地势险要,山上的建筑群气势宏大,庙宇内环境幽雅,是一个檄文作画的好地方。我们围着宝塔山、清凉山、延河桥从各个角度漫漫的欣赏他们的容颜,想从中想找到30年代那张“延河映宝塔“的画面,可是徒劳了,现代文明已彻底粉碎了那古典美丽的画卷。我们继续前行沿河的店铺都是当地特产:大红枣、核桃、柿子饼,没什么看的。边休息边和一憨厚的陕北卖枣汉子聊天,他抱怨一家全靠买红枣生活,现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养孩子都困难。看样子这里的百姓思想观念还没跟上潮流,要解放思想呀!时间不早了,告别陕北汉子,我们顺G210直下,路过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大学”、今晚的休息地我们选在了枣园的窑洞,要体验一下住窑洞的感觉!在延安大学外的广场上我们结识了一群学生和他们聊了一会,延安大学的规模不小,也是一所综合大学,现在有在校师生1万多人。整个延安市区纵向10多公里,我们已经穿越了一半,今天的目的地枣园还有不到5公里,时间已经是下午快6点了,抓紧时间赶往城西北的枣园。 到了枣园正是晚饭时间,找了家很干净漂亮的窑洞住了下来,这里离枣园大门不到50米的距离。店老板帮着把车车停到了窑洞的地下仓库,给我们忙活晚饭去了。吃了饭,洗了热水澡,躺在窑洞的炕上感觉好及了。洞内冬暖夏凉,室温舒适,虽然在路边也听不到什么汽车的噪音。可是睡不着呀,我们就到客厅看电视和从银川来旅游的一“的士”老弟一家人闲聊到深夜,这夜失眠了,不知道到是兴奋还是这里灵气太重快到3点了才昏昏睡去。 陕北延安天亮的很早,一觉起来7点了,太阳已经从窑洞的弧窗射到了脸上。院子里、路上已经是熙熙攘攘人声了。我们特地到外面的早餐点喝了小米红枣粥、吃了陕北特点的油饼。边吃边想,当年我们党就是靠这小米加步枪的精神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延安的小米红枣真有那么大的力量吗?不!是我们的党人心所向,是历史给了机遇,是共产党人的聪明智慧。我们马上要游览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在细细体会哪个时代,追忆那逝去的革命历史。 吃过早饭,我们信步来到了延园大门,看门的小伙死活不让我们购票,直接让我们进去,说他们领导交代了,我们一楞?原来我们骑游延安的事这里的人已经传开了,延安地方也不大呀。谢过守门小伙,我们进入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游览。这里占地面积80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有展出的几百件文物。延园位于延安城西北15华里处的枣园,因此这里也叫枣园,是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驻地。我们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的旧居及书记处小礼堂、幸福渠等。当年书记处在这里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并领导全国军民争取民主、和平、同美蒋反动派进行了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毛主席那篇有名的“为人民服务”一文就在这里写成并发表。从这里看到了老一辈革命者的坚强不屈、艰苦创业、统揽天下的精神。 出了枣园大门,我们回窑洞驻地收拾行装,当去地下室取车的时候发现车车不见了。原来店老板的儿子约了小朋友,一早把我们的车车骑出去撒欢了哈哈!很可爱的小男孩。等他们骑车回来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告别店老板一家我们前往扬家岭游览。 我们沿着昨天来的路向杨家岭骑行,在路上巧遇了延安的自行车爱好者,我们攀谈起来。听他介绍这里自行车运动不是很普及,没有什么好的行头,也没有专门的商店。可是大家不管是什么车车喜欢休息的时候一起郊游,也是乐在其中呀。很快我们就来到了杨家岭——中共中央的旧址,这里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1938年11月,因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央机关由城内搬到杨家岭。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运会、妇委、青委等单位均设在这里。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大生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43年10月,中央书记处由此迁驻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留驻。