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神农架的动物为何白化“成仙”←攻略 游记←爬山虎户.

[游记]神农架的动物为何白化“成仙”←攻略 游记←爬山虎户.

2007-09-04    psh835.com

摘自《中国地理未解之谜全记录》
刘 鹏 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库屠左夫 扫描校对 神农架的动物为何白化“成仙” 神农架是个谜,神秘而博大——大量动物在此返祖白变,
山溪之间出现大海独有的潮汐,真假虚实的动物故事,怪异莫
测的洞穴—…这些独特费解的神农架之谜,叫人眼花缭乱,浮
想联翩。

谜之一:动物白化现象

我国许多城市的动物园里都养有白熊。从外表看,它们实
在没有什么区别,若注意到产地栏的记载,就会发现其中的大
不同。原来多数白熊都属引进的北极熊,惟独武汉的标记着
“神农架”三个字,是地道的国产货。关于神衣架白熊是否真
白熊的问题,科学界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争议,至今余音未
了。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神农架山林里捕到第一只白熊,
送到了武汉动物园,引起了科学界的震惊。依照常理,白熊只
能生活在北极圈内、北冰洋地区,神农架属中纬度地区,是亚
热带向温带气候的过渡地带,怎么可能出现白熊呢,因此.许
多专家不相信,不承认。有专家指出,在北京周口店曾发掘过
一架白熊的遗骨,它进一步证明白熊古代确曾生活在中华大地
上,难道神农架白熊同大熊猫一样也属幸存下来的古老孑遗物
种吗?
果然,未过多久,神农架又相继捕到四只白熊,而且雄雌
老幼兼备。专家们承认了这一事实,于是提出了棕熊返祖白变
的理论,称其为白化动物。就是说神农架地区的部分棕熊受特
殊环境的影响,产生了返祖白变现象,长成了白熊的模样。
然而,这一理论到上世纪70年代又受到了严重挑战。在
两次大规模的“鄂西北奇异动物科学考察”过程中,科学工作
者竟捕到、见到了神奇的白蛇、白獐、白麂、白龟、白金丝
猴、白苏门羚、白鹳、白皮鹭、白冠长尾难……当地百姓还曾
目睹过白“野人”、白蟾蜍等,几乎所有的动物物种都有白的。
于是,专家们再次提出疑问:棕熊能白化,难道所有动物
都能白化吗’为什么仅有神农架动物能白化呢,
在古代传说中,白色动物一直被视为修行千载、始悟仙道
的精灵或神物。《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述的曾帮助轩辕黄帝立
下赫赫战功的“罴”即为白熊,《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即是白
蛇修成人身的。有趣的是神农架不仅产白蛇,也产青蛇,民间
称其为青水漂,白蛇与青蛇的确爱结伴而行,而且是灵芝的保
护神。看来〈白蛇传》的故事应有一定的依据,白熊参战的传
说也许不是神话。
神农架白色动物同非白色的同种动物相比,在生活习性方
面尚未发现有多大差异。白蛇白洞居于密林深处的沟畔溪边,
也爱隐身于悬崖峭壁,时而在草丛中穿行,时而在岩壁上露
面,通体洁白无瑕,盘旋时犹如一盘玉雕,挺立时酷似一根银
棍,行走时就像一条飘逸的素带。白蛇常与青蛇结伴而行,边
行边舞,配合默契,简直就是一对训练有素的演员。白獐形似
白狗或山羊,常出没于海拔四百米以上山林,逢上隆冬大雪
天,也偶尔潜入农家庭院,奔跑呈蹬跃式。雄性也生有鹰香
包,每包可得麝香二十至五十克,白瘴的麝香比一般的瘴子更
被珍视。
通身白色的动物在当今世界上已为数寥寥了,非洲白狮、
白人猿、印度白鹿、台湾白猴等无不视为珍宝。在我国珍稀动
物名录里,诸如白鹳、白冠长尾雉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神
农架被称为“白色动物之乡”是当之无愧的,神农架所有白色
动物均享受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待遇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至
今人们还是不清楚,为什么惟独在神农架才出现这么大规模的
动物白化现象。

