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进神农架 |
[游记]走进神农架 |
2008-05-22 sina.com.cn |
老公到神农架出差,邀请我同去避暑。我没有答应。他此番并非去游山玩水,况且还要陪同部里厅里的专家。以前一家人专程去游玩过一次,再说立秋后天气也凉快许多了。如果有机会再次去,我会选择十一月,去欣赏满山红遍的壮丽秋色。勾起了我对神农架的回忆。贴上旧作。 神农架之旅 说到神农架,令人马上联想起茫茫林海,参天古木,还有珍贵的金丝猴、神秘的野人……神农架,在我心中,那是一个遥远、神奇的地方。 国庆长假,虽然天气预报有冷空气南下,会有小到中等强度的降水,但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神农架之旅。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到达木鱼镇。开始游览第一个景点——神农坛。我们撑着雨伞,拾级而上。到半山腰,有一处宽阔的平台,便看到矗立在山顶的神农雕塑头像,呈棕红色,夸张得很,耳朵向两边横长出去,像戴着古代官员的帽子。眼睛闭着,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有石级直达山顶,可以和雕像亲密接触。平台上,还有钟、鼓,香炉,供游人顶礼膜拜。只是天公不作美,我们没有行成大礼。听到一串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这也是一种祭祀的仪式吧。另一座小山头有一棵千年古杉,被封为“杉王”,当然是名副其实了,两个十几岁的孩子手拉手去环抱,嗬,只围了三分之一。“杉王”下面的树枝上挂着许多红布条,这是人们祈福的意思。 晚上,热情的主人带我们到一个颇具民族风情的地方吃饭,一边吃一边欣赏民俗歌舞表演。很值得一看,歌舞的内容主要反映当地的劳动、风俗习惯等,甚至还听了编钟演奏。 第二天早上,感觉气温在下降,我们穿上带来的所有衣服。神农架的气候“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我们有耳闻。时阴时雨,一点没影响我们的兴致。开始爬山了,汽车在盘山公路间穿行,四面都是山,山上都是树,让我想起老舍先生写的《林海》:“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四周很安静。在这若大的山里,汽车像只甲虫罢了。前面路上落着什么?转眼,那小家伙一蹦一跳不见了。是松鼠!我们看到了它蓬松的大尾巴。我们瞪大眼睛盯着前面,希望看到第二只,第三只……“野人谷”——前面路牌写着,这里真的有野人出没吗?哦,神秘的神农架。 经过两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到了今天的第一个景点——燕子垭。顾名思义,是要看燕子了。来到了一个大洞前,洞口很宽敞。我们提着租来的手电筒,随着人群往前行,只听得啾啾的声音,像是小孩子玩的电动玩具在响。顺着手电筒的亮光,看见头顶一个个的燕子窝,里面停着可爱的小精灵,两只或三只,应该是一家子,温馨的在一起。我们的到来,没惊吓他们吧?这是金丝燕,比我们常见到的燕子要小得多,它们的故乡是在大海边,为什么到这里来,人们不得而知。我们好奇地看着、数着,洞里漆黑一团,这些生灵靠超声波来辨别方向,而不会找错自己的家。“扑楞楞”,小巧的燕子在我们头顶飞来飞去,只闻其声,不见其形。我在心里默默祝愿:希望这些精灵能够长住这里,游人的好奇不会破坏你们平静的生活。 离开燕子垭,往回走直奔今天的第二站——板壁岩,那是神农架最高的地方。山上依着山势,立着形状各异的石头,可不是我们常见的或方或圆的,像用什么劈出来的,或斜斜的插着,或直直的立着。有的三五成群,有的郁郁寡欢,有的相向而立,有的背道而驰。神奇的是这全是大自然的杰作,没有人工的雕琢。山脚的一组被冠以“西天取经”的名字,哦,那是唐僧骑在马上,后面的三块巨石就是他的仨徒弟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a4e98010005bt.html26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