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神农架游记(转贴)

[游记]神农架游记(转贴)

2007-07-16    d3kj.cn

神农架游记(转贴)

编剧 陈爱国 李青果

剧中人
艾 苇 男,20岁,青年画家。
杜 鹃 女,18岁,导游、歌舞演员。
巴 农 男,65岁,杜鹃爷爷。
凤 嫂 女,40岁,木鱼镇宾馆经理。
新 桐 女,18岁,导游、歌舞演员。
老 根 男,60岁,根雕艺人。
黄四姐 女,40岁,当地农妇。
天 昆 男,20岁,当地青年。

1.春。山道上。
莽莽群山,雨后初晴,野草新绿,山花灿烂。
树叶残留着雨珠。一只彩色小鸟在专心梳理羽毛。
公共汽车里,坐着当地的山民们。车里堆积着他们从山外采购来的各种货物。男人在瞌睡,女人在私语。
艾苇身边坐着一位老人,正慢悠悠抽着水烟。老人偷看了一眼,停止抽烟:年轻人,去神农架?
艾苇把视线从窗外收回:是的。
老人:旅游吧?
艾苇:不是。
老人:嗯,看得出来,你似乎有心事。
艾苇侧过脸来看着老人,赧然一笑。
艾苇:我是来神农架写生的。这里的山水怎么样?
老人:你可是来对了地方。你看这满山的色彩,我一辈子都没看够呢!
艾苇:是吗!
老人:不过,你待久了,会变成幻想狂的。
艾苇: ……

天空,一只金雕展翅飞翔,啸傲而过。

2.片名:神农架游记。
阳光下的森林、草甸和云海。

3.日。艾苇画室。
艾苇(画外音):我从小就喜欢画画,特别对风景画着迷。和所有生长在城市的习画者一样,我画的是想象中的高山、流水,觉得特别潇洒。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根本就不理解风景。
艾苇在作画。他端详自己的作品,左右不如意,撕碎画稿。他转而练习哑铃,试图通过锻炼臂力来锻炼笔力,通过舒展生理来舒展心理。

艾苇在拥挤的城市街道上独自行走。他推开一家书店的门,走进去,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
艾苇(画外音):有一天,我在书店里发现一本书,是著名风景画家东山魁夷的《与风景对话》。这位伟大的风景画家说,他成为一位风景画家,离不开旅行。他还说,风景本身是用来阐释人的心灵的,要想成为一位风景画家,必须在旅行中培养自己的感情和灵性。所以,我决定去旅行。

画室,一张打开的地图,艾苇在寻找什么。
艾苇(画外音):但是到哪里去旅行,却让我颇费周折。中国高山大川那么多,但作为风景,对我来说大多是十分熟悉。我要去的地方应该是一个处女地,一块野性而多情的土地,我需要这片新鲜的风景。

艾苇用铅笔在地图上划了一个红圈。
艾苇(画外音):当我看见神农架的时候,我的心突然颤动了一下,我马上意识到,我要去的地方就是古朴而神秘的神农架。

4.日。由山道进木鱼镇。
艾苇走下公共汽车,向窗口的老人道别。
老人:年轻人,我叫老根,是松柏镇开根雕铺的,你可要来找我聊天,一问就找得到!
艾苇:大爷,我记着了!

艾苇行走在盘山道上,背着旅行包、画夹,胸前挂着照相机。迎面走来几个背着背篓的当地女子,冲他微笑。艾苇止住脚步,让开道路,让女子们擦肩而过。他回头看见她们背篓里插着各色各样的山花。

艾苇行走在山崖间的小道上,山崖对面的山坡上有几棵大树,下面座落着两三间农舍。他走过一间农舍,农舍前蹲着一只小黑狗,正好奇地歪着脑袋。他俯身在溪水边喝水,小狗蹲在艾苇的后面,看他喝水。他起身回头,小狗迅速跑进树丛,逗得他开心笑了。
艾苇(画外音):我一进山,就觉得世界大不一样了。我看到了美丽,感受到了生命,还有温情和野性……

峡谷幽深,翠竹丛生。竹林掩映深潭,一只小白熊在戏水,几条桃红色的桃花鱼在小白熊身边游动。艾苇拿出照相机偷偷拍摄,听到头上有响动,抬头仰望,几只金丝猴在树上吼叫,跳跃,迅速消失不见。
山中复归宁静。

