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武汉大学第五届国创神农架生态考察队日记

[游记]武汉大学第五届国创神农架生态考察队日记

2007-07-30    tianyablog.com

2005年7月14日

今天早上吃过早饭,昨天的一组同学依然去观察鹮嘴鹬,大部分同学则去收昨天下午布置的鼠笼和鸟网。
沿着龙溪河前行,风景与昨日无异。这里比阳日河凉爽许多,两边的山脉遮挡了阳光,山间小路几乎全是绿荫,阵阵山风扑面而来,身旁水声潺潺,右边的山涧偶尔有小小的瀑布冲下来,感觉与阳日河的酷暑自不可同日而语,不久,胡老师在右边山间的树丛中发现了极北柳莺。
再行一程,右边的山水中不时有红尾水鸲的身影掠过,我们还发现了白顶溪鸲和小燕尾。白顶溪鸲除了头顶为白色以外,通体为黑。小燕尾更是美丽,娇小的身躯,燕子一样的尖嘴,头颈后与尾两侧有白色斑纹。它不断在溪流边的山石上跳跃,很快便跃到陡峭的崖壁上,那灵动的韵味竟丝毫不逊于平地,我们看它一跃一跃地跳上高山,像一个小小的精灵。突然它飞了起来,肉眼看去在空中如同一个白点。
一些队员收回了昨天的鸟网,一共捕到五只褐河乌,两只红尾水鸲幼鸟,两只蝙蝠。令人难过的的是,其中四只褐河乌和两只蝙蝠都已死亡。褐河乌应该是粘上了溪流里的鸟网,在水中窒息而死的。我们测量完毕后,便把剩下的一只褐河乌与活着的红尾水鸲放生,其中一只水鸲还没来得及测量,刚拿出笼子便挣脱了李艺婷的手,倏地一声飞去了。
胡老师解剖了一只已死去的褐河乌,把它的内脏一一指给我们看,有气管、食管、胃、肺、肝、胰脏、肾、胆、肠等,还有两个未成形的小鸟蛋,看来这是一只雌鸟。胡老师说褐河乌的心脏与全身体重之比在所有动物中是最大的。接着,胡老师还展开它的脚爪与翅膀,把四根足趾与飞羽指给我们,并让罗莎拍下照片。我把胡老师拔下的几支长长的飞羽留下作纪念。这时,我心里还是很难受,也许是个人性格的缘故,我一直不太喜欢解剖刀下的动物,包括标本。我喜欢它们在大自然中无忧无虑的样子,那种自由、天真与单纯。不过眼下为了考察研究,这种牺牲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一部分队员把昨天的鼠笼收回,一共只捕到两只老鼠,但是丢了不少鼠笼。那两只老鼠蹲在笼里,褐色的小身体,漆黑的小眼珠,似乎还不知道害怕。
接近中午,太阳开始直射山路,我们坐在左边山脚的一堆乱石上休息,并随着阳光的移动慢慢向上方移坐。两面茂盛的林木中传来阵阵蝉鸣,真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古诗中的意境再一次现于眼前了。常常有一些带有花纹的大蝴蝶穿梭在绿丛中,吸引着我的目光。不久,胡老师还发现了紫啸鸫。十一点多钟开始返回,胡老师又带着几个同学一起去观察寿带,其他队员则随车先回旅社。
下午两点,我们踏上去燕子垭的道路。随着海拔的逐渐增高,空气也渐渐凉爽起来,阳光不再像阳日那样炽烈。三个小时后到达燕子垭,我们放下行李便去勘探燕子洞。
这一带天气阴晴无常,刚才还好端端地出着太阳,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珠便打了下来。穿上雨衣不久,太阳却又露出了脸庞,另一边则还不时洒着雨点,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燕子洞温度较低,临行前我们都加上了秋装。
顺着狭窄的山路上行,每个人都走得小心翼翼,身边就是深渊,脚下还有积水。不久,巨大的燕子洞口便出现在眼前。队员们分成三组,分别随钟向导、胡老师和队长去探测右支洞、主洞与左支洞,主要任务是统计洞壁上的燕巢数。
从站在洞口的一刻起,就不停有金丝燕进进出出,飞行速度之快,简直像一支支小箭,并不时发出阵阵鸣叫。我们第一组随钟向导去右支洞,我和罗晓银数右壁燕巢数,袁仑和朱卓数左壁的。
