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乐山旧址游记(下) |
[游记]乐山旧址游记(下) |
2007-07-21 edu.cn |
谢绍正 拾阶而上,抬头便可看见几个大字——“田家炳实验中学”,然而我们后来找遍整个文庙,除了在一块碑文上写着“抗日战争时期文庙借为武大校舍”,此外再无“武汉大学”的任何痕迹。穿过纪念堂,便是文庙的庭院,庭院的另一边就是大成殿。两边古朴的木房子,以前是文法学院所在地,如今是乐山二中的教室。 大成殿外有两幅对联:“位何必帝王用则行舍则藏道未坠地,时无论古今为不厌诲不倦文岂丧失。”“一贯传心二氏之异端自熄,六经垂教万古之长夜以升。”当时在西迁的流亡大学中,武大的图书资料是保存得最完整的,这些图书资料就存放在这个大殿里。门紧锁着,我们顾不得仪态,好奇地扒在大门上从窗格子往里看。里面是个杂物室,横七竖八地摆着桌椅。 同伴们忙开了,这段日子里我们天天一起工作,配合起来很是默契。大家各就各位,工作起来轻车熟路,陈新广一丝不苟地摆弄着相机,肖俊杰神情肃穆地拍DV,廖锐忙着抄写,我就像无主孤魂一样四处游荡,趁机感受六十年前那段让人触之心颤的历史。 转到大成殿背后,便是校长和教务长办公室。两边杂草蔓生,阶梯上的积土长满植物,也有半人高了,看过去满眼落寞不堪。来到正面,就被三根铁丝挡住了路。铁丝上面挂着一个牌子,写着:“危险建筑,请勿靠近。”门窗早已破旧不堪,只有墙的颜色还略显光鲜。由于那些铁丝,我们无法上前把屋子里面看个究竟,只听人说里面是空的。 李玉贤学长告诉我们,乐山校友会早在母校百年校庆的时候就想把这间小屋修缮一番,以作为武大乐山纪念堂。著名经济学家、商学院名誉院长谭崇台教授甚至不远千里来到乐山筹备策划。钱备齐了,有关审批下来了,伍修权老学长专门题写的“武大乐山纪念堂”的条幅送来了,甚至为修建纪念堂而出的专刊也印刷出来了,但终因乐山二中(即田家炳实验中学)领导不同意将小屋让出,事情未能如愿。十年一晃而过,纪念堂还是寄居乐山教育学院图书馆的一间小房子里,搬到校长办公室之日依然渺渺。 “老校友一位接一位去世,这事越来越难办。”李玉贤说着,神情有点难过。 几许忿忿,几许无奈,这位于瘦但精神颇佳的老学长对一些人的举措十分不解:“怎么说武大也是名牌大学,在乐山办了八年学,这是我们乐山人的光荣啊!为什么就是不肯让出这么一间小屋呢?” 我听着,也不由难过——为小屋,更为我们自己。我想,如果有一天武大重铸旧口辉煌,造就大批杰出人才,遍布世界各地的校友们作出更伟大的成就,或许情况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走了一上午,我们年轻人都已经很疲惫了,女生们更是一脸倦容。看着两位年事已高的学长,我们很是过意不去,同时也为他们的身体担心,但他们坚持要陪我们参观完旧址。于是我们只好忐忑不安地前往下一站——二宿舍(龙神祠)。 走了好一阵子路,才来到龙神祠,我们赶忙找把椅子给李道伦学坐下。 龙神祠前有一段一层楼多高的城墙,当年由于学校财政困难,无力安装路灯,余绍尧等4位同学就是在黑暗中从这里失足跌下而或伤或亡的。无独有偶,八·一九大轰炸中,一颗炸弹正巧落在这里,有两位同学就这样被炸死了。昔人已成灰土,过多的感怀似乎大可不必了,况且那时的生命总是廉价的。 八·一九大轰炸中,这座宿舍是武大被摧毁得最为严重的建筑,大门右手边的房子全被炸毁,现在看到的这个位置上的房子是事后重建的。现在武大原有的其它宿舍都被拆除,只有它被保留下来了,战战兢兢地等待未知的明天。最是经历磨难的,活得反而最是长久。念及此处,心中不由唏嘘不已。 二宿舍旧址 城墙上有阶梯,上了阶梯,就是龙神祠的大门和通道。穿过通道,更进入了龙神祠的庭院。听李道伦学长介绍,除了通道正对的房子是后来修建的以外,其它的都是原来的建筑。房子是木结构,木梁、木门、木窗……似乎除了上面厚厚的青瓦之外,全是木头做成的。六十多年了,木头显现出陈旧的颜色。古老的格调和沧桑的韵味,让学建筑的陈新广欣喜若狂。他一扫疲倦之态,兴冲冲地忙着拍摄。主人很配合,把晾晒的衣服都收起来。 我饶有兴致地走上二楼,楼梯已经磨蚀了,凹凸有致。这么多年了,也该蚀了。当年走这条楼梯的莘莘学子如今都是须发斑白的老者了,有些人甚至已经驾鹤西云,再也走不上这条楼梯了。 站在二楼走廊上,望着层层的青瓦和发旧发黑的竹墙,我想,六十年前它们是光鲜的,正如今日之老校友们那时也年轻如我们。看着空空的小房子,目光穿越六十年的时光隧道,仿佛看到在那些日子里我们的前辈们就挤在这些房子里,清晨匆匆从这里赶往教室学习,晚上就在这里紧张温习功课。在那个年代,清贫和艰苦似乎不是问题了,强国求知的信念支持着他们不知疲倦地奋发前进。 走出龙神祠,我们前往八·一九大轰炸纪念碑。走进纪念碑广场,一种沉重,一种肃穆,一种悲愤便向人袭来。纪念碑设计很特别,正中有一扇墙,上面贴着黑灰色的大理石砖,砖面还印着当时大轰炸的图片。匆匆一瞥,那忽如其来的沉重感和沧桑感就几乎让人窒息。中间有一个呈爆炸形状的空洞,让人仿佛看到六十多年前极其惨烈悲壮的场面,这种感觉只能用惊心动魄来形容。周围还有六根柱子,均呈黑灰色,柱子上端也是报纸和图片。抬头仰望,是在观看图片。也是在强忍泪水。这场灾难中,单是死难者就有7000余人,其中就有武大学生5人,教职工2人,教员家属7人。这是怎样的一笔血债?! 九 ·一八纪念碑 随后我们结束了参观行程。当晚我写日记时思绪万千,感情激涌,举笔写稿却迟迟不能下笔。我不住地感慨:就在这偏远的山城里,就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寺庙里,涌动着使中华民族经历数千载磨难仍屹立不倒的文化精神和生命张力。这种精神和张力曾经默无声息,但与其说这是畏缩,不如说是在酝酿,在蓄势,在伺候时机。而将这精神和张力演绎到极致的,就是那些在任何环境下都饱含爱国激情和自强不息精神的中国知识分子。我们的先辈们就是其中的杰出一群。 |
转自:http://alumni.whu.edu.cn/ShowArticle.asp?id=8392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