溪水边,艾苇向一个拿着扁担的山民打听。山民指着溪水的流向告诉艾苇。艾苇拔开树丛,走到公路边。他回望来路,擦了一把汗。
一辆农用车驶来,车斗里站着两个山里少女。农用车驶过,一束杜鹃花砸在艾苇的头上。艾苇弯腰捡起杜鹃花,朝着驶去的农用车挥动鲜花。少女们嘻嘻哈哈笑成一片。
艾苇觉得这是他进山后神农架赏赐给他的见面礼,十分兴奋,把杜鹃花插在路边的石头上,架起画架坐下来,提笔勾勒太阳下的花朵,努力表现其新鲜欲滴的情态。他思索着艺术上的突破。
阳光在画布上游动,杜鹃花的色泽和层次在变化。艾苇有些气馁,抬头看看天色,时候看起来不早。

艾苇在公路边等待。一辆崭新的旅游车驶来,搭艾苇上车。车内运载着一些中外游客,艾苇找一个座位坐下。新桐坐在艾苇对面,拿着彩旗。
新桐:你去哪里?
艾苇:想去木鱼镇。
新桐:巧,我们也去那里。
艾苇微笑,回避着少女的目光。

夕阳在山,旅游车向山下蜿蜒爬去。驶过一座石拱桥,山下是一座暮色中的小市镇,亮着星星点点的灯光。
新桐拿出手机拨号:凤嫂,我是新桐!……嗯,我们到了,快来接车。
新桐:游客们请注意,木鱼镇到了。

5.暮。宾馆。
宾馆门口灯火通明,黄底红字的霓虹灯箱在暮色中分外醒目。车停住,门打开,新桐、艾苇和游客们纷纷下车。凤嫂从宾馆里迎出,热情张罗:大家辛苦了!欢迎来到神农故里!
游客三三两两走进宾馆。
游客甲:空气真好。
游客乙:是呀,星星也这么亮。
凤嫂:大家洗洗脸,休息一下,马上就开饭了。

宾馆门厅里的一角,杜鹃正沉浸在手捧的一本书里,忽而轻声笑了。
新桐招呼游客进馆,看见杜鹃,急叫:杜鹃,你还在看《红楼梦》啊,又到了一批客人!
杜鹃收拾书,站起来。

一对比利时夫妇走到凤嫂面前:……(英语)
凤嫂听不懂,为难的样子。
艾苇:他们说天气真凉爽,你们宾馆有热水和卫星电视吗?
凤嫂:有,有!你告诉他们,全天有热水,卫星电视也有讲洋话的。
艾苇:……(英语)
凤嫂感激地瞥了一眼艾苇。
凤嫂:你告诉他们,镇上邮局还有国际长途电话。
艾苇:……(英语)
比利时夫妇:Thank you ,thank you !
他们进去了。
凤嫂:谢谢你,你可帮了我的大忙。快请进吧!
艾苇站着不动:请问你们这里有没有农家旅社?
凤嫂会意,笑:有!你等一下。
凤嫂转身向屋里大喊:杜鹃,杜鹃!

杜鹃推门跑出,新桐跟在后面。
杜鹃:凤嫂,叫我?
凤嫂:怎么称呼你?
艾苇:哦,我叫艾苇,艾草的艾,芦苇的苇。
杜鹃抿嘴一笑。
凤嫂:这位艾先生想住农家旅社,就带他去你家吧,刚才他帮了我的忙,你可要好生招待他!
杜鹃抬眼看艾苇,发现他也在看自己,有些不好意思。她冲艾苇一笑,灿烂的笑容让艾苇想起山上的红杜鹃。
新桐推杜鹃:去吧,去吧!
艾苇背好行李,随杜鹃走去。杜鹃要拧行李,发现画板,问:你是画家吧。
艾苇:画家谈不上,只不过很喜欢风景。
杜鹃:我们这里风景很多很好,你就多住几天。

夜色下的镇外小路,艾苇和杜鹃一前一后走着。
艾苇(画外音):真有趣,我一到神农架就遇见了两个女孩。刚才的那一个大胆热烈,而眼前的这一个却有些羞涩,这使我突然产生了一种无限温柔的心情。

