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八宝山公墓祭扫现场见闻 |
[游记]八宝山公墓祭扫现场见闻 |
2007-07-26 wzqbs.com |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余晓洁、吴晶)北京八宝山人民公墓5日一早就迎来了大批祭扫者。公墓管理人员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鲜花而非纸钱寄托哀思。 500朵小花,500个思念 5日早晨,到人民公墓扫墓的人络绎不绝。人群中两个穿绿色校服的小姑娘最引人注目。只见她们捧着一个大盒子,把盒里盛着的一朵朵精致的小花递到来祭祀的人手中—— “我叫杨佳宁,是广宁小学的。我们想叔叔阿姨们没有时间折纸花,就利用星期天的时间折了500朵小花。”行人们接过小花,一边向小姑娘表示感谢,一边把小花佩戴在胸前。 养育之恩,永世不忘 据工作人员李霞介绍,八宝山人民公墓为人民群众提供骨灰葬,现在墓区分老区和新区两大部分。记者随扫墓的群众由南向北而行。 进入北区后,走在记者前面的三兄妹停了下来。原来他们已经来到先父先母的墓碑前。三兄妹都不约而同深情地看了看墓碑。然后,大儿子忠年弯下身来摆放父母生前喜欢吃的水果点心;二儿子忠良悉心用准备好的抹布擦拭碑身;小女儿雪芳则仔细地给墓碑插上鲜花。 “我们仨每年约好一块来,正好兄妹可以聚聚。” 大哥说。 墓中墓外,老夫老妻 在西区,坐轮椅的矫老先生在女儿、女婿的陪同下来到老妻彭仙芝的墓前。女儿、女婿铲去母亲坟边的杂草,又小心翼翼地用带来的毛笔把碑文描了一遍。矫老先生静静地看着,也许正在回想和妻子一起度过的日子。女儿、女婿分别点上三支香,恭恭敬敬地插在母亲的墓前。 “我等香点完了再走,多陪陪她。”老先生深情地说。 移风易俗,文明祭祀 在今天的八宝山,人们已看不见漫天的纸钱灰,听不到鞭炮声。进入人们眼帘的是美丽的鲜花,空气里弥漫的是淡淡的酒香。因为不少祭祀者还给先人带来了二锅头。 “京人京味儿,当先人闻到这清醇的酒香时,就知道我们来看他们了。”来祭祀父亲的董先生说,“其实也不用哭哭啼啼的,每年来这么一两趟,告诉先人们我们都好就行了。” |
转自:http://www.wzqbs.com/html/200746115241-1.html31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