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梦留喀纳斯--喀纳斯科考日记(一)—.

[游记]梦留喀纳斯--喀纳斯科考日记(一)—.

2007-07-21    cnhubei.com

[原创] 《梦留喀纳斯》--喀纳斯科考日记 (一)

2003年8月,笔者参加了一次难忘的科学考察活动,考察地区是当今中国仅有的一片净土--喀纳斯地区,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至今还大多是无人区、原始森林和大片的雪岭冰峰,根据考察的日记和回忆,笔者写了这些东西,算是整理了一下,现借宝地挂挂,呵呵呵呵。
8月11日:喀纳斯村——那仁草原——金斯克达拉(哈语:窄窄的、单独的意思) 当日行程23公里,宿营地:金斯克达拉

砰砰砰,“起床了!”一阵叫门声打断了我的美梦。掀开被子,一股凉气袭来。
拉开窗帘,窗户上是一层水汽。
“还是穿上保暖内衣吧!”已经来过喀纳斯无数次的方志(自治区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高级工程师)说。
惦记着梦中看见的美景,我穿上衣服赶忙跑到门外。
外边很静,云很多,看不见太阳,心情有点沮丧,穿上了保暖内衣还是感到一丝寒意。
整个游览区为了防止污染,专门增设了专线公交车通向各个景区,没有车牌,只有“人类净土”、“景区00*”明显的标志。
早上10时,所有科考队员喀纳斯保护区管理局门前集合,在喀纳斯环境与管理局工作人员的祝福中,9辆越野车出发了。
车队驶出不久,就经过号称喀纳斯第一桥的木桥,这木桥有百年历史,设立在喀纳斯湖出山的泻流之处,一百年来,湍急的湖水翻滚着雪浪一直从他脚下飞奔。据说,这座宽6米,长40多米的木桥,还是百年前哈萨克部落首领用重礼从俄罗斯请来的名匠打造的,由于使用了浸水后不变形、不腐烂的名贵红松做原料,这座木桥在河流中耸立百年至今仍完好无损。
车队从观鱼亭所在的山后盘旋着登上半山腰。这里的石子路面也是近年来才修的,从这里可以直达另一个景点白哈巴,去过的同事说,那里的景色也不亚于喀纳斯。山路边上是茂密的松柏,方志说,这里的树木主要是落叶松和少量西伯利亚五针松(俗称红松),而且这一片原始树林全是国防林,决不允许砍伐。
这里大多数都是成年林,据方志说,松林的平均树龄在60年左右,120年才算成年林,这片树林最大的松树已经有210多岁了。
从喀纳斯到那仁草原有28公里,我们乘坐的9辆越野车在山间奔驰了一个小时。
从山坡上下来,越过一条不深的小河(据说就是那仁河),那仁草原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这片草原没有我们想象的大,大约只有2平方公里左右,他坐落在几座不是很高的山峰之间。草原上散落着十几个蒙古包和几座木屋,一座木屋前还停留着2辆客货两用车,一个蒙古包上写着“饭馆”的字样,表明这里也有游客来访,但很显然,这里已经是游客罕至的地方了,知情的人说,这里还时常举行阿肯弹唱。
GPS测出这里的海拔是1329米。据说,那仁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每年只有三四个月的流水期。
车队到达后,却没有看到队伍预先准备会合和运送补给的马队,昨夜他们已经提前出发了,出发的第一天就出现差错,大家心里有些不快。
等待了大约十几分钟,有人看见了马队。四十六匹精心挑选的乘用马和驮马,远远地奔腾而来。
负责后勤保障的张国强开始给大家分配马匹,62岁的他参加过10年前对喀纳斯的考察,他也是此行年龄最大的一位。
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局想得很周到,给我们每个人准备了马靴,马褡裢里甚至还有口香糖和巧克力。
