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中华妈妈-生活全攻略-新闻中心-女性专题新闻-老舍夫妇合葬八宝山. |
[游记]中华妈妈-生活全攻略-新闻中心-女性专题新闻-老舍夫妇合葬八宝山. |
2007-09-14 chinamama.com.cn |
逝世没能留下骨灰 血衣残片代替肉身 晨报讯(记者 雷嘉)今天是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去世39周年的忌日。昨天,其子舒乙先生在27年后再一次开启父亲的骨灰盒,将老舍先生1966年受难时所穿的一件血衣的残片放入盒中。同一天,在 老舍夫妇的陵墓由其子舒乙亲自设计。在墨绿色花岗岩底座上,有老舍先生的侧面铜像浮雕,两侧汉白玉矮墙上刻有老舍夫妇各自的签名和生卒年月,汉白玉碑上以胡絜青生前所画的大菊花为底,上面镌刻着老舍先生生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职的小卒,睡在这里。”在这个合葬墓所在的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区里,还长眠着很多近现代政治、文艺名士:任弼时、瞿秋白、欧阳予倩、李可染、侯宝林…… 舒乙先生告诉记者,老舍先生去世后没能保留骨灰,1978年平反后至今,其骨灰盒一直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里,盒内只有一支钢笔、一支毛笔、一副眼镜和一包茉莉花茶。这次合葬前,老舍先生的子女开启了父亲的骨灰盒,重新布置了里面的东西,放入了父亲受难时所穿血衣的一片残片、一支他生前用过的笔、一小罐香片,并撒满了干菊花。 “那片血衣残片我们兄弟姐妹保存了39年,现在放进骨灰盒,用来代替父亲的肉身。”舒乙先生告诉记者,由于胡絜青先生去世后骨灰一直暂放在家中,一年前其子女开始筹划将父母合葬。他们的愿望也得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支持,因为存放在革命公墓骨灰堂中的老舍先生的骨灰盒不能接受外人凭吊,骨灰盒迁出并与其夫人合葬将免去这个遗憾,为爱戴老舍先生的人们提供一个公开凭吊之所。
|
转自:http://www.chinamama.com.cn/life/html.php?id=2038333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