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实践感想——难忘的贵州之行_社团文集_武汉大学“西部开发助学工. |
[游记]实践感想——难忘的贵州之行_社团文集_武汉大学“西部开发助学工. |
2007-07-16 5jia1.com |
第二临床学院 刘 畅 短暂的贵州之行很快结束了,拖着疲惫的身体和杂乱的记忆,我挥手告别贵州,看着窗外夜幕里依稀可见的山山水水飞快的向后退去,心中突然有一中难舍的情绪。凯里、雷山、西江、雷公山、遵义,贵阳;那青的山、绿的水、精致的吊脚小楼……再见了,贵州! 回到武汉后,每天往返在学校和医院之间,穿行在这个喧闹嘈杂的钢铁森林之间。想着自己的学业,忙碌着病人的治疗,可只要一闲下来,我的心就不由自主的飞向雷山那座小城,想起我看过的那些病人,想起他们那一双双浑浊茫然的眼睛,一只只粗糙变形的大手和一张张饱受疾病折磨的痛苦面容。你们,都还好吗? 那天,在雷山的丹江镇,恰逢当地的集市,我们在路边摆开了医疗服务摊。同学们热情地向老乡们招呼:“老乡,您来坐坐,我们为您免费检查身体!”老乡们接过宣传单,站住了脚,却不敢向前。“你们真的不要钱吗?”人群里有人怯生生的问了一句?我的心里突然一阵酸,想起在来贵州的列车上,一位贵州老乡的调侃:医院大门向南开,有病无钱莫进来。“老乡,我们是武汉大学的学生,是来做社会实践的,您放心,我们这些检查都是免费的。”老乡们看着我们一脸的真诚,终于有人坐在了桌前。量血压,听心音,测乙肝表抗……我们一丝不苟的工作,终于打消了老乡们的疑虑。人群呼啦啦一下涌到了桌前,“大家不要挤,不要挤,一个个来,每个人我们都会看到的!” 顶着烈日我们在街头开展了紧张的工作,体检、答疑、解释、赠药……人群从四面八方涌来,汗水挂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我和身边为我做翻译的蔡芸嗓子都哑了,汗水浸湿了厚厚的白大褂,手边的药一件件少了,可我的心却一点点变得沉重。老乡们紧张地坐在我的面前,局促的配合我为他们量血压,听诊,每每我放下听诊器,他们总会紧张的问我:“医生,我还好吗?”,“医生,我没事吧?”面对着他们急切的眼神,抚着他们粗糙变形的大手,看着他们一张张黝黑、面带菜色的脸。我总是不知该说些什么,是的,他们即便看上去暂时还没有受到疾病的侵扰,可恶劣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早早的衰老,繁重的体力劳动侵蚀了他们的躯体,生活的窘迫让他们每个人看上去都显得营养不良。更不要说身染疾病了,迫于生活的重压,他们更是小病拖、大病捱、重病才往医院抬。我能说些什么呢,我只能一遍一遍地向老乡们重复:“老乡,你要多休息,要吃些好的、有营养的东西,有病一定要上医院看,要吃药,不要捱着……”老乡们似懂非懂地点着头。我不知道他们听懂了我的话没有,可是,听懂了又能怎样呢,转过身去,他们还是要去面对属于他们的生活…… 面对这些,我感受到的是深而沉重的无奈。我是一名医生,从踏进医学大门的那一天起,老师就教导我“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我们的职责。记得第一堂大学德育课上,老书记就谆谆教导我们:“作为医生,我们救不了全世界的人,救不了全中国人,甚至救不了一个省、一个市的人,但我们的努力,可以尽可能多的帮一些人,对于他们,这些就是一切。”我眼前的一切,让我更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沉重。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这种无奈、这种沉重始终萦绕在我们的心间,久久挥之不去。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雷山,了解苗家文化,雷山县教育局负责接待我们的韦向东书记特地安排我们去雷山县西江镇参观,那是号称全世界最大苗寨的“千户苗寨”,是一部苗族的活的历史。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一下车,被群山环绕的小镇就出现在我们面前。晨光下,青山绿水间笼罩着一层薄雾,别致的苗家吊脚楼傍山而筑,层层叠叠,爬满了整面山坡。这里清幽祥和,连空气似乎都是清甜的。这样的美景让我们仿佛有了来到世外桃源的感觉。 带着这样的欣喜与兴奋,我们扛起旗帜,背上药箱,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踏上了上山的道路。