从乌鲁木齐赶来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骑马,牵着以后要天天陪着自己的马,很多人还是有些紧张,小心翼翼的牵着马在草地上溜达,大家笑称这为“拍马屁”。
“怎么才能叫马停下来?”段士民(中国科学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工程师)问道。
“和开车一样,马也有方向盘和刹车,叫他停下来,你踩刹车就行了。”张国强用陕西口音很幽默的回答。
骑上马遛了一圈,段又犯愁了;“我怎么下来呀,他不会跑吧?”
哈哈哈哈……
马背上长大的哈萨克马工们都笑得直不起腰了。
······
午饭在那仁草原森林管理所的蒙古包里进行的,这是我们进山前所吃的最后一顿蔬菜,野蘑菇,野木耳,新鲜的叫人难忘。
午饭后,我们骑着马就出发了,今天只安排了半天的马程,大家称之为骑马的实习期。
不熟悉马的个性,很多人又是第一次骑马,大家小心翼翼的往前慢赶,山坡不是很陡,但一行人却拉的很远。
16时左右,一直陪伴在我们身后的乌云终于赶了上来,开始稀稀落落的洒下雨点,我们赶忙从马背上抽出雨衣。雨点打在雨衣上,发出噼啪的响声。
山谷里的雨就像顽皮的孩子,仅仅一会儿,就又悄悄的飘过山峰。雨后的草地,透出一股润润的绿色。
我骑的大概是一匹老马,也许是有点欺生,无论怎么赶它,只是慢腾腾的往前挪,没过多久,我们就远远的落在后边了。
前方的人影越来越小,翻过一座山梁,整个山坡上就只剩下我一人一马了,害得我毫不客气的对它一阵猛抽。
17时20分左右,前方的山谷雾气腾腾的越来越模糊。方志说,前边的雨已经下大了!只一会,稀疏的雨点就开始砸落下来,并且越下越大,马蹄踩在泥泞的草地上,发出扑哧扑哧的响声。旁边的山坡上,开始出现一条条弯曲的亮线,雨水很快成为一条条慢慢变大的小溪,哗哗的水声也越来越响了。
曾梁(新疆电视台记者)为了保证摄像机不被雨淋,躬着腰护着机器,背后的大包在雨衣下鼓着,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骑马的驼侠。
快到达目的地金斯克达拉时,天上的雨还没有停,太阳却从我们背后钻出了云层,雨中,黑色的雨衣背后在太阳的照射下透出暖暖的感觉。
老马磨磨蹭蹭,打它就开始撂蹶子,但奇怪的是,布尔津县公安局副局长冀新泰在背后一扬鞭,它就一阵紧跑,紧赶慢赶,总算追上了队伍。
“这马真势利,非要局长的话才听!”方志哈哈大笑着说。
18时,前方的人在山谷中一处牧民的蒙古包处停下来了,这将是我们驻扎的第一站——金斯克达拉(哈语:窄窄的、单独的意思)。这里属于哈巴河县的夏季牧场,沿河可以看到很多牧民的毡房和木屋。
由于人员拉开太远,最后的人员到达时已经是一个小时以后了。
牧民的毡房坐落在那仁河北岸,河不宽,一座简易木桥连通着两岸,牧民的羊都在南岸的山坡上吃草,绿草白羊,看上去很有几分诗意。
卸下马鞍,大家开始分工干活,有人忙着在牧民家灶上做饭,马工则忙着遛马,其余的人则开始琢磨着搭建帐篷。
黄色的三人帐篷搭起来很容易,但那顶最大的蓝色帐篷却叫大家伤透了脑筋,费尽周折也没有搞定,到19时,饭已经快做好了才算基本完工。
晚饭是喷香的手抓肉,第一次吃这么新鲜的手抓肉,味道很美!
晚饭后,马工格日烈拿着一个象小苞米一样的东西,得意的在我们眼前晃来晃去,揪住他抓过来一看,他竟然拿着一个新鲜的松塔,里边是已经烧的焦黄的松子。
格日烈倒是很慷慨,看见我们的眼神,很大方的把松塔送给了我们。
第一次见到新鲜的松子,尝一下,挺香,带有一股特别的甜味。
野外宿营的第一夜,滴滴达达的雨声一直陪伴着我们,远处还隐隐约约从传来狼群的低鸣……

转自: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142&id=6625436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