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武当山导游词1 |
[游记]武当山导游词1 |
2008-05-22 163.com |
武当山古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北部十堰市境内,山势雄伟,面临丹江口水库,背依神农架林区,连绵400多公里。有72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其余各峰均倾向天柱,蔚为奇观。自古以来,武当山便是道家追求仙境的理想之地,道教建筑遍及全山,规模宏伟,相传上古时玄武在此得道飞升。“山不封不名”,自东汉道教诞生之后,历代帝王曾数次在武当举行封山仪式,武当山的声名日盛,明成祖时期一度曾位列五岳之上,有“大岳”之称。令武当山真正名扬天下的是一代宗师张三丰,他创立的武当派与嵩山少林派齐名。武当山风景兼泰山之伟、黄山之奇、雁荡之幽,北宋大书画家米芾将之誉为“天下第一山”,虽有夸张之嫌,却也可见得这里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朝武当 武当山地区有“朝武当”的习俗,含有上山祭拜山神的意思,其实这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又一种方式,就像扫墓总是与踏青郊游连在一起的,“朝武当”也成为一种爬山的乐趣。每年农历三月份春光明媚和八月份秋高气爽的时节,武当山里总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当地旅行社往往会在这些时候开设武当山一日游的项目,收费在200元左右,包上下山车票、大门票与午餐。 道教名山 武当山是中国的道教名山,武当派道教的发祥地,已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清幽的自然环境,使它很早就成为道教的“神仙窟宅”,历代多有隐居在此的道士,唐朝时这里被奉为道教“第九福地”。武当山的道教法事活动是历代传承的规范化仪式,无论是庆典、节日、斋仪,还是早晚坛功课、放施食等法事活动,无不伴随着程式化的动作、吟诵古老的经文、演奏优美的道乐等,其中道教音乐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已被学术界关注。历史文物 在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武当山登记在册的文物共有7400多件(不含古代建筑),其中珍品稀有文物为数不少。其质地有金、银、铜、铁、锡、木、石、泥、纸、丝等,具有很高的科研与艺术观赏价值。武当山各种文物珍品可分如下几大类:一是化石、摩岩类,共有19处文物,时间最长的距今约4.5亿年;二是书法、经卷、刻板类。全山现存图书经卷总计334种、2886册、各种字画53件。主要有祝允明、郑板桥、乾隆帝、慈禧太后等真迹;三是革命文物类。武当山麓官山吕家河现存苏维埃政府旧址,紫霄宫内的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等;四是各种塑像类。武当山现存各种塑像登记入册的共1504尊。其中大部分制于明代,最早的为12世纪初的宋制真武坐像。五是供器类。武当山各宫观置在神像前陈列礼器和供品的香案,现存有铜铸、木制、石雕三种,全为明、清两代制作;全山现存宝瓶花瓶计42件;已注册香炉共97件;现存古灯和灯台入册的共186件;六是法器杂物类。武当山现存大量珍贵文物,同古建筑群一样都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武当静八景 天柱晓晴 陆海奔潮 平地惊雷 烈火炼殿 祖师映光 空中悬松 月敲山门 金殿倒影 武当动八景金猴跳涧 海马吐雾 黑虎巡山 飞蚁来朝 乌鸦接食 梅鹿衔花 猕猴献桃 雀不漫顶 道教古建筑群是武当山一道独特的景观,在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唐代贞观年间开始,武当山上道教逐渐繁盛,建了不少道观,但到元朝末年,武当山上的古建筑大部分已毁于兵乱。目前山上的宫殿多为明代所建。明永乐年间用了将近十年时间,建成了玉虚宫、紫霄宫、遇真宫、太和宫等33处大建筑群,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地形特点,布局巧妙,各具特点又互相呼应。整个武当建筑群疏密相宜,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现存的主要建筑有金殿、紫霄宫、遇真宫、复真宫等。 武当派 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本名张君宝,又号“邋遢真人”,据说其太极功力深不可测。他少年时在少林寺学艺,后来在武当修炼时曾看到喜鹊和蛇的一场争斗。“喜鹊上下飞击,而蛇蜿蜒轻身摇首闪击”的姿势给了他极大的启示,进而悟得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潜心创制出武当派功夫。武当派要求门下弟子首先立身须正,其次对道学心法和太极神功必须苦下工夫,这样才能获得博大精深的内功,而内功对于武术的精进则是具有关键意义的。武当派又生出众多的门派和种类,包括“太极”、“形意”、“八卦”等拳术套路;太极枪、太极剑等各种刀剑械术;轻功、硬功、绝技及各种强身健体的气功等。武当武术以其松沉自然、外柔内刚,行功走架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的独特风格在武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
|
转自:http://xuetianshi20061211.blog.163.com/blog/static/2334552520073701958293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