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神农架的那棵树,是一个无字碑_户外运动 |
[游记]神农架的那棵树,是一个无字碑_户外运动 |
2007-12-06 mygeneral.com |
作者:税晓洁 那棵树,本是做棺材的上好材料,木质坚实耐腐,当地民谚曰:“千楸万榔八百年松杉”。 几百年来,不管朝代怎么更替,这棵榔树,百姓都一直奉若神明,无人动其半根毫毛。因之,华中屋脊神农架奇卉异木多多,差不多快要成精的古树,更不胜枚举,什么树洞里能放下桌子打牌的、什么活化石珙桐鸽子树等等,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正是这一棵。 上了神农顶,脚下就是整个湖北省公路的最高点了。继续往南,几公里外到石林板壁岩,是一般游客折返的终点。汽车过了神农顶、板壁岩以后继续向前,盘山公路年久失修,更加曲折难行,也更加冷清寂寞,好在一丛丛杜鹃花正在怒放着,那花开放得是如此热烈执着,让人想起一种难得的操守。再继续顺公路往前,过猴子石,零零散散的花儿就开始排成了片,满山杜鹃弄粉几面坡。仍然继续向前,往大九湖方向走,花儿又零零散散时,下到谷底,那棵树,就孤零零站在一个山坳里。 那棵树,如果没人指点,很难找到。乍看就是大,三十多米高,六米胸围,占地也有十多人阔。这种榔树,在神农架并不罕见,树下就是农田,周围有民舍,树下正有农人在耕作,别无甚奇。何故该树就被神化? 神农架是个盛产奇怪甚至离谱传说的地方,大多也就是姑妄听之,不足为信。这棵树的故事,我却宁愿相信并不是传说,而是实事:此地名叫“国公坪”,来历就是这棵树。 神农架国公坪的那棵榔树 话说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正月,八大王张献忠部由湖北功入四川时,就到过这里,神农架小九湖现存“八王寨”。之后,该部在川鄂大山中,几番激战,立下汗马功劳。到九月,成功策应被困巴西鱼腹山的闯王李自成突围,从郧、均进入河南。次年二月,张献忠出川功入襄阳,杀明襄王。到1643年,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又一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号大顺,三月占领北京,当月十九日,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景山)寿皇亭,大明灭亡。 弹指一挥间,十二年后,公元1652年,却是大清顺治九年了。 这一年,李自成大顺皇朝余部右果毅将军刘体纯先生率部进驻长峰(今神农架大九湖、下谷坪、巴东堆子一带),联合夔东十三家农民义军联明抗清。这时候,一切都已经与这支农民起义军推翻明皇朝的初衷相去甚远。我很难想象那段历史,我只是能够感觉到,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坚强。那时候,对于李自成的旧部们,一切都已是过眼云烟,一切都显得是那么阴差阳错恍然如梦。有些凄凉,初衷与结果甚至已然有点荒唐。一切似乎都是注定的,一切都是那么无奈到有点不真实。很难想象在南征北战中他们经历了多么大的灵与肉的撞击,支撑他们的唯有信念,唯有那口气了。 闯王只做了一年皇帝,就不知所踪,成为历史谜案。正史一般认为,李自成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地方武装所杀,而在民间,传说闯王并没有死的传说有很多,什么出家做了和尚之类。不管怎样,可信的历史事实是:李自成余部三十万兵将,在其侄李过、妻子高夫人等率领下,接受了几十年死敌明朝湖广总督何腾蛟的指挥,共同抗击清军。何腾蛟被俘牺牲后,伤亡惨重的义军又在李过养子李来亨等率领下,退入鄂西北和川东继续战斗,是为史称的“夔东十三家”。 ——他们就这样以维系种族能够繁衍的坚韧信念进行着最后的无望努力。联明后,刘体纯被南明永历皇帝册封为皖国公。皇帝名朱由榔,为了消除隔阂表示诚意,刘国公特意植榔榆一株,借喻扶助朱由榔恢复明室维持大汉体统,联明抗清的决心。这,就是今天仍矗立在我们眼前的这神农架大九湖乡坪阡村的这棵树。这,就是这个地名“国公坪”的来历。 又过了十一年,康熙二年(1663年),刘体纯兵败,自缢于长峰。 烟消云散了,过去的就过去了,清朝就清朝吧,只有那棵榔榆至今犹存。烈日下,在农家田野里以一种孤傲的姿势独自挺立着,以自己的方式,默默诉说着这个惨烈的故事,不愿让这段历史随云烟即刻飘散。 [上页] [1] [2] [下页] (页面编辑:莫问) Shares:
|
转自:http://mygeneral.com/content/view/8669/88888901/2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