谜之二:山溪之间的潮汐

潮汐是由月球对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海水涨落现象,古人
谓之“涛之起也,随月盛衰”,故每月朔日、望日潮最大, 上
弦、下弦日潮最小。谁能相信,这海边特有的自然现象竟也能
出现在神农架的山溪间呢,
流经林区红花乡茅湖村境内的潮水河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
事。明末,李白成余部李来亨的将土们中午在潮水河边擦身洗
衣,此刻正是烈日当空,万里无云,河水却突然暴涨,把将士
们手中衣物尽行冲走,将士们只好裸奔回营。李来亨大惑不
解,经多方询问才得知,这并非天示征兆,而是潮水河来潮所
致。李来亨即命在河边立起一块石碑,亲笔题书“寅、午、酉
时勿洗衣”七个大字,防止这种笑话再发生。
观察潮水河奇观最理想的地方当数横卧于上游的一座小
桥。桥不知建于何时,虽历经修补,依然保留着原有的模样,
桥墩用石头垒砌,桥身由树干架成,高丈余。平时看来,这座
桥似乎架的多余:因为只有汩汩流水从桥下淌过,行人完全可
以凭“石步子”安全过往。惟有到涨潮的时候才可以认识到桥
的必要,那时候水位陡升,波涛翻腾,一下子便漫上桥头,需
半个多钟头才会慢慢消退。
潮水河的潮汐是潮汐吗?它源出海拔一千四百七十米的观
音岩,流长不过十几公里,距东海边两千多公里,纵使有地下
河连通,海水变化的影响力有这么大吗?
潮水河的潮汐是不是月球引力产生的,还打着一个大大的
问号。溪水从观音岩上的一个岩洞中涌出,滚坡直下,最初为
一挂瀑布,降至谷底才形成一条小溪。细观瀑流,时粗时细,
一昼夜三变,因而引起溪水三起三落。涨潮时波澜翻滚、汹涌
澎湃,落潮时水位锐退,露出岸边卵石:为什么与海边潮汐又
不尽相同呢;民间将潮水河潮汐的起因解释为犀牛翻身。讲潮
水河的源头是一口深渊,一头巨大的神犀终年睡在水里修炼,
神犀有个习惯,每昼夜要翻三次身,每当它翻身时使会激起渊
水外溢,因而便造成了河水涨潮。此说是否可视为对间歇泉的
神话解释呢?
地质工作者曾探察过潮水河的源头,发现观音岩下的岩洞
内通地下河,地下河的源头远在海拔二千零六十米的“一碗
水’, “一碗水”又是一处间歇泉,因此认为潮汐为间歇泉所
致。
间歇泉有能量使下游的溪水如潮水般定时暴起暴跌吗?
潮水河还有许多令人费解的现象。譬如,它来潮时的水色
因时节而不同。若逢干旱时节,水色混浊,像暴起的山洪;若
逢霪雨时节,则碧波荡漾,如奔腾的清流:为什么如此泾泪分
明呢?再譬如,它左右各有一条水溪,水色也因时节而异,不
过恰与潮水河色相反,这是为什么呢,这些问题谁能解答呢?

谜之三:箭竹林里的奥秘

箭竹是中国所特有的森林树种,因形似古代箭杆而得名。
神农架悔拔两千五百至三千米的山野间,特别是神农顶和大、
小神农架周围,几乎全部被箭竹工国盘踞着。
箭竹林里是一片神秘的世界,时常可见金丝猴成群结队出
没其中,原来鲜墩的竹笋、甘甜的竹叶同样被金丝猴所喜爱,
有机会必钻进去美餐几顿。箭竹林里还多次发现奇异的脚迹、
毛发、粪便和竹窝,大概是“野人”也爱以箭竹为食吧,更有
密密竹林可藏身。科学工作者曾对两处的竹窝进行过分析:窝
皆由二十四根竹杆扭成,竹根间距离都在五十厘米左右。人坐
其中,好像靠在有弹性的躺椅上,仰视能观天,平视能望远。
它们绝非措人所为,究竟是什么灵物的杰作呢,熊类本性蠢
笨,谅它们无此等手段;猴类虽然乖巧,也绝无这般聪明;猩
猩远在天涯,猿猱不复存在……算来算去,有此智能者当然非
“野人”莫属了。
箭竹全身是宅:竹笋鲜嫩可口,名列神农架山珍;纤维长
而坚韧,是造纸工业的绝好原料。大熊猫最爱吃箭竹,神农架
虽然至今末寻到大熊猫的踪影,却发现了多种与大熊猫同时期
起源的其他动物。

