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 猕猴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猴子。山于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所以在中国分布的范围很广泛。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为这种猴子最初发现于印度的恒河畔,所以又叫恒河猴。 猕猴的个子不大,它的身体、尾、四肢都比较细长,面部和耳朵呈肉色,有的面部更红一些。臀部坐着的部位没有毛,有比较厚的硬皮且呈红色。身上的毛大体上为棕灰色或棕黄色。有人曾经在云南捕捉到一只纯白色的猕猴,这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而形成的白化型猕猴,为自然界之罕见。在神农架,一位动物学工作人员也曾在后河到阳日之间的野外考察中发现过花白色的猕猴。 猕猴也是一种过群栖生活的猴子,每队几十只到上百只不等,由身强力壮的大雄猴担任猴王,支配和指挥着猴群的行动。猕猴在树林中或在地面上活动,有时也在岩石和陡崖上休息,但为了避免敌害,睡觉和过夜都在树上。 猕猴的性情活泼,常大声喧哗,吵吵闹闹,爱打群架。它们行动敏捷,善于攀援跳跃,还会在水中游泳。猕猴以野果、花、树叶等为食,也吃昆虫。猕猴善于适应人为的环境,喜欢到园林农田中去,有时还糟蹋庄稼。 由于猕猴的性情活泼,所以是动物园中逗人喜爱的观赏动物。猕猴在生理上与人类比较接近,生命力强,容易驯养,因此现代生物学、医学、太空科学研究有不少是以猕猴为实验对象的。猕猴的用途广泛,但它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任意捕捉。所以,大力开展人工养殖便成了解决这个矛盾的好办法。 神农架林区的猕猴主要在阳日、朝阳、宋洛、九冲一带的中山地带活动。根据1985年调查的结果它们大约有1000多只,分为九冲和朝阳两大群,其种群数量比较稳定,是神农架林区的一大宝贵动物资源。 华南虎 华南虎是仅分布于中国的特产珍稀兽类,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虎是亚洲最大的食肉猛兽,虎爪坚实、锐利带钩,而且还能伸缩;口内长着长达6-7厘米长的犬牙,还有像剪刀一样的食肉齿,再加上一双炯炯发光的眼睛,更显得凶猛、威严;虎头上的几道黑纹,看起来就像一个“王”字,上述这些特征加在一起,老虎便有了“百兽之王”的美称。虎的体型大,头圆,耳短,四肢粗大而有力,全身长着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的毛,人们把这种毛色的特征称作“扁担花”。  老虎多在疏林草丛的环境里活动,不会爬树,但喜欢游泳,特别是夏天,常到溪水中浸泡消暑,因为虎缺乏汗腺,所以从不远离水源。平时独来独往,没有同定的巢穴,漫游于山林间。雌、雄各有自己的领地,只在发情期间结合在一起,交配后再分开。产小虎时也没有固定的巢穴,多生在避风的山岩间或草丛中。食物以草食性兽类为主,如小麂、斑羚、狍、野猪等。但主要以野猪为食,往往追逐野猪群或等待机会猎食。在有隐蔽的环境下,常潜行至一定的距离,然后突然袭击,使被猎取的动物无法逃避。一般饱食一餐后可数日不食。虎很少主动袭击人,远远见到人,一般都主动避开,但当虎受伤或母虎带着虎仔时,就是另一回事了。 过去中国各省区都有老虎分布,在湖北省的西部和南部山区都有老虎分布,但由于长期过量的捕猎,以及虎栖息环境的破坏,现已在许多地区都消声匿迹了。动物学家估计,中国野生的华南虎只有40-80只,分散在若干个相距很远的孤立地段中,全都承受着沉重的生境压力,幸存的前景极为渺茫。华南虎的濒危程度已大大超过中国特产珍稀动物大熊猫和金丝猴。 近几年来在鄂西、鄂南有不少关于华南虎的讯息。如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对金丝猴进行跟踪观察的人看到华南虎的足迹,听到华南虎的吼叫产。具有一定狩猎经验的人也在神农架看到华南虎的足迹。在湖北省五峰县的后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有不少人看到华南虎的足迹。随着全国动物普查科研项目的进行,查清华南虎在湖北的生存情况,将对挽救中国这一特产濒危动物具有重要意义。 豹 豹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的形状似虎,但比虎小得多。豹是一种美丽的动物,毛呈棕黄色,布满圆形、椭圆形的黑环,黑环中空部分的毛也是黄色,出黑环状似古钱,故又有“金钱豹”之称。 豹是猫科动物中最敏捷、最凶猛的一种野兽。它的四肢矫健,善于跳跃,向上一跳,可达6米,纵身一跃可达10多米。别看它体型小,捕食时却比虎更沉着、狡猾和凶猛,常猎食一些大中型食草兽类,如斑羚、小麂、野猪等。豹还善于爬树,常上树捕捉猴子和飞鸟,饱食之后在数米高的树桠上休息。有时也袭击小家畜及家禽。豹的捕猎本领很高,要么埋伏在树上,等猎物路过时,一跃而下,连抓带咬,捕住猎物;要么跟踪在猎物后面,惜树木的掩护,逐渐潜近,然后突然猛扑过上,咬住猎物的颈部;要么潜伏在树丛中,伏击走近的动物。豹虽然凶残,实际上也怕人,发现有人,早就远避了。若偶尔伤人,则多是人、豹突然遭遇,或受到人的攻击而引起的自卫反应。 豹主要生活在山区的森林或树丛中,有固定的巢穴,其巢穴常建于树丛、草丛或悬崖的石洞中。