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关注办公室亚健康-郑州华山医院-女性健康-办公室女性常见病全攻略

[游记]关注办公室亚健康-郑州华山医院-女性健康-办公室女性常见病全攻略

2007-07-16    

“文革”时期的1969年,虽然仍有动乱,但是湖北省的领导人却悄无声息地忙碌着争取一项大型水电项目。翌年,省委三位主要领导人为此专程赴中南海晋见毛主席,终于争取他老人家亲口拍板葛洲坝工程。

频发停电引发大水电站的话题

1964年至翌年,宜昌、十堰及鄂西、鄂西北被国家列为三线建设地区,其后虽有“文革”干扰,但战备工程和重点项目相继兴建。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宜昌就涌现O六六、八二七等国防工业和一大批民用工业企业;鄂北则悄然兴起特大型工厂“二汽”及新兴车城十堰市。可是,原本就感吃力的电力,骤然间增加这么多用电大户,更陷于电力短缺,拉闸断电成家常便饭。建筑工地上常出现拌合好的混凝土浆料斗停在空中动弹不了,只得凝固在料斗里再砸碎倒掉。好不容易盖好厂房,可设备安装和调试、试生产的每一步,随时因停电而告吹。
新上项目如此,老企业更苦不堪言。高炉、电炉、化铁炉断电后,炉温骤降,行车抛锚,炼好的钢水、铁水只好冷却在铁水包或炉膛内,连耐火材料也只得报废。运行中的高温釜、高压罐、高温炉(窑)一旦断电,正加工中的料液、半成品只得报废。停电还影响农业排灌和人民生活,别说居民连商店店堂也回到用蜡烛、煤油灯驱散黑夜的年代了。
湖北省领导者十分焦急,1969年夏,毛主席视察湖北时,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的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和时任省委书记的前省长张体学等领导同志,向毛主席请示兴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问题,他们说:沿江各地常遭受洪灾,损失严重,加之省内缺乏煤炭,开发长江水电资源成当务之急。当毛主席得知湖北省领导还没去过三峡时,就建议曾思玉可先去实地考察一下。
是年10月毛主席在湖北时,曾思玉、张体学等又请示三峡工程问题,毛主席断然答复说:“目前备战时期不宜作此设想。”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也向长办作了传达。
一石激起千重浪,同年12月5日,长办技术员邱忠恩给国务院领导同志余秋里写信说:三峡上不了,清江工地尚未开工,何不停建清江工程,集中人力、物力提前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余秋里将信批转水电部军管会,要求长办于4月底前提出葛洲坝水利枢纽设计要点报告。水电部于翌年5月30日向国务院呈送兴建葛洲坝水电枢纽的报告。次日,李先念、李德生、余秋里听取设计汇报,周总理主持中央政治局于10月开会讨论,原则批准这一工程。10月30日,周总理主持国务院会议讨论,武汉军区、湖北省革命委员会也于同日向毛主席、中共中央、国务院呈送《关于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请示报告》。随即,张体学赶往宜昌布置前期工作。