刚开始胡老师交待说,大家进洞后先使用队里的探照灯,可以连续照明两个多小时,自带的手电暂时不用,以节省电能。但进去之后我觉得两人一盏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洞中漆黑一团,脚下是大小石头外加或急或缓的水流,类似于趟河。我们要用灯往上照亮洞壁,就难免忽略脚下,这样在乱石溪流中极易失足,但如果一直用灯照路,又无法完成数巢的任务。所以自己的电筒还是得拿出来照脚下的地势。
这真是一次奇异无比的经历﹗我们排成纵队穿行在石丛与流水之间,头上不时有大滴大滴的水砸下,两面的石壁上堆积着厚厚的鸟粪,道路时常狭窄得只容一人经过,经常还有凸出的石块横在面前,稍不留神便一头撞了上去。偶尔还有一两只金丝燕擦着头顶或身体直飞过去,洞内到处都是燕子的欢鸣。脚下的石头大小不一,有时甚至把路完全堵住,我们只能扶靠着洞壁,手脚并用地攀爬过去。有时大小石头垒出几个落差,流水便激成了小小的瀑布,我们也只能横踩过去。有时道上淤积着厚厚的类似稀泥的东西,估计是鸟粪,踏上去脚便直往下陷。放在以前,这样的环境对于我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但在此时,除了保证自己安全通过以外,我还要去数右壁上的鸟巢。至于鞋子是否完全湿透,身上是否沾满鸟粪,这些倒成了次要问题。我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一是圆满完成数巢的任务;二是保证自己不摔跤。
一手打电筒,一手扶洞壁,头上滴水,脚下趟河,耳听燕鸣,口中数巢,湿透的鞋袜和裤脚,沾满鸟粪的雨衣,被石块撞头,踩鸟粪陷足,手脚并用地爬大石头,过溪涧……这样的体验,今生今世也许都不会再有,而个中滋味,如果不身临其境,那是任何言语都难以传达的。
行到大约170米的地方,钟向导与钟上威要我们几个女生原地站立,他们继续往前勘探。这时,右壁数出76个鸟巢,左壁则数出81个。接下来我们就站在流水之中等候着,两旁的洞壁触手可及。不知是谁提议地把所有的电筒和灯都关掉,这样,我们顿时陷入一片漆黑,真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甚至睁眼与闭眼都没有任何差别,金丝燕在我们头顶鸣叫着,我们不禁发出一阵惊呼,接着就一首一首地唱歌,其中有一首是《天黑黑》,很符合当时的情境,感觉有些刺激,也有些享受,假如不是鞋袜湿乎乎得十分难受,我们简直要说这是浪漫之旅了。
不知过了多久,钟向导他们回来了,说是前面还有90米,一共只有六个鸟巢,于是我们开始原路返回,我被石块撞了两次头,所幸没有摔跤。
终于走到了洞口,当我看见洞外的阳光与绿树时,心中只有一个感觉:我又回到了人间。
在三组队员中,我们是最先出来的一组,然后便在洞外等其它人,天慢慢黑下来,远处连绵的青山逐渐模糊,像是笼罩一层薄雾轻纱,可以看见袅袅的白云。这时,草丛中出现了一只小小的萤火虫,一点光芒闪闪地亮着。当它缓缓地飞过灰暗的崖壁时,感觉就像一颗小星星。我们不禁欢呼起来,为这自然的精灵发出惊叹。
天终于全黑下来,燕子洞口也笼罩在黑暗之中,隐约可见满天星斗,只可惜没有月亮,箫也放在旅社,不然临着明月清风,在山间吹箫的感觉一定很好。
胡老师带领的一组队员探洞完毕后又忙着移巢观测,队长一组由于洞太深,出来得最晚,他们收获也最大,竟然抓到了三只金丝燕。在等待中,我的膝盖以下渐渐麻木,被洞中的积水浸泡过的腿脚开始发痛,彻骨的寒意直涌上来,只有咬牙忍住。
最后我们终于返程了。在路上回头看去,队员们手中的电筒如同山间跳跃的一串星星,烁烁地闪亮。等回旅社吃晚饭时,已经快十点了。明早四点起床观察金丝燕,而我写到此时,已是7月15日凌晨一点了。

转自: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235585&postid=462333437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