豹也是一种晚上出来活动的动物,傍晚或黎明时最为活跃,白天在树丛中或岩洞中潜伏休息。除繁殖期以外,多单独生活,在森林中独来独往。 豹在湖北省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动物,在全省山林地区都有分布,在70年代以前,其数量比较多,70年代以后,数量急剧减少。豹在神农架林区的分布也很广泛,如在苗丰、新华、长方等多个乡镇及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都有分布。1975年曾经轰动一时的陈传香豹口救儿童,赤手空拳打死一头豹子的真实故事,就发生在神农架的桂竹园,至今还在广为流传。 梅花鹿 梅花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是一种中型的鹿,雄鹿有角,雌鹿无角。由于它夏天的毛呈红棕色,其中,杂有显著的白色斑点,形似梅花,故名梅花鹿。但是到了冬天,它的毛被上就没有白色斑点了,而且原来红棕色的毛也变成栗棕色的了。冬毛比夏毛厚密,还长有很多绒毛,以抵御寒冷。 梅花鹿栖息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和森林边缘地带,群栖,常一二十头在一起活动,栖息地比较固定。在没有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一般不改换栖息地,即使受 惊外逃,多数不久便返回原地。一般在早晨、黄昏活动、觅食和饮水。雌鹿与幼鹿常在一起,雄鹿平时独居,在交配期与雌鹿合群。以青草、树叶、嫩芽、树皮、苔藓等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喂以精饲料如豆饼、麸皮、高粱渣、玉米渣、豆类等;粗饲料有青草、各种树叶、红苕藤、花生秧、苜蓿等。 梅花鹿的全身都是宝,其经济价值高于其他鹿类,它所产的鹿茸,为各类鹿茸中之最上品,价值最贵。梅花鹿是我国最早利用鹿茸制药和驯养的野生动物之一。目前野生的梅花鹿已为数极少了,但目前全国有许多地区建起了养鹿场,对梅花鹿进行驯养繁殖,使这一珍稀动物得以保存和发展。 1987年10月8日,国家科委在通过专家考察论证的基础上,赠送给神农架32只黑龙江、吉林产的梅花鹿,从东北空运到湖北当阳机场,又于10日再乘汽车运往神农架林区九湖乡大九湖村占地5万平方米的养鹿场落户。 大九湖是一个山间盆地,四周高山耸立,中间低洼平坦,总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中,低洼平坦地有17平方公里,海拔1700余米,有“高山平原”之称。这里雨量充沛,水草丰茂,气温凉爽,日照充分,适合梅花鹿生活。近10年来,从东北引进的梅花鹿完全适应了大九湖的环境,它们不但在这  里安家落户了,而且还繁殖出不少后代。笔者曾于1996年在大九湖目睹这些引进和在那里繁殖出来的梅花鹿,它们一个个膘足体壮,被毛光泽发亮,三五成群地不时隐现,尔后又很快地跑得无影无踪。目前,神农架林区政府又引进资金建设大九湖,不久的将来,大九湖的梅花鹿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黑熊 黑熊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全身的毛黑色而且富有光泽,还有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就是胸部有一白色短毛构成的新月形横斑,非常鲜明。黑熊的身体看起来比较粗笨,体重一般不到200公斤,个别的也有达到250公斤重的。其四肢粗大,趾端有黑色弯曲的爪,爪很强大,黑熊就是用它那粗壮的前肢和爪来进行自卫和攻击的。 黑熊栖息在中、高山及深谷内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等自然林中,一般多活动于海拔800--1600米之间,由于季节和食物条件的变化,有时也下到海拔500米或上至海拔3000米的林中取食。   黑熊为杂食性兽类,以吃植物为主,如嫩芽、嫩叶、草、各种果实和种子,也吃昆虫如蚂蚁及其他虫蛹、小型动物,如松鼠、兔子、鸟及鸟卵等。黑熊还喜欢吃蜂蜜,树林中野生蜜蜂的巢往往为黑熊所毁,有时连蜂带蜜一起吃。靠近山边田地上的农作物,如玉米、高粱、小麦等谷类和蔬菜也常为黑熊所盗食。当种植的果实成熟时,黑熊也会上树盗食。 黑熊的视觉较差,但嗅觉和听觉却较灵敏。它善于爬树,下树时屁股向下,用足交互向左右两边移动。还能游泳,可横渡急流。也可直立行走,像人那样坐着。它的行动既谨慎,又缓慢。如果发现可疑的动静,会立即逃跑或停下来,用后足站起,环视周围,一旦有危险,即快速地逃入密林。黑熊很少主动袭击人,但受了重伤或被人紧逼时,也会反扑。 黑熊有冬眠习性,其冬眠的场所多在密林深处的阳坡树洞或岩洞里。在冬眠期间,一旦受惊醒来,出洞后再也不会回到原来的洞穴,可见它的警惕性之高。 湖北省黑熊资源的重点分布区,是以神农架林区为中心及相邻的竹溪、竹山、房县、保康、兴山、巴东等县的部分山区,此外,鄂西南以鹤峰县为中心及相邻的五峰、宣恩等县也有少量分布。 “神农白熊”是在其他黑熊产区都没有发现过的白化型黑熊,从50年代至今,在神农架已先后发现过10-20头这种白化型黑熊,已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很值得深人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