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荆州八岭山辽王墓所感 是在一个雨后初晴的仲秋的上午出游荆州西北郊八岭山的,和一群“缘分天空”俱乐部的年青的朋友们,阳光、清新的空气和关于爱情的种种幻想,青春的脚步由此迈得格外的愉悦与欢畅,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出游的第一站竟是古墓群的辽王墓地。 对此,我一无所知,头脑中快速地搜索历史的存档,大约和宋朝前后扯上一点关系,但终是不解,哪有辽国王侯落土内地的道理?也不求甚解,继续和朋友们嬉闹,聊天聊地聊风月。 主题当然不是历史,来“缘分天空”是来寻找爱情的,所以我们一起唱歌、跳舞、扑克、游戏、野炊、郊游等等等等。趁着这难得的缓和过来的温暖的天气,我们需要肆意地抖动积郁以久的热情,和着越来越灿烂的阳光尽情绽放。 郁郁葱葱的树木伴着通往辽王墓地的长长的古石板道,静幽的感觉油然而生,一抬头,也有参天的古树遮蔽大半个天空,只是叫不上植物的名字,想来沉寂了百年,看遍了历史的刀光剑影,阅尽了人世的沧桑流离,已无意再语,任由游客的潮来潮往,兀自松懒地晒着阳光。 进入古墓,才明了原来是明代辽简王朱植的墓地。朱植,明太祖朱元璋第14子,因先得封辽东而获辽王称谓。墓室总面积约102平方米,平面呈“王”字型结构,共有5室,均为青砖卷顶,陶质地面,棺木为楠木,总体感觉简朴肃穆,未有王侯气派。 于是就展开联想,想来是一位平庸亲王,无意于争霸天下,偏居一隅,也算是得有善终,这样就比较符合中原太平安逸的地位。荆州,早已失去三国时叱咤风云的气势,宁静、祥和、与世无争,象大自然生物一样闻朝露而觉,见星月而栖,碌碌不知其所为,只落个逍遥自在圆满归寂。就象我们现在,尽情地关注吃喝玩乐,没有国际风云、边际要事的骚扰,风吹不进来,雨落而无力,自有高人在前方挡路,我们无需关心也关心不了,就不添乱了,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营营碌碌,为琐事而分心,为蝇利而操劳。由此思量,便与这位墓下侯王发生共鸣,更加畅快地投入到余下的活动中,点火、烧烤、吞咽、狼饮、麻将、KTV、“杀人”游戏,直闹到临晨近1点,方才回到家中卧眠。 原以为可以一觉到天眠,不想来自古墓阴深的气息在午夜独处时悄然入室,吓得我猛然觉起,似乎房间每一处角落都弥漫着来自几百年前陵墓下幽灵的魂魄,赶紧打亮所有的灯,穿上厚厚的衣服,圆睁着大眼,再也不敢入睡。 只有上网,游荡,这一查不要紧,深刻检讨了自己的自以为是。朱植,能征善战、深谙兵事,是朱元璋用来抵御蒙古马队的“守边九王”之一,当年镇守辽东边疆,屡建军功,声名远播,乃一世枭雄矣,不料,建文元年,爆发 “靖难之役”,朱植奉命率军渡海南下勤王,燕王朱棣篡位后,便削去了他的护卫军,改建辽王府于荆州。从此,辽王由辽东迁往内陆,由一个军事强藩转变为普通王藩。 在感慨臆想与事实之间差距的同时,不免引发了对人世变迁的无限喟叹!造化弄人,非已所愿。一代英豪,落魄荆州,辽王的内心又交织着怎样复杂的情感,家事、国事、身世;权谋、杀戮、极恨,一生平简的辽王终于去了,留下八岭山的这一块墓地,它象一个符号,警醒着身后世世代代的人们。由偶然的游历,到寻索的考证,因为有了这个符号,头脑中抽象的历史线条得以在某一个点上延伸出具体的脉络,也因为这个符号,暂时抛开了俗世的繁杂与浮躁,让历史的深邃启迪起渐渐麻木的神经,我们沉溺于情感的失意,工作的挫折,于是酗酒、赌博、放纵,不想,揭开天窗,看到我们渺小的模样,和象蚂蚁一样微不足道的忧愁表象。沉淀,是要好好沉淀了,终日狂欢,饮酒不知所往的迷醉只是麻痹的手段,真正的困难还在奕奕闪光,对于不可改变的人生,是否还要采取积极的姿态,无数的伟人,在斑驳可鉴的史书上留有启示。我们平凡,但终究有我们的价值,人类迈向文明的每一点进步,涵盖着千百万人民几代的实践,无论是前进还是四散的方向,点点滴滴交由自然检阅,由此浓缩出最后的成败。凡人的一生,短短的几十华载,终究要掩入尘埃,在不可抗拒的永不凋零的自然轮回面前,还是要顺应天理,与文明并肩前行,助其一臂之力吧。 且走且唱,在这平凡的一生中,浮光掠影里我仍是欣赏前进的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