谜之四:真假虚实的动物故事

神农架动物世界奇闻特多,初听起来,似乎荒诞可笑,细
想起来,却不无道理。
1986年12月4日的(江汉早报)上赫然登着一则报道,
题曰(神农架巨型水怪之谜),称新华乡农民发现三只巨型水
怪,“栖息在探水潭中,皮肤呈灰白色,头部像大蜡蜍,两只
圆眼比饭碗还大,嘴巴张开有四尺多长,两前肢生有五趾……
浮出水面时嘴里喷出几丈高的水柱,接着冒青烟。”
与水怪传闻大致相似的还有关于棺材兽、独角兽和驴头狼
等的传闻。<神农架报》称棺材兽是自然保护区科考队员黎国
华最早在神农顶东南坡发现的,是一种“长方形怪兽,头大、
颈短,尾巴细长能自由摆动,时而还能搭到背脊骨上,全身麻
灰色毛……向山下疾奔,碰得树枝劈里巴拉地脆断,四蹄带起
的石头轰隆隆地滚动”。<神农架之野)里说独角兽“头跟马脑
壳一样,体像大型苏门羚,四肢比苏门羚还长,后腿略长,尾
巴又长又细,末梢有须……前额正中生着一只黑色的弯角,像
牛角,长有四十厘米,从前额弯向脑后,呈半回形孤弓。后颈
部长有鬃毛,类似于马鬃”。驴头狼“四条腿比较细长,尾巴
又粗又长,除了腹部有少量白毛外,全身是灰毛。头部跟毛驴
一样,而身子又跟大灰狼一样,好比是一头大灰狼被截去狼头
换上了驴头,身躯比狼大得多”。
以上是关于怪物的,还有更多是关于怪事的。上世纪80
年代初,神农架金丝猴尚未被科学界认可,一位青年工人听说
金丝猴皮毛好看,便独自上山偷猎了一只。他提着猎物连夜回
家,又累又饿,想借一座药棚子休息一下,谁知一觉便睡到了
天明。睁开眼一看,只见上百只金丝猴早将棚子围得水泄不
通。他刚要起身摸枪,猴群竟一拥而上,抓的抓,打的打,折
腾得他头破血流、伤痕累累,直到他丢下猎枪和猎物抱头鼠窜
才罢休。猴子通人性是尽人皆知的.但谁亲眼看到过这等场
面?
在谜一般的神农架,还生活着一种驴头狼身的怪兽,当地
群众称其为“驴头狼”。据目击者说:它的体形和毛驴大小差
不多,头部很像驴,却长着四只像狼那样的利爪,是一种凶猛
的食肉动物。当地不少人都见过它的踪迹,在上世纪60年代,
有的猎手还打到这种怪兽,可惜尸体没有保留。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刘民壮对比进行了多次
髓后认为, “驴头狼”很可能是一种史前动物。刘教授说,
观在世界上别的地方虽然都不存在这种驴头的怪兽,但在远古
时代,这种动物却是确实存在的。它的学名叫做“沙犷”,主
要生活在距今七百万至七百五十万年前的上新世。在我国亚
洲、欧洲及非洲一些国家都曾发现过它的化石。这种动物的头
部和身体有些像驴,但脚趾却生有根强壮的爪。过去看到它化
石的生物学家们一直很困惑:如果说它是与驴类相似的动物,
那它长这么锋利的爪子做什么用呢?它到底是食肉动物还是像
驴子一样的素食动物?从目击者的描述和脚印来看,“驴头狼”
应该就是“沙犷”。
刘教授认为,虽然动物学家都把“沙犷”当做已经灭绝的
史前动物,但由于树农架的特殊地理和生态环境,动植物群类
非常丰富,与“沙犷”一起生活在上新世的动物如金丝猴、苏
门羚等,在别的众多地区都已灭绝了,但在神农架却依然生存
着。因此我们也就同样有理由认为,可能有少数残存的“沙
扩”也在这块土地上继续生存下来,栖息在人迹罕见的深山密
林之中。
“驴头狼”真是史前动物“沙犷”吗,这引起了动物学家
和探险家们的极大兴趣。但是,在捕获到一只“驴头狼”的实
体之前,这一切都还只是猜测和推论。

