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国家地理各国地理人文介绍

[游记]国家地理各国地理人文介绍

2007-08-02    sina.com.cn

三、印度文化

一个国家的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尤其像印度这样的文明古国,更难概括。在这里,我拣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方面向大家介绍。

(一)舞蹈:多姿多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由于什么原因,中国人一提起印度人,总是要说到他们的舞、他们的歌,甚至会以为能歌善舞是印度人的天性。其实,印度人也不是人人都能歌善舞,不过印度的舞蹈确实独特的很。不管你是不是内行,只要看一场印度舞蹈,总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印度的舞蹈历史悠久,正像宗教一样,舞蹈的产生也是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而且越传越玄。不过,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印度的舞蹈还是源于古时候人们对神的崇拜。人们为了取悦于神,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祭祀礼仪,天长日久,祭礼活动逐渐定型,在日常生活中也就衍生出舞蹈。

在印度,不管在寺庙中,还是在工艺品店,一个十分常见的神像就是舞神。他是印度教中的大神湿婆,在印度舞蹈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直到今天,每当有舞蹈演出时,湿婆的舞蹈神像往往要被供放在台前。这尊舞蹈中的湿婆神像不仅做工精妙,而且寓意深刻。神像采用的是站姿,正在翩翩起舞。右上手拿一鼓,象征创造或各种声音;右下手象征保护和祝福;左上手托起燃烧之火,象征可以毁灭一切;左下手斜向下垂,与抬起的左脚相对,象征自由;右脚下踏一魔鬼,象征善战胜恶;左脚上抬,象征超凡脱俗,升腾不息;周围装饰,则是象征养育人类的自然世界。如此一幅舞神形像,不仅其舞姿优美动人,引人人胜,其举手投足间的深刻寓意更是充分体现了印度舞蹈的丰富内涵。

印度舞蹈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身体语言异常丰富,尤其是手语更是变幻莫测。据说,舞蹈演员单手可做出28种姿势,双手可做出24种姿势。再加上首、颈、臂、腿和脚的配合,其姿势就不可胜数了。这种变化万千的姿势可以代表人的七情六欲、种种举动,甚至可以代表天地山水、白昼和黑夜等自然现象。总之,人世间的一切都可以在舞蹈动作中表露无遗。

印度舞蹈还讲究手、眼、心、意的统一。简单地说,就是手势、眼神、内心所想、面部表情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都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可以充分表达出舞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印度舞蹈一般要求以身体语言体现出9种“拉斯”,“拉斯”意即“味道”。这9种拉斯分别是:斯楞嘎尔(爱)、哈谢(诙谐)、格鲁楞(怜悯)、劳得尔怒入威尔(英雄)、帕雅那格(恐怖)、威帕兹(轻蔑)、阿得浦得(惊愕)和尚德(安详)。当然,这9种拉斯还涵盖有多种多样的变化,比如:爱就包括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情人之爱。对一个舞蹈演员来说,要想完美地体现出各种拉斯,那需十分艰苦的训练。

此外,印度是一个“宗教王国”,方方面面无不折射出神的灵光。舞蹈当然也不例外,在各种各样的传统舞蹈中,关于神的传说往往是永恒的歌颂主题。所以,如果对印度的宗教,尤其是对印度教的各种传说有所了解的话,传统舞蹈就不难看懂了。

印度舞蹈主要有四大流派,即:婆罗多舞、卡塔卡利舞、卡塔克舞和曼尼普利舞。下面介绍前两者。

1、婆罗多舞

婆罗多舞是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传统舞蹈,也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其题材多取自吠陀经和两大史诗,多用于颂神和祭祀。这种舞蹈最初是在印度教庙宇里表演,表演者是女子。她们是“神的女仆人”,从小就被送到庙里,一辈子不结婚,惟一的使命是给神献舞,取悦于神。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舞蹈逐渐传到庙外。

婆罗多舞讲究音调、节拍和表情的和谐统一,尤其是手语变化莫测,令人回味无穷。这种舞一般由1名演员独舞,台侧有另外5人协助演出。这种舞蹈共分6段,第一段叫“阿拉瑞普”,是全舞的序曲,有祈愿整个舞蹈取得成功之意,用唱词伴舞。演员一出场,手指慢伸,弯曲如花瓣,形成一朵盛开的莲花,这叫“阿勒巴得姆”手势,象征莲花献神。随后,演员款款走向台前,向观众合十致意。接着是动颈、举目、伸手、抬脚……引人人胜的舞蹈开始了。第二段叫做“贾提斯瓦拉”,意思是“步伐和音调”。

这时开始有音乐伴奏,舞蹈正式进入情节。第三段叫“沙达姆”,意即“述说”。第四段叫“瓦尔纳姆”,意思是“叙事”,这是全舞的重心和高潮,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第五段叫“巴得姆”,意为“表现”。第六段叫“提拉姆”,意为“结尾”。

2、卡塔卡利舞

卡塔卡利舞流行于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一带,内容多取自两大史诗和往世书。这种流派的舞蹈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是演员的面部浓妆重抹,远胜于中国的京剧。他们的脸谱是用米糊、绿叶、颜料、油烟和白纸为原料绘制而成。每次化妆都有专业化妆师制作,演员要平躺于地上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演员下身则一律围以白布。因而,演员一上场,从其面部化妆即可分出谁是英雄,谁是魔鬼。这种舞蹈在表演时,既有音乐伴奏,也有专人在幕后朗诵故事情节。舞者最初由男子承担,即使舞中的女角也是男扮。女装,但后来随时代的发展,女演员也逐渐出现在舞台上。

