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湖北省博物馆之行 |
[游记]湖北省博物馆之行 |
2007-07-28 sina.com.cn |
今天上午应选修课老师的号召,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 很多次从它门前经过,却没想过要进来看看,因为一直觉得里面放的除了一排编钟,就是些瓶瓶罐罐,不看也罢,还可以省去几块钱。想到大一时带同学去的几个风景区:东湖、黄鹤楼(只在下面看了看)、古琴台……让我实在不能恭维武汉的旅游景点,就连中山公园里面的游乐场,都是袖珍型的,着实让我有一种被骗的感觉。以至从那以后,提到武汉有什么好玩的,我第一反映就是骗钱! 如果不是选修了艺术铸造鉴赏与实践,我想我可能在这里读书四年,也不会想参观湖北省博物馆。要不是因为老师讲到青铜铸造;讲到国宝;讲到编钟;讲到越王勾践剑;讲到尊盘……我想我会与这些国宝擦肩而过。我想我以后会因此而喜欢上参观博物馆也不一定,至少我到一个地方以后,我还会想到博物馆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参观博物馆,因为老师的提议,变成了我们的一堂课。本来老师还说赞助我们每个人5块(学生票才15元),但是因为我的迟到,我们只好自己买票进去了~~~唉,第一次让我深深地认识到迟到的坏处,迟到的“代价”……以后不要迟到! 芳芳今天用她的脑袋不停地挑战着博物馆的玻璃。不记得老师是指着什么在给我们讲解,大家都凑到前面想看个清楚,芳芳眼神不太好~想看清楚直接迎了上去,只听“嘭!”短促而清脆,在场的人都爆发出了一阵笑声,太可爱了!更可爱的是,她还不只一次撞上去,我们在想,会不会监视的保安叔叔早盯上了我们,一伙想用头抢国宝的人~~但是我们还在研究,这些隔离的玻璃是不是防弹的,撞上去的声音不算闷响呢,呵呵。 看看我今天拍的照片吧~ 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1978年6月出土) 巨大的钟架,由铜木结构呈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七根彩绘横粱,两端均有浮雕着盘龙和花瓣纹的青铜套加固,由六个佩剑武士形铜柱和圆柱承托。钟架及钟构,达二百四十六个构件,可以拆装,设计精巧合理。六十五件青铜钟分三层八组悬于架上:上层为三组钮钟,共十九件;中层有短枚甬钟一组十一件、无枚甬钟一组十二件、长枚甬钟一组十件;下层有大型长枚甬钟两组共十二件、另有鎛钟一件。其最大者,通长153.4厘米,重203.6公斤。仅钟体总重量达两千五百公斤。 自己想补充的是,中间有一个铸钟,它不是这套编钟的原配。铸钟的铭文记叙是楚国的惠王在执政五十六年(即公元前四三三年)时,为祭奠曾侯乙而铸制了钟鼎彝器,并送给曾国。其他的钮钟和甬钟都可以通过敲打正面和侧面两种方式发出两种声音,非常悦耳。当时我们还想去表演室听听现场演奏的编钟乐曲,但还要收10块钱;但算在外面听吧,隔音效果实在是了得;算了,留点遗憾,以后再去…… 这套造型壮观、配备齐全、音列充实、音频准确的大型编钟,堪数我国古代编钟之最,并以其数量之多,铸造之精,保存之好,音律之全,音域之广,音色之美,乐律铭文之珍贵,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观”,是“精神世界的圣山”,“文明古国的象征”。 当时刚好听到导游为外国游客讲解,她说两个卫士分割了三个世界,上面的卫士撑起的横梁上有鲜花,代表天堂;脚踏的龙盘绕的衡量,代表大地,也就是人间;下面的卫士脚踏的基座,是各种各样的怪兽,代表地狱,两个佩剑的武士忠心地看守护。当时觉得很神奇,所以特写了一张。 越王勾践剑 在编钟出土之前,这可是省博的镇馆之宝呢。剑身享有纹路,剑身稍有弧度,是为了保证剑的韧性,使它达到这个长度。 鹿角立鹤——曾侯乙镇墓之物它出土的时候,鹿角、翅膀都是可以活动的。 通高143.5、鹤高110厘米(战国早期) 鹤长喙上翘呈钩状,引颈昂首伫立,两翅展开作轻拍状。拱背,垂尾。鹤首两侧插有两支铜质鹿角形枝杈。鹤的头、颈和鹿角上有错金几何纹饰,其它部位有铸成和镶嵌的云龙纹。 此器造型别致,是一件独具风格的青铜工艺精品。鹤和鹿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把鹿角插入鹤头,将二者置于一身,可称之为“瑞鹤”。古人把仙人乘车叫“鹤驭”、“鹤驾”。此器出于墓主人棺侧,可能反映了死者成仙升天的思想。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311f640100067x4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