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以色列游记(8)橄榄山上耶稣的圣迹 |
[游记]以色列游记(8)橄榄山上耶稣的圣迹 |
2007-12-11 worlddiy.net |
橄榄山-----客西马尼园. 耶稣用完了“最后的晚餐”后,他预感到自己受难的时刻临近了,便来到客西马尼园祈祷。他极其悲痛汗如血珠滴在地上,在对上帝做了三次祷告后,逐渐恢复了勇气和自信,决心坚定而坦然地接受未来的苦难。这时,犹大带着祭司长等人前来捉拿耶稣,犹大按照约定的暗号:与谁亲吻(当时犹太人见面的礼节)谁就是耶稣。当他走到耶稣跟前叫了一声“老师!”并上前亲吻后,耶稣说:“朋友,你要做的事就做吧!”随后他被捕。 ------- 圣经新约 “客西马尼”希伯来语意为“压榨橄榄”,这个园地里的橄榄树与耶稣同一时代,只见园内7、8棵古老的橄榄树枝繁叶茂,树干粗壮得要两三人才能合抱 公元4世纪,人们在客西马尼园建了一个圣坛,12世纪十字军们对它进行扩建,后圣坛被穆斯林征服者破坏。现客西马尼教堂也叫万国教堂,他是于1919至1924年在16个国家的捐助下,由意大利建筑师安东尼奥·巴鲁齐在原来建筑的遗址上修建的。教堂顶部由16个起伏的拱形圆顶组成,每个拱顶代表捐资建造教堂的一个国家。 圆拱屋顶代表一个捐资的国家 大门上方是四个最著名传教士的雕塑,因为他们的不辞辛苦,圣经新约走遍世界 大门一处耶稣祈祷的小雕像 从客西马尼园走入万国教堂,那里是深蓝色的墙壁和天花板。 棕色和紫色的彩色玻璃使得教堂的光线变得昏暗,营造了一种忧郁的气氛,因此这个教堂又称为“苦闷教堂” 祭坛前面的地板上,一圈荆棘王冠状的钢制围栏簇拥着“痛苦之石”,据说耶稣就是跪在这块石上祷告的。 祭坛上的马赛克按照圣经故事分别刻画“痛苦中的耶稣”,侧殿的“犹大之吻”和“基督的被捕”。 痛苦祈祷的耶稣 犹大之吻 耶稣被捕 这样的管风琴演奏, 进行着怎样的安魂弥撒 信徒们在这里都沉浸在痛苦之中 如果游客众多,这里还可以感受基督的痛苦吗? 客西马尼园----我无法忘怀的感动 我在这里静静的感受,真希望在这里更长久的停留,让我仔细观察这些信徒的状态,这时我的身后的远处出现了一个身影,一个牧师在神坛后的长廊看望着教堂内状况。 不一会他似一阵轻风飘然来到墙边的座椅坐下,在昏暗的光亮中我依然可以看清他清瘦慈善的面庞,我用手势询问他是否可以合影,他微笑着用手轻轻的拍打着旁边的空位,示意我一起坐下,我感受到一种怜爱,如同沐浴上帝的恩宠,我坐到他的身边,他用手拥着我的肩膀,我感到一种柔柔的温暖,似上帝赐爱。先生第一次拍照未获成功,回放时方才发现问题,十分歉意地我再次回到他的身边询问是否可以重新拍照,他微笑着点点头,还是环抱着我的肩膀,我感动的快要泪流。这是我最珍爱的瞬间,仿佛上帝与我如此亲近。 看着他如此优雅的姿态,深邃的眼神,并拢的双腿,一丝不苟的修养,此时我终于明白小说《荆棘鸟》里梅吉看着拉尔夫的感动,终于理解了神父如何构筑着人们与上帝的桥梁。我先生很想也来一个合影,他担心太过打扰而有所放弃,我们都对至高无上的精神有所向往 客西马尼园里发生的故事几个世纪以来都是艺术家创作的题材,贝多芬曾创作过清唱剧《橄榄山上的基督》,霍夫曼画过“耶稣在橄榄山上”,那些都是感人至深的佳作,而我在客西马尼教堂也留下了自己的佳作----我得到基督圣迹上的怜爱,感谢我的先生为我留下这样的瞬间,我无法忘怀那一刻的感受。 走出苦闷教堂,站立在客西马尼园,这里面对着圣殿城墙,迎面正对着由大块的石砖堆砌的金门,那是两扇“仁慈之门”和“忏悔之门”。犹太人相信弥赛亚(救世主)来临时,金门将会重新开启。基督教认为,耶稣在复活节前的星期日正是从金门进入耶路撒冷的。穆斯林有自己的说法,他们相信世界的最后审判将在这里举行。穆斯林统治时期,阿拉伯人为了阻止弥赛亚入城,将金门封闭,并把它改造为一个穆斯林的祈祷室和学习《古兰经》的场所。 那死死的关闭的是一个个希望,对望着她我感受到一种绝望一种无情。我仿佛可以体会到千百年前耶稣的痛苦,也是在这个位置,他下定决心用自己的生命救赎人类。? 望着这一片长长的城墙,她与3000年前所罗门开创的圣殿相去甚远 远去的历史,曾经怎样的辉煌,怎样的令后人垂涎 我们将从这里-----橄榄山出发,跟随着耶稣的足迹,进入耶路撒冷老城,去追寻那受难----复活----升天,那是人类千百年来精神世界的主题。 全部脚印不留脚印 留下脚印: |
转自:http://blog.worlddiy.net/?38263/viewspace-10816.html94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