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独闯武当山探幽五龙宫(游记) |
[游记]独闯武当山探幽五龙宫(游记) |
2008-03-17 tianya.cn |
《独闯武当山 探幽五龙宫》
道教圣地武当山当推五龙宫为古。唐贞观年,太宗李世民因天下大旱,遣均州太守姚简赴五龙山祈雨,在此遇五位自称五龙君的儒生,简请其降雨。果雨注旱除。太宗旨建“五龙祠”。北宋真宗赐额“五龙灵应之观”。南宋频战,五龙宫“百年三罹兵火”。元朝至元乙亥(1275年)忽必烈旨赐“五龙灵应宫”。有元一朝,大兴其道,五龙宫再现“殿宇巍峨,仪象森列,壮丽严峻”。惜此宫毁于元末。明初成祖朱棣因真武神助“靖难之役”,大兴武当,并赐额“兴圣五龙宫”,明嘉靖兴盛有加,扩增殿宇多达850间。清朝有毁塌修复,基本呈嘉靖盛期概貌。民国初年毁于当地流匪,从此淹没深山。 近闻有香港公司欲斥巨资修复,决定乘丁亥(2007年)暑期,做武当五龙宫遗址游。我与7月23日到达武当山,前两天游常规景点,并打听如何前往五龙宫。得知路遥道险,决定请当地向导带路。25日从南岩宫出发,25里达五龙宫,再由五龙宫下山35里到蒿口达武当老营。 我与向导商定于六点十分自南岩宫出发。在离南岩宫山门不远的路旁可见一丁字路口,叉口有一道人羽化雕花砖塔,并有指路牌标“五龙宫”,同时可见路前不远处有一废墟,据说为南岩宫一附观。经上元(须下山坳,现存一石屋内有真武泥彩塑,两流水石龙头和焚帛炉),中元(一悬崖下的山洞,现有一石屋,原供铁铸黑虎财神,现移至南岩泰常观内的财神殿,洞外多残垣断壁。),下元(离中院不远,洞大为三院之首,内有石屋,山泉,龙池,残墙,内有一巨石如闭合硨磲,加之此山石多含云母,午时阳光瞬时射入洞中,洞内银光烁烁,龙吐清泉,滴水声声,有云气出)。附马桥(一单石拱桥,桥面已半塌,此段前路多险),黄家庙(在一土堆山有几个或立或塌石龛),父母桥(桥已倒塌,须淌水过河),华阳岩(内有一石屋,屋旁又四通碑,其一高五尺余,阴刻道人像,线条清晰可辨,此像为元代著名道士李明良(道号浩然子)的自画像石刻,碑上刻有自题诗。)万人坑(华阳岩对面的山坳,杂树乱藤幂洞,未敢前去。)五龙宫。九曲黄河墙,北天门。混账坡,摧花街,(此两处紧挨,现留有残墙,石基,台阶,瓦砾:莫非明宪宗嘉靖引得童男童女来此密采小遗初红精炼媚药,不远处即为山谷磨针溪,溪桥前水边有一精致残屋,疑是炼丹房或老姥祠遗址。),将军庙(路旁一石龛小庙),尹仙岩(一悬崖洞),鲁家寨(不到十户人家的寨子。从这里到五龙宫大约8里路。今后到五龙宫有公路从武当镇老营不远的蒿口一直通到这里,目前正在修路。)仁威观(废墟,可见当年规模。当地有俗语:毁了仁威观,盖了复真观即太子坡),由于修路从鲁家寨到蒿口已无好景可赏,好在向导为当地人,尽量走昔日古香道,石径古道旁仍有残迹可见。晚七时四十七分到达武当镇老营,尽管全程为60华里却费时十三小时。其中从南岩宫到五龙宫用了五小时,五龙宫包括在农民家临时采摘菜蔬做饭共三小时。从五龙宫到蒿口五小时,其中有一个小时,因修路塌方等待清障。) 从南岩宫到五龙宫的二十五华里简直就是探险:山高谷深,林耸灌丛,荆棘漫道,茅蒿侵路。石板只见苔藓,眼前不知路向。头顶绿荫难见天日,脚绊青藤何处有路。常循野猪蹄迹前行,总见山獾拱坑相伴。