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四十年前的腾龙洞探险 |
[游记]四十年前的腾龙洞探险 |
2007-07-28 wuhan69.cn |
四十年前的腾龙洞探险 从坛子里看见,自从腾龙洞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洞穴以后,到那里去的形形色色的驴们,是越来越多了。远的不说,就这一带的“斑竹”们,最近不是也去了好几拨儿吗? 时光荏苒,岁月流金。今年五一黄金周,有机会回到阔别四十年之久的利川,不禁回忆起四十年前,与几个小伙伴儿到腾龙洞探险的故事。 四十年前,这个洞可不叫做腾龙洞。 关于这洞,民间自然也有许多亦真亦幻、亦虚亦实的传说:有的说,那水洞洞口峭壁上的一蓬草,其实是颗千年灵芝草,草的旁边,卷曲着一条大蛇,要取那草,须是孝子。否则就会被毒蛇所伤。某日,一位孝子为了取药给老娘治病,冒险爬了上去,正要探手取草的时候,突然闪过一道电光,孝子顿时双目失明。这当然是说明了他的孝道还未完满。至于水洞的里面,说法就更多了,最让我们害怕的,是说被山洪冲进去的人和动物尸体,一排排在洞里的洄水处打着旋儿的故事。也有的说,在那干洞里,乌龟大如斗、蝙蝠形似伞,老鼠比过猫,谁遇上谁糟糕。还有的说,那洞有九十九里长,里面有九十九道弯,弯来弯去,就出不来了。此外,也有说,干洞其实是与水洞连在一起的,里面的水,涨涨落落、深深浅浅,没有定时。离洞不算远的三层岩,传说有许多的豺狼虎豹,亦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这些地方,虽然我们已经去过了多次,但是却没有深入。 传说种种,种种传说,一方面把我们吓得够呛,另一方面,也刺激起了我们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1966-1967年,正是**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小城虽然偏僻,也是烽烟数月、炮火连天了。学校早已不上课了,连桌椅板凳,亦有许多作了“兵团”战士们的劈柴。我们虽然也戴着红的袖章,却因为年龄比较小的缘故,几乎无法去参加“造反”。结果,就乐得成天偷鸡摸狗、打渔抓虾了。下河坝“洗澡”、钻山洞探险、水田里捅蟮鱼、用发电机摇“黄古丁”、使弹弓打麻雀……便是我们几个要好的小伙伴经常上演的节目。落水洞所在的地域,似乎是在一个叫做车锣的公社管辖范围内,由于离县城并不远,也就成了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之一。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探险落水洞的计划,被正式提到了议事日程。 老友比我们大一岁,自然就成了头儿。我们打算尽量地走。老友说,如果能够走穿,那当然很理想啦。如果不能走穿,也要走到无路可走的地方。 我们准备了两只手电,为了节省钱,只能用饱和盐水灌进拣来的废电池里,使废电池得以复活。为了防止意外,还准备了几支火把,那是用特别富有油脂的松树外皮捆扎而成的。火把不仅可以照明,也可以显示氧气的含量。谁也没有手表,只好把家里的闹钟偷偷地弄出来一只。为了对付传说中的大蟒蛇,,把家里的菜刀和自己造的小土枪也掖在了怀里。由于谁也不能预计需要在里面走多久,带上了一书包的大馒头和几个水壶。老友别出心裁的带上了纸和笔,说是万一出不来了,可以留下什么话。当然,最关键的问题是不能迷路。我们听从了一位采药老人的建议,背了一只空空的大背篓,出城以后,在山路边的石灰窑场,乘主人不注意,装了满满的一篓石灰,呵呵,这可是咱们的秘密武器啊。 一日,我们抖擞着出发了。