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武当山古建筑审美三题

[游记]武当山古建筑审美三题

2008-05-22    163.com

陆游的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道出了人类“重难而轻易”的审美心理。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对某种事物如痴如迷的追求,偏偏不容易得到,在经过千辛万苦之后得到了,那时的喜悦心情简直难以形容。这种对观赏对象由难得而惊喜的情绪转变,在审美实践中称作逆向强化。武当山漫长神道的设计,实际上也有逆向强化主体的审美驱动力的效果,如从复真观至紫霄宫一段神道,全长10多公里,山重水复,峭壁摩天,十八盘台阶转折上下,路途艰险,徒步跋涉的游人感受到疲劳,焦虑,甚至于失望等多方面的精神压力,是欣赏紫霄宫的审美期待在激励人们克服困难,争取到达。一路峻登,历览峭峰危岩,瀑布山涧,突然,峰回路转,紫霄宫象拉开帷幕一样展现在游人面前,层层崇台,重重殿堂,居高临下,气势磅礴。游人至此,喜悦心情简直难以形容。这种“欲扬先抑”、“欲露先藏”的神道设计手法,其实就是利用游人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特点来配酿主体的审美情绪。从而,进一步激发主体投入审美活动的热情。

二、九宫八观的象征涵义

明成祖兴工修建的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到底有几宫几观?这是在武当山古建筑研究中有争议的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八宫二观”说。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认为:“武当山风景区……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在武当山大兴土林,动员军民工匠30余万人,历时十一年,建成了拥有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的庞大道教建筑群。”③该书宗教卷也持这种观点。

二、“九宫八观”说。如《武当道教史略》认为:“明成祖敕建的宫观岩庙大小共33处,包括玉虚、紫霄、五龙、南岩、净乐、太和、遇真、清微、朝天9宫,元和、回龙、太玄、复真、仁威、龙泉、威烈、八仙8观,……”④

三、“九宫九观”说。如《武当山志》认为:明成祖敕建的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包括9宫9观等。⑤

对于“八宫”之说,清代文人党居易已辩其非。他在《清微宫》一诗的小序中说:“余望太岳绝顶,躬睹太和宫为第一,而清微宫次之,盖合南岩、紫霄、五龙、玉虚、遇真、迎恩、净乐而为九宫也。按道经,天上有九宫,昔人肇造帝宫以象天,其知道乎。今人但知有八宫而清微缺焉,殊失昔人法天之指,故特表而出之。”⑥此说颇有见地,只是迎恩宫建于成化年间,不当入于永乐敕建的九宫之列。永乐时敕建的九宫包括朝天宫。

在自然数中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武当山既然叫“太和山”,皇帝特意修建的宫观数绝不会是二个阳数或二个阴数,而应该是一阴一阳,这才符合“太和”即天地交泰、阴阳交合的涵义。据史料记载,早在元代,武当山道教建筑已有“九宫八观”之说,如至正元年(1344)立石的《白浪双峪黑龙洞记碑》称:“山列九宫八观,而五龙居先。”⑦明代提督太和山太常寺丞任自垣编纂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卷八《宫观》详细记载了明成祖敕建的宫观名目、房屋间数和地理方位,只要认真加以统计,就可发现“九宫八观”之说是有史料根据的。

现在,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明成祖为什么刚好创建了“九宫八观”?“九宫八观”有什么不寻常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呢?我们知道建筑长于象征,建筑主要靠“美的外壳(形式)暗示所表现的内在意义”。而中国建筑艺术中常用的数的象征,更是在古代文化传统中约定俗成的、当时人都明白所指的象征。只是由于历史变迁,今人已难以理解古代建筑中数字的暗示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地分析和解释其中的象征涵义。

自战国初年至两汉时代,中国古社会流行着“天地感生”、“天人合人”(与天地合德)的信仰。人们认为只有“天地交感”,才能化生万物,才能维持宇宙万端的平衡状态;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必须“与天地合德”,即取法天地之道,才可以达到行鬼神、通幽明、从而达成物阜政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甚至与天地同参同化,而跻于永恒不朽的境界。按照周易象数理论,自然数中一、三、五、七、九为天数,为阳数,二、四、六、八为地数,为阴数,而天数中九最大、地数中八最大,故天地极数(天九地八)积数七十二,是具有神秘色彩的象征符号,它不仅具有参天彻地和天地交感的象征意义,而且具有至大至极之数的象征意义。⑧武当山早有“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三十六岩多隐士”之说。而天九配地四,其乘积三十六;地八配天三,其乘积二十四,亦均为神秘数。因此,明成祖下令在武当山修建九宫八观,其象征意义就在于取法天地之道——“与天地合德”,通过供奉武当道教的神灵来促成天地交泰、风调雨顺,使阴阳冲合,万物化生。而天地交泰、阴阳冲和之元气谓之太和,谓之道,故明成祖在建成九宫八观之后尊称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其寓意也正在于此。

明代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设计师为了体现明皇室的审美观,运用象征手法暗示皇室的审美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

转自:http://wusizhizi.blog.163.com/blog/static/920919520083114181526227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