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东湖之磨山游记 |
[游记]东湖之磨山游记 |
2007-07-16 bbker.com |
东湖 幸运的是今天的天气不像预报所说的有雨,为了轻便,我只买了一瓶饮料和一袋饼干。8点半,我们在楼前集合,租校车过去。 朱碑亭 下了“朱碑亭”,顺着山腰的水泥道,我们继续前行。山上的树木算不上粗壮,而且由于未到盛夏,也算不上郁郁葱葱,但很幽静,只是偶尔有车过往。不知不觉我们到了“楚天台”。“楚天台”是东湖磨山楚文化游览区内的标志性建筑,“楚天台”匾牌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按章华台之“层台累榭,三休乃至”的形制而建。层阶巨殿、高台耸立、依山傍水、屹立于磨山第二主峰上,可与江南三大名楼媲美,楚天台高35.26米,楼顶上安置1.2米高铜凤一只,从湖畔凤标踏步345级而上,正面墙上镶有600多块天然大理石拼成“楚天仙境丹凤朝阳”图案,成为楚天一绝。整楼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外五内六层,楚国出土大批文物复仿制品荟萃于台内,再现楚国艺术的楚风、楚韵、楚味。第一层为楚音乐文物展,第二层为楚乐舞厅,第二层半内为楚国漆器艺术展河名人画家为楚天台的题词,第三层为展现古楚国名人的腊像厅,第四层为楚国绘画与书法展,第五层展出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宿天文衣箱。但由于要另外收费,我们只能“远观”。 楚天台 按照路标,我们又到了刘备郊天坛,天坛由文化平台、神道和祭坛三部分组成,文化平台用文字和线刻石画记述了刘备在此祭天的典故。从山脚到山顶是一段石阶路,称为“神道”,一共360级石阶(汉朝年历为360日登上祭坛),虽然没有木兰天池那道台阶陡峭,但要想看到坛山“祈天福地”四个字,还是要费点劲去仰头,自下至上有种通天的感觉。从山腰到山顶的一段“神道”两旁有大理石栏杆,各用两条铁链连接起来,上面挂着许多铜锁,尤以靠近天坛的铁链上最多。新的,旧的,大的,小的,祈求平安的,生子的,官运的,爱情的......我想这里的锁虽然没有黄山上的多,但所包含的都是祈求者的虔诚心,心不可度量! 樱园 樱园是1997年东湖与日本陆奥银行共同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庭院布置采用一池三岛的和式格局,其标志性建筑——仿法隆寺五重塔,塔高31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一层为陈列展览之所,二至五楼设检修云梯。此塔巍峨壮观,别具一格,但未对我们开放,也只好翘首以望了。园内设有日式料理屋,茶道馆,与日本弘前市、美国华盛顿并称为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今天樱花园很热闹,大多是穿着校服的小学生,骑着翘板,荡着秋千。樱花烂漫绽开,粉嫩如美玉,洁白似佳人。这里的樱树不大,毕竟没有栽种几年,但由于比较集中,还是一片花的海洋,缤纷的世界。园里的池中飘着粉红的泡沫做成的莲花,虽然缺少了绿叶的扶持,但也亦幻亦真。樱园有出租和服,韩服的,很有异国风情,时而还可以听见古筝和二胡的旋律,站在虹桥上俯身还可以看见池中争食的红鲤鱼...... 梅园 出了樱园,我们又去了梅园。梅园创建于1952年,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基地,培育着206个梅花品种。与南京梅花山、无锡南浒山、上海淀山湖并称为"江南四大梅园"。梅园占地面积33.5公顷,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景观,植梅5000余株园中,盆栽梅花5000余盆,"一枝春馆"展出梅花书画摄影作品和梅花盆景。园内还有冷艳亭、暗香桥、小清桥等园林建筑。每年早春东湖"红梅万树一齐开",赏梅者纷至沓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者络绎不绝。可惜的是我们来的已不是时候,梅花大多已凋零,剩下的也只是散落在枝头。不过我觉得还是值得的,我被冷艳亭深深的吸引住了,特地与之合影了一张。我不知道为何称其为“冷艳亭”,但我不禁想起了陆游的那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高洁芬芳,铮铮傲骨是梅的品性,用“冷艳”来命名此亭更有一番意味! |
转自:http://www.bbker.com/D27524.html55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