穿过东门,就到了清江河边。青山绿水,白云黑岩。十多里山路,玩玩打打,一会儿就到了。 河上,有几处老渡口。这渡口有个特点,那就是只有一条孤船,既没有桨也没有篙,更没有艄公。两岸牵着一根竹篾绞成的绳索,弯弯地垂悬在河面上,船儿靠一个活套联在竹篾绳索上。谁要过河,自己上船以后,用力拉动绳索,船就慢慢地过去了。 过了三层岩不久,就听见了轰轰作响的巨大水声,那是整条清江落入水洞所产生的共鸣。 从水洞的顶上绕过去,就到了干洞的洞口。为了验证洞顶有多高,我们用带来的弹弓向上打,最厉害的伙伴,也没有能够打着顶。看看兜里的闹钟,我们就进去了。起初的一千多米,煞是好走,因为地面非常平整,巨大的洞口也投射了足够的光线。目光所及之处,可以明显地看见有人活动的痕迹。我们知道,那是许多年前的猎人们用不见天光的硝土来熬硝造火药的遗迹。远处白忽忽的一团,像只兔子。我们也知道,那是人类便溺物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长出了白毛。 慢慢地,洞里的黑暗降临了。 我们的秘密武器该用上了。用随身带着的小刀,把背篓的底部钻了个小孔,雪白的石灰粉就从小孔里淅淅沥沥地撒下来了。人背着背篓走一路,白色的路线就自动地画一路。只是,一直背着背篓的老友事后抱怨说,石灰粉把他的脚后跟、裤子与鞋都“咬”坏了。 往前面的路,似乎没有那么平坦了。洞里万籁俱寂。亘古洪荒时代从洞顶落下的石头,这里一堆、那里一堆,露出狰狞的棱角。一滴山水,从高高的洞顶无声地飘下,“嗖”的一声钻进后颈项,凉得人一个激灵儿。 洞,时宽时窄,时直时弯,只有那高不可测的洞顶,让我们无法判断。走着走着,出现了一处又一处的叉洞,有的很大,有的也很小。每当遇见叉洞,我们就紧张起来,留下明显的路标再前进。其间,也脱掉鞋袜,越过了几条不深但是冰凉的小溪。用手电和火把四处张望,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人类活动的明显痕迹。 几个小时以后,来到了一处比较平坦的地方,我们坐下来,固定好火把,吃了点儿馒头喝了点儿水。这里,已经够深了,甚至连蝙蝠的动静也听不到了。 继续向里走,一股莫名的恐惧慢慢地袭来。火把仍然在燃烧着,但是光明却似乎在慢慢远去。再生电池似乎也即将把它那本来就不富裕的能量耗尽了。黑暗中,心的跳动加快了,一直向着嗓子眼儿奔去。我们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踟躇起来。又坚持了一会儿,老友发话了——回去吧! 出来的路,似乎快了许多。我们低着头,看见地上的白色路线,默默地急行。几个小时过去了,怎么也看不见洞口的亮光,大家心里有点儿发毛了。 突然,看见了前方有星星。啊!原来天已经黑了。我们终于走到了洞口。哈哈!哥几个不顾一切地奔了出去,然后,四仰八叉地躺在了地上,大呼小叫起来——呜——呜——哇——哇。 我们的探险结束了。 2006年5月2日,在阔别40年之后,我又一次来到了落水洞——腾龙洞。在一座蘑菇状的类似WC的小亭子前,看见了它如今的票价——人民币180元。里面,热情的售票妇女告诉我,现在是今非昔比啦:增加了耗资巨大的激光秀,组织了阵容强大的歌舞表演, 修建了时髦的吊桥……唉唉,落水洞啊,你叫我说什么好呢? 我静默着、我思考着、我盘算着。我保存有一张巴黎卢浮宫的门票,它的价格是——45法郎,当年约合人民币60元。我还知道,今天,它的价格是8欧元。 须臾,我离开了腾龙洞。虽然囊中还不至于如此羞涩,但是,我宁愿把那个野性和质朴的原生态落水洞保留在记忆的深处。 |
转自:http://www.wuhan69.cn/viewthread.php?tid=8355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