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清江溯源

[游记]清江溯源

2008-05-22    sina.com.cn

土家民族的母亲河——清江溯源

2007-10-11 18:53:30

大中小

标签:情感故事湖北五峰土家族清江长阳

土家民族的母亲河——清江溯源

清 江 朔 源

廖崇纲

(一)

八百里清江,是土家巴人生存拓展的一段流动的历史。
清江八,
百里,是鄂西四百四十万兄弟姐妹的共有家园。

远古洪荒,盘古开天。巴蛮民族生于斯,长于斯,荒病老死于斯。然子孙繁衍,生生不息,
在悲怆粗犷的撒尔嗬跳丧号子里传递先民的骁勇威猛、豁达豪爽之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430米的水流落差,注定了清江穿山越岭、天楼地枕、九曲回肠、千回百转、扑腾跌宕的命运。

没有这种闪展腾挪的跃动,如何展现清江挽揽三江五河水于怀抱,放牧1.7万平方公里山川人家的蓬勃生命律动呢?!

二十世纪已经过去,网络时代正在来临。这一时代,情书将在恋爱的环节中被省略掉。我们将如何面对?机遇或挑战,生存或发展,这都是个问题。网络时代并不是驾驭想象、横空出世的乌托邦社会,它必然,或是命定带有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脐带上的血痕,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之,访古寻根,我们踏上前人千万次走出来的老路,寻找清江之源--似乎很遥远,似乎很艰难,由于享受着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便利,一切已并非难事。比起巴蜀先人上蜀道难于上青天的"唐时明月宋时关",算是举手之劳了。

少小时节,随父亲生平第一次走出大山,去江汉平原的公安县探亲。徒步行走百里山路,走通渔洋河,踏上清江与长江汇合处--站在口岸码头的宜都县城,我惊奇于清江之清澈长江之浩淼!后来得知家乡的渔洋河是清江下游最长也是最大的一条支流。

历经三十多年的岁月跋涉,公元1999年10月27日,我终于站在八百里清江的源头——一眼汩汩流淌的山泉,流过八百里山川人家,竟成了万里长江湖北境内的第二大支流。南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卷三十七》记载:"夷水,即是佷山(今长阳、渔洋关一带)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也。昔廪君浮土舟于夷水,据捍关而王巴。"一条清江,汤汤洋洋流经鄂西利川、恩施、建始、宣恩、巴东、鹤峰、长阳、五峰和宜都等七县三市一自治州的1.7万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覆盖440万人口。随着清江水能资源的相继梯度开发,清江,逐渐成为滋润土家、汉族人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流动的河流。

(二)

我们一行出利川城,过利中平原,驱车不足两小时,即来到齐岳山东麓的利川市汪营区后坝乡清江村的龙洞沟--清江正源所在地。但见山间墨绿色灌木丛深处,一泓山泉奔涌而出,聚散离合,扑跌有声;泉石相激,泠泠作响--清江源头于隐秘的山岩下,有一宽约三尺的暗穴,泉水自洞穴缓缓流出,下临一碧绿深潭,水溢潭口而成一眼潺然成韵的山泉,汇众流纳百川而成清江。

据同行的利川市委宣传部黄部长讲,清江的本源实质上应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一大段山腹中的暗河伏流:当地农民在齐岳山西麓庙湾曾倒一背篓谷壳入暗河,五天后自龙洞沟洞口流出,山中伏流,到底有多长,实不得而知。但有此法试验,至少断定清江本源,应在川鄂交界的白羊塘水库之上都亭山庙湾谷口处。

清江之源,是龙洞沟,还是庙湾,这是纯地理学意义上的考实问题。作为旅游者,我们从众从俗,将龙洞沟视为清江的源头,也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

我三十多年的清江之恋,今日才到源头,算是有了结果。我的三分疑惑为七分兴奋所掩没,乘着兴致多拍了几张纪念照,不亦乐哉!

由于没有到庙湾,对我这个清江下游的子民来说,不免有些遗憾缠绵在心头。

有了遗憾,便有了思考的空间。

清江寻源有自然之源,即地理之源;有社会之源,也就是历史之源,民族之源,精神之源。两源合一,清江才是清江,清江之源方才找到根本。

清江是生活在清江两岸以土家族为主体的28个兄弟民族的母亲河。远古至今流传着的一首民谣唱道:

向王天子一支角,吹出一条清江河。

声音高,洪水涨;声音低,洪水落牛角弯,弯牛角。

吹出一条弯弯拐拐拐拐弯弯的清江河。

向王天子为传说中的土家巴人先祖,这首古民谣表明了土家先人与清江原始而古老的血肉联系。实际上,土家族已无本民族文字,语言亦在长期与汉民族同化过程中几近消亡。于是,千百年间土家人世代更替,口传心授,以歌叙史,表达了土家族先人沿江而居,开拓疆土的发展繁衍史实。现,
今的专家学者们考证,古巴人是土家的祖先,土家是巴人的后裔。土家人族称的演变,是由巴而夷,由夷而蛮,由蛮而土。约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土家先民以清江沿岸为部落联盟,渐次定居于湘鄂川渝黔边区,历经千百年发展,逐步形成单一民族。