6.夜。木楼。
夜色中一点灯火,隐隐约约看到一家木楼的轮廓。木楼到了,杜鹃和艾苇踏上侧开的楼梯,跫跫有声。
杜鹃:爷爷,爷爷!
巴农从堂屋走出,一只黑猫跟在后面。黑猫瞪着双眼看着来人。
杜鹃:爷爷,有客人。
巴农扫了艾苇一眼:哦,欢迎。进来暖和暖和。

火笼屋里,壁上张挂着几只鹞子、锦鸡的羽毛,呈展翅飞翔之态。梁上吊着几刀腊肉,下面是一口燃着木炭的火塘。
艾苇:咦,这是鹞子,这是锦鸡,哪里来的,真好看。
巴农:啊,鹞子是下来抓小鸡逮的,锦鸡是大雪封山冻死的。
杜鹃:反正不是偷猎的。
艾苇:神农架的动物又多又好看,据说还有一些白化动物。
杜鹃:但也要严禁偷猎。

杜鹃帮忙收拾房间,艾苇解开行李,井井有条地分派着各种物件。
艾苇:你们家其他人呢?
杜鹃:就我和爷爷。
艾苇:你爸爸妈妈呢?
杜鹃:他们早不在。
艾苇:对不起!

艾苇收拾停当,到厨房洗手,出来:哟,屋后全是树,黑黢黢的,这里人家又不多,你们不怕吗?
杜鹃没有回答,正专心看书。
艾苇:是什么好书让你着迷?
杜鹃翻起封面,指了指。
艾苇:你看到哪一章?
杜鹃:真有意思,史湘云多喝了几杯,醉卧青石板上,用手帕包芍药花瓣作枕头,落了一身的花,嘴里还做着酒令。
艾苇:你喜欢她吗?
杜鹃:很喜欢呀,她的境况和林黛玉差不多,却比林黛玉活泼开朗,顺乎自然,贾宝玉应该娶她才对。
艾苇盯着她,以一种无法察觉的异样眼光。

艾苇倒在床上,头枕着双手。
艾苇(画外音):这里真安静啊,我可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以前在家乡沙洲的夜晚,也是这么安静,最多只有几声狗叫——
“汪汪汪”,木楼门口有狗叫声,一个人咳嗽了一下,就没有了。似乎是巴农大爷。
艾苇(画外音):记得小时侯,跟随父亲出船,半夜里躺在船头,仰望满天的星星,聆听淙淙的水声,世界是那样的广阔无边,人没有必要担忧自己会流淌到什么地方,只管静静地漂浮在河面上……

淡淡的星光从窗口射入,照在艾苇的脸上。虫声唧唧,不时传来两声鸟鸣。

7.晨。木楼。
清淡而湿润的晨雾缭绕着深山,一些珙桐、鹅掌楸、松树缭绕着吊脚楼。木楼前是一片平整的田园,屋后远处是线条圆润的青山几脉,近处是一堵险峻的石崖,下面是漱玉飞珠的青龙溪。溪水从石崖山落下,形成一个绿潭。
木楼上,艾苇拿出画架和照相机,四处观望。
艾苇:这周围有点像我外婆家,我小时候经常去爬山,掏鸟窝。
杜鹃:是吗,够顽皮的。
艾苇:咦,好些大树,风水不错!
杜鹃:是吗,爷爷最喜欢大树啦。
艾苇:听说这里曾经乱砍滥伐,大树越来越少了。
杜鹃:是啊。
巴农坐在矮凳上,磕磕烟杆:以前,我们这里山上都是大树,合抱粗,那是荫庇子孙的根基!
巴农不再说话,起身进厨房。
杜鹃:爷爷说,有一年,红坪一个人家砍了两棵古树,一家人就统统遭灾了,梦里看见的尽是大蛇盘绕着古树,就给那座山的所有古树披挂红布,这才脱了险。
艾苇:说的是!待会儿出去,我也要给大树挂红许愿呢。
杜鹃:就许你画好几棵松树吧!
巴农提着一只木桶走出,他抬眼看看天,眼神有一丝阴郁。他走下石板路去溪边打水。黑猫突然窜到他的前面,似乎在替主人带路。
杜鹃和艾苇走出门,杜鹃远远地喊:爷爷,我们出去了!
巴农回头,看着二人离去。

