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神农架游记 |
[游记]神农架游记 |
2007-08-08 sina.com.cn |
神农架游记 (五) 前边不远就是大神农架主峰了,我们终于下决心精减行囊,一多半的东西被寄放在一位老乡家,只剩下行李和吃的,在素描的提议下我们买了十斤米背着,马熊还买了一瓶白酒:“上山也许用得着。” 那天,天气阴呼呼的,空中偶尔飘点雨丝,但却是我们此行最重要的一天,我们面前停着两辆长途汽车,鬼使神差的我们上了第二辆,结果我们碰到了一个重要人物。假如,我们当初去了武当山,我们会和他失之交臂。 “你们几个上哪儿去?”真没想到,在这儿竟听到地道的京腔,我们又惊又喜齐刷刷地回过头去。他穿著一身洗得发白的黄军装,身后背着半自动步枪,高个,方脸,正奇怪地看着我们。 是他,刚才我们在小饭馆吃饭时曾注意过的一个人,当时大田还说,这个人肯定不是本地人,大概他也在注意我们。 “我们上大神农架!” “啊?你们几个能上去吗?” 居然有人怀疑我们的能力,我们七嘴八舌地说:“当然!怎么不能?” “好!你们要上大神农架,我给你们带路!” 哇!这下轮到我们闭不上嘴,听说有人带路,我们高兴坏了,经一番各自的介绍,我们知道,他叫于工,是中科院武汉分院奇异动物考察队的,他还有一个弟弟叫于建,本与他同行,因生病暂缓上山留在红坪。大田兴奋起来,原来他在报纸上见过这两个人的事迹,哥俩都是北京市的工人,1980年,因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向科学挑战--“野人之迷”》的文章,遂自告奋勇致信给中科院,要求自费进山考察,然后自筹了一两千块钱,兄弟俩双双放弃了工职,投奔科考队开始探险生涯,至今已三年有余。真令人难以置信,这不正是我们此行所梦寐以求的奇遇吗?当初,老师不让我们来,怕出危险,我们就找理由,我们和老师下保证,绝不单独行动,一到神农架就和考察队取得联系,和他们一起行动,如今,想象和夸口都变成现实,真乃天助我也。 车子在公路的尽头停下,我们下了汽车,接下来的路,全靠步行了。于工的装备非常专业,鸭绒睡袋,压缩饼干,及种种野外生活用品,全部装在大背包里,除了半自动步枪,他还有一把手枪,真令人羡慕:“有了这个家伙,走到哪儿都不怕了。”于工向我们保证,这次上山,一定尽地主之益,请我们尝尝神农架的野味。 我们离开越来越荒凉的土路,拐上一条上山的小路。将近中午时分,在于工的引导下,我们在半山腰一户山民家吃了顿家常便饭。在那深山老林里,独此一家,考察队在这里设了个中转站,于工当然是这里来来往往的常客。那顿饭吃的是玉米碴粥,辣椒萝卜汤,粥粗得难以下咽,因为山高气候偏冷,作物很难真正成熟,真正是皮多肉少,一嚼一口渣子。但于工吃得很香:“你们到山上,就吃不到像样的饭了,吃饱一点儿。”在他的感染下,我们像最后晚餐般珍惜起这顿饭来。付过饭钱,我们继续前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3997c40100035a23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