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原)泉州日记东湖洛阳桥 |
[游记](原)泉州日记东湖洛阳桥 |
2008-07-22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原)泉州日记—东湖&洛阳桥 2月5日(星期二),多云,气温8—12度。 这是我们离开昆明2008寒假之旅的第二十五天。 今天上午去泉州东湖公园,下午去洛阳桥。 东湖公园位于温陵北路,在城市的中心,园林布局很美。春节前夕,公园正在布置游园彩灯,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这是城市高楼包围之中的一片宁静之地。在公园中四下望去,远景都是新建的高楼。 从东湖公园出来,乘中巴车到洛阳镇,这里有很多石雕加工场,路边摆放着一群群的石雕成品,多是狮子、观音、弥勒等的造像。 我们下车后,先来到大桥的东端,这里矗立着北宋蔡襄的巨大石像,是他在泉州任职期间主持修建了洛阳桥。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另外三桥是:卢沟桥、赵洲桥和广济桥)。 这是泉州湾上一座跨海梁式花岗岩石构桥,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梁式古石桥,有近千年历史,历史上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声誉,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走上这座古石桥,有些像走上古长城的感觉,那些巨大的石梁,我们用手拃和脚步估算了一下,每条一般长8—10米,宽50—60厘米,厚35—40厘米,每条近2立方米石材,重达数吨,在没有起重设备和电力的情况下,真不知古人是怎么开采、运送和架到海中桥墩上的。走在桥上,向南望去,只见天苍苍野茫茫一片。这里是泉州湾,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北宋时期,这里曾是和埃及亚力山大港齐名的东方第一大港,是中国向外敞开的门户,迎接着四方宾客八面来风。以后的900多年中,石桥历经风雨,见证着中国的世代更叠和兴衰荣辱。今日,海面已退到桥的远方,桥下的海湾更象一片苍凉的沼泽地,极目看去,浅水浑浊淤泥裸露,灌木丛丛蓑草连片,难以想象当年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繁荣景象。不知为什么,心情竞有些沉重。 来到桥的西端,眼前出现一片历代碑碣大观,主要是历代重修洛阳桥记。这些碑碣多数已经风化,字迹模糊不清。从这些模糊的字迹中可以读出一些信息,例如大桥曾在万历三十五年秋地震中垮塌,后重修;有大清同治三年洛阳桥重修记,有民国三十四年重修记,最近重修是1996年。重修的石材有新有旧,桥面上的旧石条还很多,历史的沧桑一眼可见。
|
转自:http://zybluehill.blog.163.com/blog/static/792615092008684151424144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