8.日。香溪源。
从高空鸟瞰,神农架犹如一锅煮沸的绿汤,高高低低的气泡便是山峦。旅游车犹如光标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游动。
旅游车驶入峡谷丛林,隐身不见。山谷间杂花生树,掩映着一座石拱桥。桥下乱石耸立,溪水从石间泻出。游客们在溪间游戏。溪水流出落花几片,游客从水中捡起一片落花。
杜鹃:这是神农架的香溪源头,因为有它,神农架的九溪十八涧都是香的。
游客:所以叫香溪,是吗?
游客俯身掬起一捧水喝下,陶醉的样子:确实有隐隐香气沁人心脾。我记得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写过——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其中的“泉香”,说的就是这样的溪水吧。
艾苇:欧阳修没来过神农架吧。
游客:如果他来了神农架,也会这样写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美可是一切人文美的源头。

溪谷深处,深不可测。杜鹃领着队伍前行,环顾四周,不见艾苇。
杜鹃:艾苇!艾苇!
深谷溪间,一块巨石下,艾苇对着溪水写生。杜鹃看见艾苇,松了一口气:别乱跑,把人急坏了。
艾苇回头看是杜鹃,笑:急什么,不会丢的。
杜鹃:这里到处是险道,不丢才怪。要是被野人掳去了,看怎么办!
艾苇:我就变成野人,来掳你。
杜鹃:你还开玩笑,不理你了。
艾苇:好了,不惹你了,女孩就会着急生气。
艾苇把画架摆在杜鹃面前,讨好:你看我画的溪水好不好?
杜鹃:不好!
艾苇:为什么不好?
杜鹃:你画的溪水不香。
艾苇:不香?难道这溪水真是香的?
杜鹃:这是香溪源,水当然是香的。
艾苇:喔,我怎么不知道?
杜鹃:这里长着许多神农架特有的香菊,长期浸染,水怎会不香?
艾苇一边听,一边在画上添了几丛菊花,画面顿时有了生气。
艾苇:怎么样?
杜鹃:嗯,这下好多了,水里的香味像是浸到画里了。
艾苇:这就叫“文王一支笔”!
艾苇看着杜鹃,得意地笑了。

鲜花开满青春的溪谷。
艾苇(画外音):当我听了这个女孩子的话,把鲜花画上画布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对风景有了一种特别的理解,花开在春天的溪谷,又在我的画面上香气扑鼻,我第一次和风景有了真正的对话。

狭长的溪谷里,杜鹃和艾苇用脚步度量着。
艾苇(画外音):而眼前的这个女孩子,好像是大自然的精灵,她被自然赋予的灵气,或许正是我要梦寐以求的吧。

9.日。神农坛附近。
高峻的群山,凝重如一尊尊青铜鼎。山崖上竖刻着三个大字:神农坛。山崖的对面,庄严神秘的神农坛。高高的石阶,五色土图案。牛首人身的神农塑像直视苍穹,好像人与神、人与天在对话。祭坛中烟雾缭绕,游客们纷纷跪拜祈祷。有人掏钱撞钟,一次三下。洪钟声震耳欲聋,慢慢传播开去,风摇树动,众山应和,艾苇的心似乎随着那声音渗进了神农架的子宫里,飞到了远古的洪荒时代。墙上刀耕火种、化育自然的壁画似乎鲜活起来……

旁边是高大苍劲的千年杉王。艾苇和游人在杉王树上系上祈福牌,双手合十,虔诚祷告。叫喊着,杜鹃、艾苇和游人手拉手合抱大树。
艾苇(画外音):杜鹃告诉,这棵宋朝生长的千年杉王是棵神树,可以保佑一方风调雨顺。据说它巨大的腹中藏着一尊神佛,在保佑着众生的平安。这种传说超越了历史,给我一种永恒的生命想象和美妙的生活遐思。
杉王树顶,天蓝云白,一种古木参天的感觉。

旅游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并列的山峰间飞架着吊索桥。峭壁上有人在攀岩。悬挂的条幅上写着神农架国际攀岩比赛的标语。

阳光下宽阔的

转自:http://www.d3kj.cn/viewthread.php?tid=3407&extra=page%03D23&sid=pHTk3w28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