依据现有文献史料记载,廪君为巴人第一君王,盐水女神为廪君配偶德济娘娘--长阳武落钟离山祖庙即供奉有两位先人的神像。四五千年前的殷商时期,清江流域为母系氏族末期,穴居佷山武落钟离山一带的廪君部落,自被推举为五姓部落联盟首领之后,沿清江两岸,率领部属翻山越岭,一路西进,行军征战途中,仍以渔猎谋生,战盐神(女神),收盐阳,立夷城,据捍关(据考古捍关为今五峰渔洋关),历尽艰难困苦,取得了部落战争的全面胜利。收服盐水女神部落,廪君与盐神成婚,--实际上,这一过程充满了神话传说色彩和极富情趣的戏剧化情节,为后辈子孙遐思远想留下了无法穷尽的想象空间。从此巴国才天下初定,廪君和盐水女神成为土家人的共同祖先。

我想,这是清江流域各民族共同的民族之根。

(三)

沿着清江源流的这条民族之根,可以寻溯清江的精神之源、精神之源,实则源在清江人列祖列宗中的历代先贤俊杰人物,从这些先人身上无不处处闪耀承继前人、开启后人的精神之光。

上溯至公元前十一世纪,清江一带巴人参加武王伐纣的战争,便以"巴师勇锐"著称,彪炳千秋,永载史册;公元前477年,巴人伐楚,围郢(楚国都城,今湖北江陵县北),敢与强楚争夺鄂西荆宜一带疆土,可见巴人势力强大;春秋至战国初期,巴人活动和分布范围较之“东至鱼腹,西至
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更为广大;战国后期,秦楚强盛起来,巴国势微,其活动范围缩小。但仍东抵夔峡,包括整个清江流域,北抵汉中,南达黔中,包括武陵山支脉的五溪蛮地区。这一时期,巴国内乱,巴将军巴蔓子遂求援楚国出兵,并以平乱后划三城归楚为酬谢。楚平定内乱后,遣使索取三城,巴蔓子不与,遂自刎,以头授楚使。楚王感动,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今利川市都亭山)。其忠烈护国之气节为后人景仰铭记;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曾凭借英勇善战的巴人平定三秦。巴人的勇猛善战,从围猎活动亦能感受其勃然气势,“三人搏虎,二十人助之,以必毙为度,纵虎者必罚。猎兽亦如是。得擒则倍赏当先者”。

清江流域土家先民的强悍勇毅,抵御外侮,英烈辈出,渊源有自。到明世宗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朝政腐败,防务废驰,沿海空虚,日本海盗(倭寇)趁机在我国的北至辽东,南至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大规模骚扰破坏,杀掳抢劫,焚烧房舍,无恶不作。明朝官军,每与倭寇接仗,不战自溃,屡屡败北,断无胜局。

朝廷征调以清江流域土家人和湘西人为主体的湖广土兵抗倭。出征前,土司首领率土兵举行隆重仪式:置牛首于桌案,旁放银两。令曰:“有敢冲锋者收此银,啖此牛首,勇者报名。"出征之时,对天盟誓。东南沿海"调至土兵,贼颇畏忌”。自嘉靖三十年冬(1554年)至三十七年二月,湖广土兵在抗倭斗争中"以少击众,十出九胜,天下莫敌"。临战时,土兵以命相搏,惯熟阵法:以一人居前冲锋勇进,后以三、五、七人横列四排、五排……形如铁塔式战斗序列;其余土兵列阵于后,呐喊擂鼓助威,以壮声势。前列死伤,后排即刻逐列进补,战阵序列不变,胜负以四重或五重为限,进退有据,攻守兼备,违者与退却者皆斩。军纪整肃,节制严峻,不以割获首级争赏,独以勇猛击刺克敌,“其连坐之法极严,故士争用命”,“如此则士卒无不敢不奋死矣”。后人论及“皆谓我兵有死之心,无生之气,而又以巴苗山地善战之兵,其胜宜也”。湖广土兵连战皆捷,屡建奇功,成为名震华夏的一支劲旅。从此民心安定,“自是闽粤杭人始安枕”。明朝将领胡宗宪认为:“短兵相接,倭贼甚精,近能制之者,惟湖广土兵钩镰枪弩之技。”抗倭名将戚继光的鸳鸯阵法,系在土兵阵法基础上发展而成。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的清宣宗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英军企图进犯广州,担任三江口副将的鹤峰州土家族人阵连升,从澳门调守广州沙角炮台。陈率官兵“昼夜校巡,夷不敢近”。次年一月初,英军五倍于陈连升中弹。其子陈举鹏“提戟大呼,左右戳杀数夷”。其子见父已气绝,誓不突围,投海身亡。陈氏父子英勇善战,杀伤英军最多。英军占领沙角炮台后,以兽性报复,将陈连升尸体剁成碎块,抛掷荒效野外。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f810801000aj8.html37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