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畅游恩施清江沐抚大峡谷领队手记(二)大小门楼 |
[游记]畅游恩施清江沐抚大峡谷领队手记(二)大小门楼 |
2008-06-27 sina.com.cn |
畅游恩施清江沐抚大峡谷领队手记(二)大小门楼-巨壑上的天门 2007-06-01 18:22:53 大中小 标签:家乡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恩施的确是一个陌生的地方。而对沐抚大峡谷更是一个陌生的陌生地方了。 相传在过去的沐抚镇大、小楼门一带曾居住过一个神秘民族,清朝“改土归流”后它没有归附,清政府在马者设县丞署对其辖制,诏令它进贡大米,皇帝回赠礼品。沐抚是这个民族被清王朝征服后新建的集市,取名沐抚意即受到皇恩沐浴与抚慰。沐抚集镇俗称狗子场,离恩施才65公里。每天从恩施的航空路车站有很多车发往沐抚,其实开往板桥的班车中的小巴也是要经过沐抚的。 沐抚大峡谷位于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是清江大峡谷一段,峡谷全长108公里,其中百里绝壁、千丈瀑布、独峰傲啸、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美不胜收,主要有大河扁风光、大、小搂门绝壁、云龙河瀑布、铜盆水森林公园、屯堡清江河画廊等11个景区,极具开发价值的达300平方公里。曾游历欧美的张良皋教授将清江大峡谷与美洲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相比,他说,论壮观,科罗拉多大峡谷与清江大峡谷不过伯仲之间,论美丽,清江大峡谷的沐抚段实在无与伦比。然而大峡谷却因种种原因,一直以来“养在深闺无人识”。直到中法联合探险队的进入,才逐渐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将其绝代风华展露一角。 一直到了2004年底,我们才从网上的一则新闻得知,在沐抚镇和板桥镇发现了一条长50多公里的暗河及沐抚大峡谷,现在改称恩施大峡谷了。由于报道得比较晚,不要说外地人,就是恩施当地的人,当我们现在问起时,还是有很多人说不知道呢! 沐抚主要在于绝壁围合的空间美,而大、小楼门是以丛峰笋石闻名,这里的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之二级大地构造,区域上主要为震旦系和三叠系地层,广泛为碳酸盐沉积。这类地质形态使境内崇山峻岭,山峦逶迤,河谷多深峡,山泉多瀑布;喀斯特和丹霞地貌发育,山体多见馒头状溶丘,总体岩溶环境为丘丛和峰丛地貌类型。 8月23日,我们的计划就是去前山的大、小门楼。一直在网上听说上大、小门楼的路很难走,而且是傍山险道,不太安全,非要包车不可。我们在到达旅店的时候就委托旅店老板为我们找车,以为这样才可靠。昨天晚上旅店老板找来了她的一个亲戚,是一台双排座的小卡,说是照顾我们只要280元包上下山,另外在山上还要50元请一个向导带路。对于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的我们,没有看到其他的信息前,除了答应外别无选择。在这里,我希望能够看到这篇游记的朋友不会再上当了——这是后话了! 车出沐抚镇向木贡方向走只有2公里就要拐向右边的一条极窄的泥土路,这是一条通向云龙桥的唯一的路。在这条颠簸的土路上面我们一路下坡地筛了2公里后,远远就看见了一座平平常常水泥桥横跨在一条沟上面。 当汽车走上了桥面,车上的女同伴发出了一声声地尖叫:“太美了!”原来云龙桥是架在在云龙河上的一条地缝上面。此处地缝只有15米宽,深度有三十米的垂直峡谷中。由于地缝窄而深,给人的感觉就是万丈深渊。站在桥上俯瞰谷底,绿莹莹的水里嵌着黑黑的圆石。奇的是桥两边20米处,各有一条白练样的飞瀑直泻谷底。幽深的谷里面,清澈泛蓝的河水在流淌着,黑黑的巨圆石任由河水和飞瀑冲刷,溅起雪白的激流浪花。 大峡谷内的云龙河地缝全长7.5公里,最深达75米,地缝里碧流潺潺,怪石嶙峋,奇花异草,古木苍翠。 峡谷一直延伸到神秘的转弯处,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卓玛执意要下到谷底,可是时间不够,大家也只好再次上车前往山上的大、小门楼,言定明天一定从地缝走向到大河扁。 上大、小门楼的路并不是很烂,因为前不久湖北省长罗清泉来过,上山的道路显然维修过了,现在看来一般的小车都可以走的,而不是以前其他人写的游记里面说的只能走越野车。 还有,从拐下土路算起,到半山腰的“接待中心”只有12公里的样子。从这里向左,有公路上小门楼,从这里向右,只有徒步上山爬大门楼的小路了。 请了一位向导以后,我们就又上车,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面走了2公里以后,小门楼到了。 此时的山峦呈现出类似湖南张家界特有的风貌,山的一面如刀切斧劈般垂直而立,顽强生命力的小灌木在裸露的石壁上茁壮地开着小花。我们跳下车来,奔跑在山路上,仿佛行进在巨幅画卷的长廊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屹立在山边的一柱石峰,夸张地向外面倾斜着,极象比萨斜塔。 通过小门楼的公路要经过一处山门,这里原来是土匪窝子的哨卡。 在这里的石壁上面,刻了一块“云前公路落成纪念碑”,原来这条公路可以从山的背面通向板桥镇的。 看了小门楼以后,向导说有二条路可以通向大门楼——大路和小路,于是我们决定先走小路。小路现在正在搞开发,不过看到只有几个人在那里慢慢吞吞地干活,我想:这样的进度恐怕要猴年马月了哇! 在密林里面前前后后、上上下下钻了半个小时以后,向导也没有了辄,他自我下梯子地说是长期没有走过了,草把路掩了!唉!这样子也敢当向导吗? 从小门楼到大门楼的路是在山的背面的缓坡上面开辟的,没有风景。没有水源、没有车,也没有什么人。大家在烈日下面热衷于追逐天上云层下面的阴影而行。 在路边唯一的一处小学校旁边,有一个小卖部,小卖部的门口的地上晒满了党参。我们在店里面买了一个西瓜,每斤5毛,大家吃完了又上路了。 再走了不到1公里的地方,有一处与当地不一样的、比较“豪华”的房子,旁边有一处正在施工的墓地,用大石条砌成占地大慨100平米的地方,听干活的老乡说,这是武汉的一位已经去世的财政局局长的墓地。呵呵!局长大人可能生前没有想到,他的墓地已经成为我们转弯前往大门楼的路标了。 从这个路标开始,我们就在密林和庄稼地里面穿行。路上遇到一位当地农民在山里面背了100多斤柴和我们相对而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2386b301000c50.html26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