林间鸟鸣轻脆响谷,灌丛虫鸣此起彼伏。晨露湿衣尚未干,又添新汗衫沾身。死树横倒难前行,枯叶时让脚踩空。藤蔓绕脚步行慢,低枝夺帽几回首。看不尽山野异花,赏不够珍菌艳蘑。一路古迹深沟隐,千年遗址蒿草没。五龙宫虽是遗迹,可观处甚多。 五龙宫曾是武当最古道教宫观之一,始建隋唐,元扩明盛。此宫座西向东,后有五龙峰为屏,左右青龙白虎拱卫,宫前内外案山照壁。周山碧翠,环宫泉流。 此宫屡毁屡建,今留多为明初遗建,为武当最大遗址。虽眼前残垣断壁,碑倒栏斜,仍见昔日辉宏雄伟,气势盛极。宫外自北天门,径九曲黄河墙,沿清晰可辨的青砖石板九曲十八折,入宫门,门左即东面为大照壁,雕花石基,砖心红墙,琉璃冠顶,流经宫内的泉水,汇入池中,入涵洞由此壁外呈水帘流出,成溪源。壁南为琉璃焚帛炉(当地人亦称“宝库”)。右为五进大院依山迭耸,三纵中轴左右各职。五龙宫沿中轴线,主体建筑有龙虎殿、玄帝殿和启圣殿(只有地基)。 龙虎殿前左右高大云台之上,有御碑亭二,四周皆石栏相护。其基座高伟也属国内罕见,亭内为贔屃驮碑。其南为“圣旨碑”,永乐十一年十月八日立,曰:“大岳太和山各宫观有修炼之士,怡神葆真,抱一守素。外远身形,屏绝人事,习静之功,顷刻无间。一应往来,浮浪之人,并不许生事。”字迹圆润,有颜体遗风。宫北碑亭亦贔屃驮碑,即“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之碑”。为永乐十六年十二月初三立。 龙虎殿,正对玄帝殿。尚存明代泥塑彩绘青龙、白虎神像,赫赫生威。主殿二:玄帝、启圣,二殿阶合九重,前五重为级八十一,后四重为级七十二。9是最大的天数。81是9的乘积,意为九九归一。72是9与最大地数8的乘积,意指天地交泰,感生万物。正殿前有天地二池,北池圆,南池方,昔有青石护栏,水从石龙口出。天地池南有龙井五,分列中轴两旁,轴北三,轴南二。龙井建在米余六角基座中央,沿有楔空,疑为护栏或井亭痕迹。六边凸腰井圈为青石整雕,皆偏置水井上方,不解其迷。据说另有二池位于五井之南,大池长60米,宽4米,池西有龙口吐水,水中有一月牙小池,可由大池借过水桥达小池边。大池水涨从一边流入中央小池,流水呈布,掩小池壁方洞,小池水盈至另一槽洞流出,入石砌高宽米余地涵,涵洞长里许,由大照壁外墙呈水帘洞状现,据当地人讲,从照壁外水帘后入涵洞,可从小池壁布状水流后方洞出,如此精妙的排水设计,为我国古建少见。可惜此二池久废,洞淤涵塞,杂草掩没,非着意难辨识。 正殿玄帝殿仅剩一堵高墙,火迹依稀可辨,青石柱石,雕花石栏,足见当年高大气派、巍峨壮美。高墙内为今人重修正殿,三开间矮屋,仅为保护武当最大铜铸鎏金真武像,高达1.95米。现有一姓武道人护守。 矮屋后有一露天基座,彩色琉璃依然鲜艳,饰花雕刻生动精美,疑为昔日安放真武铜像的真正基座。正殿北现有道人寮房数间,有不足十位正一派男女道人在此守残…… 可惜能亲眼实察者寥寥无几,毕竟能有此机会并体能者鬓白少寡。现山下修公路,据说国家已计划开发修复此宫。不知那时还有此神秘幽寂呼?(070725)
|
转自: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538315&PostID=1278239271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