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的办公楼始建于1973年,位于华侨农场中心地带,靠近大门山管理区和塔南管理区之间,宁德城关至金蛇头公路旁(即今东侨大道),交通便捷。趁着宁德县行将撤县建市的大好时机,在1987年春节过后,农场办公地点迁至五里亭管理区旁的原中国旅行社大楼(即现今的办公大楼称新场部)。同年5月,农场重新安置来自漳浦县白竹湖华侨农场的越南归侨,旧办公楼改建为职工宿舍,增设了果树专业队。该专业队后划归塔南管理区管辖。1985年农场设立柑桔种植专业区命名为七星生产管理区。至目前东湖塘华侨农场共设立八个生产管理区和一个果树专业队。 2、地名趣谈 东湖塘华侨农场建立在一片海滩地上。归侨居住区基本上是建在辖区内地势较高的地方或山坡上,或山脚下。这些山丘高地原是山水连接的岛屿,二十五孔海堤建成后,山丘便出水而立,经过多年的艰辛劳动和不断的填土改造,才成为今天的样子。每个居民区就是一个行政区域(相当于一个行政村)称为生产管理区(过去曾称为生产大队)。每个生产管理区的名称,同周边的物志或附近的农民村庄有着密切的联系。兰溪、华溪两个管理区就是靠近两个排洪溪旁,因此名字上便带有“溪”字。兰溪同蕉城区漳湾镇兰田村隔着金溪河相望,居民区就建在溪旁的一座山脚下,于是称为兰溪。华溪管理区同蕉城区城南镇古溪村同在一条较小的排洪溪边相依为邻,因其区域是华侨农场归侨的居住区故而得名。塔南居民区因建在一座山的南端,山上有座古塔叫如意塔,此山便取名为塔山,山的北面有一片农民村叫塔山村。塔山村人民同华侨农场的归侨友好相处,既然在塔山的南端便顺乎其自然而称为塔南管理区。东湖塘海堤是由多段海堤连接组成的,其中的金蛇头至竹签屿段内,修建了有4个孔闸的调节装置,居民区就建在海堤边的山坡上(土名洞赛),故称为四孔桥管理区。七星管理区是一片冲积平原、地势较低且平坦,在其范围内分布着七个土丘,人们便臆想这七个土丘如七个星座散落其中或是七星看月的神幻意境,名便由此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