这里战地面积100多亩,也有各类文物700多件,这离市区仅3公里,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 这里导游和门卫都是标致漂亮的武警学员,我们在这参观了七大会址,瞻仰了老一辈革命家门工作和生活过的窑洞、辘轳井等,观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七大以后,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中央也从这里迁入河北省的西柏坡,开始解放全中国的道路。这里的游客今天还是不少的,全国各地的都有,多数是单位出来保先红色教育的,也有个人募名而来,感染革命气息的。这里革命歌曲和夹杂导游门吆喝的喊声环绕在的杨家岭的上空,显的非常热闹, 我们怀着对老辈革命家的敬仰离开了杨家岭。 下一站凤凰山旧址,那里是红军长征后到陕北延安的第一落脚点。位于延安城内的凤凰山麓,是党中央初进延安的驻地。这里开放参观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旧居及红军参谋部旧址。党中央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由土地革命战争转入抗日战争。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党的“五月会议”、“洛川会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等,为指导抗日战争,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在这里展出的文物不多也没什么游客,我们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一遍就进入了延安的商业街。 延安这座城市没有什么大的工业,主要以石油天然气、旅游、农副产品为支柱,历年都是陕西政府经济扶助的大市。我们游荡在商业街上,虽然是“五一”节,街上也不是很热闹,整个商业街没有过多的高楼大厦,只有旅游大厦和延安宾馆几处算漂亮的建筑。家合超市是这里最大的商场,正是中午吃饭时间肯德基店里也是人少的可怜。街中的佳能数码相机店也是有其名无其实,没有什么数码产品出售。街区的交通比较乱,人力车、汽车、摩托车不守交规乱串。在街口打个电话给家里报平安,说了5分钟才0.8元,这里的长途电话和市话一样啊,真便宜。可想这里的经济还是不发达地区,延安人民还要努力呀!出了不繁华的商业街我们顺着延河西岸骑行,过了个路口,宝塔山的身影又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沿街观望对岸景色有是一片天地,更显得宝塔山的雄伟,清凉山的峻秀,延河桥的古朴典雅。在桥头我们见识了一位陕北老人,虽然没带羊肚毛巾可是你一看那满脸的皱纹、灰白的山羊胡就知道这就是映象中的陕北老人。沿河休闲的市民和游客不少,年轻的少男少女靠在岸边柳 树下谈着情话,老人叼个唢呐在投入的吹着陕北小调,也有人独自坐在石凳上认真投入的看书,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我们看着看着感觉饿了,早上的小米粥油饼早已经不知道跑那去了。 时过正午,我们也该吃饭了,找了家陕北特色店,我们每人要了一份当地有名的羊肉丝洋芋馇馇和一份牛肉麻食,这里的量给的足呀,我们用尽力气还是没有吃完,好吃的东西浪费了呀。大家且记住在南方吃饭要双份,在西北吃东西要半份,也反映了陕北老百姓的憨厚朴实。和店里伙计聊天知道这里的生活水平不是很高,好点的东西和高级饭店只有政府的人和做生意有钱的人才去消费。我把这次看到的一个小问题告诉了那店主和小二,整个街上和旅游点基本没有纪念体恤卖,这是一项可以赚钱的生意,这么好的旅游资源,旅游纪念品少的可怜。我让他们到西安批发一些印有老人家头像和宝塔等图案的体恤来买,那要比开店来钱的多。他们非常感谢我们两个湖北人,说湖北人南方人就是聪明,这里人都想不到呀,果真如此?! 我们离开饭店,骑车在昨天进城街道上,两侧的风景也没什么大的特点,到是一对结婚的新人喜气场面给了我们一点安慰。漂亮的新娘,得意的新郎,面沾喜气带着微笑的客人门,今天是个好日子,这是看到的第几对新人,我们也记不清了。 回西安的车下午2点出发,我们联系了车老板,他正在车场。时间快到了,我们一溜烟来到车站把车车装进货箱,在车上聊天休息。车老板是个风趣厚道的小伙,对我们只收了个半票,搞的我们不好意思,还热情的说下次免票了,后来回到十堰还接到过那小伙的短信—陕北小段子,陕北人够朋友! 延安游就要结束了,领略了革命圣地的风采,结识这里憨厚的百姓,也真切体会了革命胜利的原泉和动力。再见了宝塔山、再见了延安!这正是:十朝古都人难留,骑游延安寄深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