关乎最后定夺的晋见领袖之行

1970年11月,曾思玉、张体学、刘丰(武汉军区政委)离汉赴京晋见毛主席,争取葛洲坝及早定夺。他们向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说明来意,汪主任忙说这么大的事一定要请示主席,并答应安排后再通知。
几天后他们由汪东兴引领进中南海,缓步跨入主席的会客室,毛主席他老人家正在读书。三人齐声问主席好,主席同他们握手后问道:“你们有什么要紧的事谈呀?”曾答道:“报告主席,关于在长江上兴建大型水电站的问题,先由体学同志向主席作详细汇报。”
毛主席面向张体学说道:“体学同志是老湖北人,你在汉江上游兴建了一个大型丹江口水电站,淹了河南一部分土地,河南人收益小,问题解决了没有?”
曾、张立即回答:“基本解决了,有的问题还正在解决。”毛主席说:“体学兴建大型水电站有些经验,有发言权。思玉同志打仗还可以,但你们想在中国第一大江上兴建大型水电站,有把握吗?”张体学说:“实践中学习再学习。”毛主席笑了:“你们胆大,有股干劲精神可嘉,你们讲一讲,在长江上兴建大型水电站的总体设想。”
张体学说:“长江流域规划委员会周总理是主任,林一山同志是办公室主任。建国后他们长办在长江进行了水文地质勘察,整理了许多水文资料,也拟定了兴建大型水电站的方案。林一山同志主张在三峡三斗坪地区兴建高坝水利枢纽。低方案蓄水80亿立方米,装机容量600万千瓦,10年时间投资30多亿元。中方案蓄水要淹到重庆,万县城要搬家,实现主席‘高峡出平湖’的理想。”
毛主席听了笑着说:“你说投资30多亿?我看一上马就要50亿元还多。‘高峡出平湖’是我写诗说的……林一山嘛!这个人有一股干劲,过去我跟他谈过,怎样把长江沉淀的泥沙解决,水土保持是一大问题。”老人家谈兴很浓,谈到重庆以上到金沙江要修几座坝,谈到四川哪6条大川(江)汇入长江。“四川实际是六川”,话锋一转侃侃而言:“你们真是敢想敢干,但有关科学资料、设计、施工条件不成熟,上了马至少几十个亿,这些问题你们考虑了没有?打起仗来,万一敌人投原子弹,这股水急流下去,长江中下游首当其冲的是宜昌、沙市、武汉三镇,九江、安庆、南京、上海等城镇也可能会被淹掉,这可是要慎重行事的哟!当前在中国第一长江上兴建第一个坝,各方面条件还不够成熟。你们还有什么更好方案?”[Page]
曾思玉立即回答:“如果三斗坪地区不行,我们同有经验的人研究过多次,考虑第二方案,拟在宜昌上游靠近市郊葛洲坝修建低水头大型发电站,设12台机组,总装机204万千瓦,利用长江一、二、三江的自然地形和水势,兴建长江第一坝。尔后各方面条件具备了,可在三峡三斗坪地区兴建高坝水电站。”
话音刚落,张体学接过话头补充道:“思玉同志和我带上专家去三斗坪和葛洲坝进行了现场勘察,我们一致认为葛洲坝兴建低水头发电站较有把握。”
毛主席听到这儿露出了笑容:“有道理,赞成兴建此坝。你们要向周总理请示报告,并要得到国务院水电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和支持。望你们在设计和施工中,不要把长江变短江,要做到‘三救’,即救船、救木、救鱼等问题,就谈这些,祝你们成功。”
曾思玉一行起身告辞。向周总理汇报后匆匆回汉向省委和军区党委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这次晋见不曾另有人在场,不久刘丰从人们的视线中隐退,后来当事人只有一位健在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关部门编辑《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史辑专辑》一书,收录了曾思玉将军应约撰写的《关于请示筹建葛洲坝工程的回顾》,披露这珍贵史料。

中央发文“赞成兴建此坝”

连日来国务院多次开会研究,周总理主持了12月6日的会议,对林一山主张葛洲坝工程放在三峡工程之后的意见也鼓励他写成书面材料一并上报。最后将批复件(送审稿)、武汉军区和湖北省的请示报告等汇集成[1970]140《中央讨论文件》。12月24日,周总理在拟呈送给毛主席的一份的空白处,亲笔写下给毛主席的报告。如下:
主席:
去年10月,主席在武汉曾在曾思玉同志提议修三峡大坝时说到在目前战备时期不宜作此想。后来,他们就同水电部、长办转而设想改修三峡下游宜昌附近的葛洲坝低坝,采用径流发电,既可避免战时轰炸影响下游淹没的危险(低坝垮了只多3亿到8.5亿立方米水量的下泄,宜昌到沙市河槽内可以容积),又可争取较短时间加大航运和发电量(航运单向年达到2500万吨左右,发电装机可达到204万千瓦)……中央政治局11月会议讨论,原则批准……现将中央批复送审稿及报告和附件、附图(二张)呈上,请审阅,并请主席批示。林一山意见书一并送上,供参阅。
周恩来
1970年12月24日
这份近600字的总理手书报告,字里行间浸透了总理的心血,思考周密,行笔慎重。毛主席于25日批阅,不知不觉悄然过了午夜12点,他老人家于26日凌晨,在140号《中央讨论文件》的空白处,写下这样的批示:
赞成兴建此坝。现在文件设想是一回事,兴建过程中将要遇到一些现在想不到的困难问题,那又是一回事。那时要准备修改设计。
次日,中央向全国发出中发[1970]78号文件,包括毛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关于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批复》;周总理的信以及其他文件。29日,空军专机给正在宜昌的张体学送来文件,翌日的宜昌,7万军民在工地举行了三三O工程开工典礼,葛洲坝以三三O为代号风行宜昌10年,直到1981年截流成功开始发电,才彻底揭开其神秘面纱。

原始链接:http://news.sxxw.net/html/20074/9/157032.shtml
转自:30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