卡塔卡利舞具有极浓的乡土气息。演出前擂鼓咚咚,倒很像中国一些农村演戏时那样,首先要来一段开场锣鼓。演出也不受场地限制,只要有一块空地就行,人们只要听到开演前的震天鼓声,就会循声而来,然后席地而坐,一看就是一个通宵。

3、卡塔克舞

卡塔克舞是流行于北方邦和拉贾斯坦邦的一种著名舞蹈。卡塔克舞起源于一些以讲述两大史诗而糊口吃饭的民间艺人的表演。该派舞蹈尊奉的舞神不是湿婆,而是善舞的克里希纳(黑天神)和他的情人拉达。克里希纳小时候当过牧童,是爱往姑娘堆里钻的多情种子。克里希纳同拉达的双人舞是卡塔克舞中的著名剧目。

在莫卧儿王朝时期,卡塔克舞有幸被引入王宫,受到王公贵族的喜爱,贵为皇家舞蹈。卡塔克舞吸收了波斯舞的不少特点,节奏加快,步伐复杂化。卡塔克舞十分讲究舞步缓疾的变化。演员跳舞时,脚上系有50到2印个小铜铃。随舞蹈节奏的变化,铜铃时而响声大作,犹如千军万马奔腾;时而又只有一两个铜铃作响,恰似轻声细语。所以舞蹈演员要有极高的脚下功夫才行。这种舞蹈,演员可以慢声歌唱,并有音乐伴奏及专人朗诵故事情节。

4、曼尼普利舞

曼尼普利舞是源于印度东北曼尼普尔地区的民间舞蹈。关于这种舞蹈的传说很多,有的说,它是印度教大神湿婆和雪山女神创造的舞蹈;有的说,它是克里希纳神和拉达谈情说爱时创造的舞蹈;也有的说,古代曼尼普尔地区的一位国王梦见一种优美的舞蹈,于是教其女儿学会此舞,随后便流传民间。

今天的曼尼普利舞主要发展为一种表达克里希纳神和拉达爱情故事的抒情舞蹈。这种舞蹈动作欢快,音乐简单而清新,深受人们的喜爱。

印度舞蹈除了上述四大流派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流派。民间舞蹈就更多了,例如,旁遮普邦有彭戈拉舞和格塔舞,古吉拉特邦有波瓦依舞和格尔巴舞,阿萨姆邦有盖里高巴尔舞和比忽舞,梅加拉雅邦有隆格莱姆舞,奥里萨邦有乔舞,泰米尔纳德邦有高尔摩德舞和迦瓦迪舞,比哈尔邦有杰达—杰丁舞和贾拉尔舞,等等。

(二)音乐:风格独特

说了印度的舞蹈,就该讲讲印度的音乐了。因为舞蹈一般来说是离不开音乐的。在世界音乐体系中,印度的音乐无论从历史悠久来说,还是从本身特点来看,它都是风格独特的一支。印度的音乐具有明显的个性色彩,即使你完全是个乐盲,只要听上一回印度的乐曲,你也会明显感觉到“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古老的印度文明同样造就了印度音乐的悠久历史。上古时期的历史文献吠陀经就有不少有关音乐的记载。有专家认为,吟诵《梨俱吠陀》需要有音乐知识,而《娑摩吠陀》更是以歌唱为目的而形成,吠陀经中甚至还提到了“歌者”与“琴师”,这无疑说明了印度音乐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形成的过程中,印度音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两大史诗中提到的乐器有20余种,如各种鼓以及从上古时期就使用的大大小小的钹和碰铃。最著名的乐器有维那,这是一种弦乐器,形状各种各样,有长体的,有弓形的,也有琵琶形的。比较常见的维那是7根弦,有19至24根活动弦柱,琴头下弯,琴体下方有两个葫芦状的共鸣体。两大史诗时期,印度就有了七声音阶,也就是七个基本调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转调体系。这种音阶体系在当时是属于世界一流的创造。

印度关于音乐理论的专著最早要数公元前2世纪(一说公元初)婆罗多写的《舞论》。在4世纪和5世纪时,迦梨陀娑在他的《摩罗维迦与火支王》剧本中专门提到了音乐及理论问题,并涉及了一些乐曲和乐器。到13世纪,夏冷格戴沃写出了《桑吉德勒纳格尔》,书中介绍了印度南北音乐的特点,并对音乐、舞蹈和乐器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描述。该书被认为是古代介绍和研究印度音乐最详细的专著。18世纪至19世纪时,印度著名音乐大师穆罕默德拉格的《纳格摩艾阿斯菲》对印度音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有“印度音乐百科全书”的美称。

历史悠久的印度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据说,从汉代开始,印度音乐就随佛教传人中国,3世纪,中国就流行过梵呗。隋代有七声音阶传人。唐代著名的唐乐中所吸收的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和西域乐等,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印度。印度音乐对西亚、欧洲的音乐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古希腊的许多文献就有对印度音乐的记载。

正像舞蹈一样,印度的音乐也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它也是古代宗教祭祀礼仪的产物,是人们为了取悦于神而造就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也就融人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今天的印度,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僻的乡村,只要有什么活动,音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大的节日期间,悠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5b6b700100028h39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