这时我们才得以细看苗家吊脚楼的模样,吊脚楼为全木质结构,依山而建,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家畜。山路越来越陡窄,吊脚楼也越来越密,一股混合着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腐败后的不愉快的气味也越来越浓,四下仔细寻找并没有看到下水沟的踪迹,污水四处可见。我不禁有些疑惑,这么大的建筑密度,又是全木质结构,万一遇上火灾,那该怎么办呢?人畜混居,污水四溢,通风采光条件又不好,如果遇上是SARS、禽流感这样的疾病肆虐,那又怎么办呢? 正在疑惑时,村支书把我们带到了一户人家门口,让我们为他看看病。敲门的间隙,村支书告诉我们,这户住着一位孤寡老人,身体一直不太好,因为没钱医治,也不知道是什么病。趁着我们来,正好帮老人看看。说话间,窄小的木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佝偻着腰,年约七十的老人出现在我们面前。老人显然对我们的出现很是疑惑,村支书凑在他耳朵边上大声说了半天,他似乎才明白我们的来意,将我们让进家门。跟在颤颤巍巍的老人后面,我们钻进了门,光线一下子暗了,一股陈霉味迎面涌了过来。房子很老,几件破旧的家具和农具上积满了厚厚的灰尘,一个角落里杂乱的堆着些废纸、塑料瓶什么的。一个小土炉上架着一口破旧的铁锅,正烧得青烟缭绕,不知道在煮些什么。很显然,家里很久没有来过客人了,老人很局促的到处为我们找凳子。婉拒了老人的好意,我们扶着老人坐下,开始为他检查。村支书在一旁告诉我们:老人没有子女,老伴很早就去世了,现在已经基本丧失了劳动力,仅靠村里每年救济一点粮食和自己到处拣点废品度日。老人话本来就少,现在耳朵又不好,就更少与人交往了,一个人孤苦咛仃的。老人默默的坐在那里,任由我们为他检查,浑浊的眼睛盯着远处,嘴唇翕动着,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经过仔细的检查,我们初步判定他患了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可能还有肺心病。老人的病已经很厉害了,嘴唇发绀,坐在那里都在不停的喘。我们拿出了一些药品,村支书在旁边翻译,耐心地告诉老人要怎么吃药,要注意些什么。老人的手颤巍巍的,在裤腿上擦了又擦,小心地接过药,不停地点头……我的心里顿时一阵酸,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交代完该注意的事情,我扭头就跑到了屋外。那一刻,我感觉到这么的无力,我多么想为他再做些什么,但我实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那双浑浊的眼睛,翕动的嘴唇,颤抖的手……直至今天,仍在我眼前缭绕,在我心头挥之不去。每一天,在光亮整洁的病房,当我穿好工作服,翻开病历,站在我的病人面前为他们安排治疗时,我总会想到在几千里之外的那位老人。您还好吗?给您留下的药该吃完了吧?您现在有机会得到正规的治疗吗?老人家,您多保重,什么时候我能再有机会一定来看您…… 在贵州的十天里,我们足迹踏过的每一个地方,这样的故事都在不停地上演着。而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陷入长久的心酸、无奈和自责中。直至今天,这样的情绪仍在我心头挥之不去。我时常想起温家宝总理的那句话:“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每一个中国公民都不会因没钱看病而发愁。”朴素的话语体现了总理心怀百姓疾苦的诚挚感情。总理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真诚地希望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够予雷山人民以帮助,我们的微薄所为能够予他们的生活一些改变。希望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也殷切地期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让我们一起为了总理的梦想而努力! |
转自:http://img.5jia1.com/league/blog/show_comm.php?bid=31334752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