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印度之行(一)

[游记]印度之行(一)

2007-07-16    sina.com.cn

从印度回来也有些时日了,总想写一些什么,来记录下我看到的,曾经经历过的伟大国度,但又恐限于思想的狭隘而过于片面和偏激,扭曲了这个对大多数国人而言太过神秘的文明古国,故沉思良久,引经据典,反复考证,终成此文。

前些日子在天涯上面看到一位孤胆美女独闯印度的见闻,深感心态对于远游的重要。虽然历经的场景,人文无异,然立足点完全不同,写出的文字亦是大相径庭。我终究是为商务而去的,带着市场经济的有色眼镜,很难对一个国家的深层意识形态做出犀利的剖析。着眼点更多在于经济与社会结构,而没有像此女深入地了解各地的民风民俗,颇为遗憾。

从很小的时候读西游记起,这个国家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民风淳朴,歌舞升平。可理想与现实终究还是不可同日而语,释迦摩尼居住的地方,如今也是面目全非。马克思若是健在,想必对此情此景也是感慨良多,老人家百年前的巨著就已经预言了经济社会的必然趋势:资本的力量大于一切。初过海关,200美金就作为我们展品的通关费孝敬给了一位鹤发童颜神似十八罗汉的官员,害得回国后为这笔钱的报销折腾了我不少功夫。后来在沿途买东西被敲诈,旅店招待的暗示,纪念品商店被宰,都将我印象中对于这个国家的神秘感驱散殆尽。原来宗教信仰还是不如金钱崇拜来得实际,在这样的净土上物质都能战胜精神,看来就再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资本的渗透之于人性的影响了。

三个字就可以概括对这个国家的第一印象:脏乱差。记忆中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中国就是这样的一副摸样,但是印度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好像没有专门的机关负责公众卫生,否则很难解释路边随意堆放的大堆垃圾,四处可见的分不清人或动物的大小便。这里交通非常混乱,并不宽敞的路上,各式各样的汽车,牛,摩托,驴车,拖拉机,甚至。。。大象,没错,是大象,穿梭其间,看得人眼花缭乱。非常奇怪在如此混乱的交通条件下,在印度停留的半月间我们从没见过一起交通事故,车辆行驶的速度还都不低,不得不感叹印度人民的驾校水平之高。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印度的卡车尾上清一色没有尾灯,却清一色地印着“horn
please”,于是喇叭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印度的司机是不需要后视镜的,你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车辆都把后视镜摘掉了,问了当地的代理,回答是因为路窄车多,后视镜占空间,不便于超车和并行,我×&……%¥¥!!!

由于被英国长期殖民,这个国家的文化和传统中,英系文明的痕迹无处不在。我始终觉得咱们国内应该引入小费制度,因为只有跟经济挂钩,你才能享受到真诚的服务,而不是像国内大多数场所服务员冰冷无神的笑脸。毫无疑问,每天出行遇到的殷勤服务和张口闭口“sir”的称谓,是极大地满足了自己在国内被长期压抑的虚荣心的,所需要付出的只是百十块的小费,虽然也不便宜,但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这样的消费是能令人心情愉快的必要途径。

彪悍的锡克民族终生不摘下的阿拉伯式头巾,强壮的大胡子阿三脸上挂着的招牌笑容,结了婚就发福的印度美女,满街可见的背上有单个驼峰的神牛,森严的种姓制度,虔诚的朝圣者和毫无表情的耍蛇人,历史的光影和宗教的烙印在这里交错,这些元素成就了这个国家璀璨的文明,恒河之水滋润着这片最后的净土,释迦摩尼的福泽遍及众生,神明在这个佛教发源的国度默默地庇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37628d6010008cy17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