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息许久,今年又重新回到了起点,脑海中总是不时回想起往昔户外生活中那些难以磨灭的片断。因此,要做今年五一出行计划时,神农架无人区穿越计划就突然闪现在我的脑海中,难以泯灭。在论坛上发出行召集帖时,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使只有三两人报名也一定要去。一开始确实如此,感兴趣的很多,只有风中游侠和砾子确定报名,不过随着五一的临近,报名的多了起来。直至29号确定了十二人。我,风中游侠,砾子,栈桥,小微,苗乖,小美,美加,大雨,雨媳妇,拉环,宇宙尘埃。四月三十日二十三点半,当我们在经二路小农贸市场夜宵完毕后赶到火车站时,小美和美加已经等我们等得瘫倒在地了。踏上拥挤的k49列车,在满车旅客关注的目光中大家各显神通找合适的姿势稍息了,没辙,都是没座号的票。直到二点多列车行至南阳,大家才坐上座位。五一上午十点半,经过一夜的煎熬,列车终于抵达了终点-宜昌站。宜昌长途汽车站就在火车站对面约七八百米的位置。下午二点半有趟至木鱼镇的加车,65元一张票。但大家商量过后觉得太晚,也不想再到兴山转车了,就在经过货比三家后包了两辆面包车,四百元一辆。遇上了有三位石家庄的驴友要跟我们同行,因此我们一行十五个人拥挤的塞上了面包。路途上,在一家青山饭店吃了个午饭,味道不错,价格也还可以。成行之前网上查到宜昌到木鱼镇修路,不过五一就能开通,没想到路在眼前了才发现全国的施工队干活一样的拖拖拉拉、拖泥带水,在崎岖的道路上奔波了八个小时才到达木鱼镇,此时已是快九点了,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第一天计划,本来计划着天黑之前就能到木鱼,然后在此找好向导或直接到彩旗找向导。木鱼镇的司机们一部分很黑,到彩旗的话,一看天晚了都是漫天要价。一百五包下两车,约好了一位叫沈建军的彩旗村向导,就上车奔他家去了。没想到还是叫这俩黑司机算计了,拐过小当阳到了天生桥他们死活不走了,非说到了。这是沈向导开着摩托从山上也下来接我们了,他说天生桥离他家-也就是彩旗保护站的位置远着呢,二半夜的我们背着包怎么着也得两三小时才能到。这是已经十二点半了,没辙阿,天生桥同时还是景区,白天的话还要收费的,如果在此扎营恐难逃毒手。因此不得不又加了一百多元钱才抵达沈导家,一路上我们车那个司机絮絮叨叨非要再加钱,烦得我头疼。到地一看,嘿,门口已经密密麻麻扎下了一片帐篷,这是武汉的队伍。我们迅速的扎下了帐篷,简单的吃了点东西,我和沈导详细的介绍了一下我们的计划和行程,确定了一下详细的穿越路线,之后无话,全都呼呼大睡。第一天就这样度过了。 第二天一早就被外面的喧哗声吵醒了,磨磨唧唧的收拾好帐篷,大家就开始开火减重了,都巴不得大家先吃自己包里的东西,呵呵。不得不说,彩旗保护站的管理还是很规范的,所有进山队员都必须签署一份森林保护协议,向导不但要签还要交纳五百元押金,确保出行的线路没有超越所报计划的范围,必须从起点出发最终回到出发点才能拿回押金。因此走九冲线路是不允许的。去年也是如此,网上沸沸扬扬的卢武星事件就是因为他未经保护站批准,就擅自同意别人前来所引发的。保护站收取资源保护费每人一百元整。 别的队伍都是直接包车至阿弥陀佛,我考虑到此次出行队伍中宇宙,苗乖和雨媳妇都是新人,必须得经过一个适应的过程再走险路,就决定徒步至阿弥陀佛。九点钟,扛上大包,准时出发。从沈导家出发,他领我们走了一条近路,全是接近六七十度的上坡,强度不小。因为刚吃过饭没多久的缘故,大家状态都一般,这里海拔约一千六百多米。没走多久,砾子突然不舒服了,老想呕吐。 因为平时我们每周三都训练,我对她的体力还是没有怀疑的,她也觉得肯定是平时从不吃早饭,这次吃得太多的缘故。这可没辙了,我,游侠,宇宙和河北的槐树找了两根棍子抬起砾子的包,让她轻装前进。这样略微好点,不过她还是时不时地恶心。身后别的队伍乘坐的面包从我们身侧呼啸而过,这时沈导觉得我们应该找个背夫,不过这里手机已经没有了信号。我们前行了一段路后,突然遇见从山上下了一辆客货车,原来他是早上送别的队伍上去后下来的,二话不说我们就登上了这辆车,一百五十元,塞的满满当当的。乘车上行了约十公里后,到达了阿弥陀佛崖,阿弥陀佛崖有一个显注的标志,就是一块彩色的林区防火指示牌,旁边还有一块小石碑——清朝立的界碑,这里是兴山县和房县的交界处,到阿弥陀佛崖就可以看见山顶上金黄色的草甸子了。这会砾子已经恢复了很多,感觉没问题了,就自己背起背包,跟着我们登山。这时队员的体能情况就体现了出来,雨媳妇渐渐拉在了后面,我陪着他们拖在了最后。渐渐的爬过这个山坡就进入了高山草甸区。因为这个季节山顶夜间温度还很低,草甸子还都是黄黄的,但伴随着不时穿插其中的冷杉和高山杜鹃,看起来别有一番异域风味,些许的能使人联想到金秋时节的塞外风光。伴随着山顶吹来的清新的山风,浑身的大汗一扫而光。临近一点钟的时候,前方出现了一条小溪,当即就地午餐。沈导介绍说这里就是杜鹃陵,一个非常美妙的名字。此时我和沈导商量了一下因为乘车的缘故,我们已经提前半天到达了今天的宿营地,没有必要应往前赶了---事后回忆这真是个英明的决策。此地基本是大多数穿越队伍的第一天宿营地,有一处地方还专门有人扎了几个半拉草棚子充当隔潮作用,我们就把帐篷扎在了那上面。杜鹃陵的北侧是几道城墙般的岩壁,沈导介绍说这就是城墙岩,它矗立在此已经上万年了,当然不让的我们就悠悠在在的登山观光去了。城墙岩上就出现了箭竹丛,金黄色的小竹竿略微有些让我诧异,这跟我原先想的擎天高杆差远了。在城墙岩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老君顶壮丽的全貌。在此之上我们尽情的享受着暴风雨来临之前的轻松一刻。下山后,小微她们已经开始了晚餐的忙碌,我们跟着沈导在营地的山坡上狂摘野菜。晚上沈导给我们做了个伴野菜,吃了后随后几天我们的喉咙都是苦涩的,看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非土人不能吃也!因为我们占据了此处最有利的位置,随后近十支队伍约四五十顶帐篷都不得不各自找位置扎下,我们的营地不但离水源近,而且有能生篝火的地方,晚餐后我们升起了熊熊的篝火,来自全国各地的驴友们都三三两两的幌了过来。我们自己的篝火堆变成了全国驴友的狂欢派队,南京的,上海的,安徽的,武汉的,山东的。。。都加入了进来。我们的美女苗乖摇身一变成为了派队的女主持,大家唱啊,跳啊,尽情的享受着海拔二千七百米的美妙时光。狂欢至十一点有点起风了,狂欢才落下帷幕。 [ 本贴由 我是正午@bbs.shangdu.com 于 5-8 12:47 最后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