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武当山西神道游记(图文版.

[游记]武当山西神道游记(图文版.

2008-07-22    cctv.com

踏残雪谒五龙宫遗址
--新春徒步武当山西神道记
作者:醉如痴
五龙宫,位于武当山灵应峰下,为古代武当山朝圣之路--西神道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唐贞观年间,敕建“五龙祠”;宋真宗赐额“五龙灵应之观”。五龙宫为武当山历史上敕建第一座道观;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诏改观为“五龙灵应宫”;元仁宗赐额加“大五龙灵应万寿宫”;明洪武五年(1372)复修;永乐十年(1412)赐额“兴圣五龙宫”。如今,明珠黯然,空留遗址。

正月初三,友人相约徒步五龙宫访幽探古。一行8人,由老营入蒿口向五龙宫进发(有小巴可达山口大路,路上有高架桥,桥墩上书有:五龙景区任您游,森林公园欢迎您),下巴士时,司机大哥告诉我们,沿大路一直前行,可到五龙宫,也可以走小路。大路是土路,残雪未化,天气很好,阳光下冰雪夺目,众人兴致颇高。途遇老乡指点了一条小路,曲折盘延,省时省力不少。一路冰雪断续,目之所及,山恋重叠黑白相间,山中松柏则带着一份墨绿,整个尤如置身于一幅黑白的木刻画。

图:由此进山
转眼,仁威观遗址就出现在眼下,按照我在网上找到的资料,到达仁威观之前,应该经过过鲁家寨,既现系马峰、会仙峰、茅阜峰,然后才是山峦回抱之处的仁威观。但是除了烟客,他们都是第一次走西神道,对地理本就不熟识,又没有向导指点,就这样糊里糊涂地闯到了仁威观。明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上说仁威观“前带流水,后拥山峰,林木荫郁,清幽奇绝。”而此时,我们低头望去,山凹之中,枯草之间,只有几道石基和一桥一台阶的遗址,间杂着雪痕,线条简洁简炼,又象一幅现代派的抽象画,我在网上看到过夏季里的仁威观照片,又是一番景象。观的前面有两排瓦房不知道是做什么的?因为,雪泥路滑,我们放弃了下到仁威观遗址一探究竟的想法,各自拍了若干照片后,继续前行。

图:仁威宫
翻山越岭数里,峰峦起伏,风过松林声如瀑,此时,哪里还有流动的瀑布,瀑布早已经成了冰瀑。一路上遇过几户农家,我们只是道了一声“新年快乐!”继续前行,而都没有留下来了解一下这片山峦的传说历史。在又一个农家附近,有两条路:一条小路往隐仙(尹仙)岩,一条直达五龙宫,烟客征求我们意见时,大家都想早点到达五龙宫,而放弃了一处主要的景点,当我回到城市翻看有关资料时才后悔不已。资料记载,隐仙岩,一名尹仙,一名北岩。在竹关之上。高耸云烟,俯视汉水,石如玉壁呈瑰纳奇。古神仙尹喜、尹轨所居。历代神仙,多炼大丹于此。岩内有正殿一,偏殿左右各二,有彩绘,皆砖雕斗拱飞檐。明永乐十年(1413)年敕建砖殿三座,奉玄帝,邓、辛天君。外有青石矮墙相护。明文学家王世贞有诗云:“真仙不住山,那有山中迹。同是谪仙人,相逢不相识。”根据专家考证,隐仙岩前去二里,沟壑处大小青石累累,为传说中的磨针涧。这一段的未能亲自拜谒,实在是一种遗憾。
在经过姥姥祠的遗址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心往已久的五龙宫。这里提一下,从我查到的资料看,可以从隐仙岩直接到达五龙顶,由五龙顶下山到五龙宫。我们此次没有登五龙顶则又是一种遗憾。因为是春节,附近的农家大都闭门外出走亲访友,我们把时间都浪费在了寻找可以扎营的农家上了。

图:姥姥祠遗址

首先印入眼帘的一个建筑的废墟,不知道是不是五龙宫的山门之类的建筑。继而前进,是青石板的通道,有三米左右宽,两边有砖砌,是记载中“九曲十八折”,也称“黄河九曲墙”,这个优美圆滑的通道,把我们带进了五龙宫的主体建筑。

图:九曲十八折

以下宫殿名称的定位和一些描述,我是参考和引用了有关资料,可能有不准的地方。先是两座高大云台之上,有二座御碑亭,四周有石栏,内为贔屃驮碑。右边“圣旨碑”,为永乐十一年十月八日立,极为高大,上曰:“大岳太和山各宫观有修炼之士,怡神葆真,抱一守素。外远身形,屏绝人事,习静之功,顷刻无间。一应往来,浮浪之人,并不许生事。······”。左碑亭亦贔屃驮碑,即“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之碑”。为永乐十六年十二月初三立。亭内另有石碑四通,为太监韦贵及官宦所立。
御碑亭前是龙虎殿,正对玄帝殿,尚存明代泥塑彩绘青龙、白虎神像,龙虎殿右立一“由南岩至五龙宫碑”。再往前是五龙井,据说五井相通,在一个井里打水,其他四井都会动,传说内住五龙,是为当年传五龙睡法于宋哲学家、隐士陈抟之五龙圣君,井前台阶左右是一方一圆两潭,为日、月二池,或叫天、地二池,书载为一黛一赭,可惜当时水面洁冰,我们并未注意其色。五龙宫沿中轴线,主体建筑有龙虎殿、玄帝殿和启圣殿,依中轴线分东宫、西宫。西宫尽毁,东宫有两层的道房数十间,现在是五龙宫道教协会的办公场所,负责五龙宫的夏道长居其上。大概是夏道长见多了访古之人,亦或是我等俗人没有仙缘,也或许是天太冷实在不想说话,我向他请教五龙宫历史,他三缄其口。

图:两池五井

图:这些台阶也有讲究

上台阶直奔正殿,正殿只余三堵高墙,虽废而不减其威,每墙内有两三半圆凹槽,我疑为当年正殿内立的木柱位置。废墟平台上有今人修建的小殿,两相一较,其真是小的可怜,内供有奉玄天上帝铜像,1.95米,为明成化九年(1474)由北京运抵于此,这尊铜像是目前武当山上的最大的真武铜像,其殿后有武当山最大的石雕香案,殿内有一未着道袍的青年俗人,我一行人略尽功德。

转自:http://bbs.cctv.com/viewthread.php?tid=670895&extra=page%3D2049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