谜之五:盛夏结冰川的洞穴

一般岩洞内都是冬暖夏凉,但也仅只是相对而言的暖和而
言,凉倒也罢了,可是隆冬热风扑面来,犹如置身于暖气房,
盛夏冰J,I迎面立,好像钻进了广寒宫,这样的现象就很奇怪
了。神农架就有这样一个奇洞,名叫“冰洞”。
冰洞山高耸在宋洛河西侧,主峰海拔二千四百多米,顶部
呈棱台状,正中内陷,形成一个倒扣的漏斗形天坑。天坑约十
米深。七米宽,二十米长,原来曾盛着半池清水,大概是周围
林木被伐殆尽的原因吧,水位渐跌,以至于完全枯竭了。冰洞
口便显露在石体上,仅有一人多高,宽也不过四米左右。在洞
口处站不上一分钟就能强烈地感到这儿气候与外界截然不同。
冰洞的主洞道不长,支岔却很多,门洞稍微宽展些,越向
前越窄狭,可容游人通行者不足千米。洞内有暗河一条,基本
沿主洞道而流,水量不大,却可闻潺潺之声:洞深几许,尚属
末解之谜。
冰洞内的景象因时而异:春来珠光宝气,夏至冰塔林立,
秋季碧水轻流,冬时暖气融融。结冰时间一般在七八月开始溶
化,有人做过测试,化冰时洞口温度为二十一度,山麓温度为
三十度。三伏盛夏,进入冰洞,俨如登上了嫦娥蟾宫。刚才还
是汗流浃背,马上就有了彻骨寒意,得赶紧加穿衣服,适应气
候了才能慢慢观赏。只见头上悬着各式各样的冰灯,脚下踩着
滚瓜溜圆的冰球,四壁耸立着奇形怪状的冰柱,深处飘逸着时
隐时现的冰流。那些冰灯,无不灵巧辉煌;那些冰球,无不通
体透明,漫地滚动;那些冰柱,无不攀龙附风,熠熠生辉;那
些冰流,无不从天而降,气势逼人。
在冰洞里,一切似乎全是白银打造而成,所有景观似乎都
是翡翠装点,满目是玉树琼花,遍地皆锦鳞秀甲。那些银器,
工艺精巧,无与伦比;那些翡翠,色泽纯正,沁人心脾;那些
玉树,参差挺拔,交相辉映;那些锦鳞,生动活泼,奔腾逶
迤。
对冰洞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故事。说炎帝神农
氏教百姓们学会了狩猎,学会了农耕,生产力迅速提高,收获
的食物渐渐有了剩余。但又出了新的难题,就是怎样才能保证
食物冬天不冻、夏天不腐?百姓们又求助神农老祖,希望能有
一座冬暖夏凉的库房。老祖是南方之帝,只能主管夏,不过与
主管冬的北方黑帝交情甚厚,于是便找黑帝商量,终于想出了
一个妙法,就是选定一处岩洞,私下命臣属交换了在洞中值班
的时间。从此,冰洞夏季归黑帝掌管,冬季归炎帝掌管,因而
与外界就截然相反了。
当然,传说故事不足为信,以科学的观点来分析,冰洞的
奇特现象极可能与洞体结构和所处的环境有关。冰恫山高达两
干多米,冰洞深藏在天坑底部,洞体全是坚实的岩石,洞道又
呈正东西走向。石体具有吸热快、散热也快的特点。冬季,地
心温度高于地表,寒风有天坑遮挡,难以吹进洞内,来自地底
的暖气流同外界的冷气流在洞口处相遇,于是便形成了水珠。
夏季情况相反,外界的暖气流从天坑底部涌入洞内。遇上了来
自地心的冷空气,温度骤降,就可能结水成冰。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转自:http://www.psh835.com/dv_rss.asp?s=xhtml&boardid=6&id=20470&page=32103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