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毕升森林公园

[游记]毕升森林公园

2008-05-22    sina.com.cn

山区的天亮得晚些,我6点钟起床洗漱,6:30走出宾馆,天才蒙蒙亮。这里气温比武汉要低4、5度,感觉到比较冷,我不由得把衣领树得高高的,以便于脖子可以缩进去。

我想爬宾馆后面的鸡鸣尖,便沿着莲花路往东去,看到英山宾馆和县委、县政府都背靠鸡鸣尖,依山而建,在这里属于大气雄伟的建筑了。我想,所谓鸡鸣尖“尖”可能就是“山峰”的当地土著语吧。

到了白莲河边的毕升大桥,也没有找到上山的路。就在路边的“沙县小吃店”吃了一碗馄饨,汤水使我混身暖和起来。向福建老板问明了农贸市场的方位,就兴匆匆赶早集去了。

农贸市场刚修建不久,农副产品也不少,管理比较规范。我快速在野味、肉类、水产、禽蛋处看了一圈,农副产品没有我想象中的丰富多彩,而且价格也不便宜。便往回返,因为心里还惦记着鸡鸣尖爬山的事儿。

半路上遇到同事小黄,说到去爬山一拍即合,马上去寻找上山的路径,准备登顶鸡鸣尖,这时候时间刚过7点。

我们从广场巷上山,问了几位路人,在山坡上的民房和居民小区间迂回行走,终于在县政府的后面找到了上山的路。这条老式柏油路是七、八十年代修建的战备路,路面只有两、三米宽,好象是部队在鸡鸣尖建造人防工程时遗留下来的。

山路比较陡,盘旋在松林之间。不一会儿就看到一个牌楼在山林中隐现,走近一看,原来我们来到了鸡鸣尖的“毕升森林公园”。

毕升森林公园位于县城北郊,占地约一万亩,三十二处人文景点分布全园,自一九九八年建园。

才进山门,我的目光就被不远处古色古香的亭廊吸引过去。亭廊小巧玲珑,“怀毕亭”三字苍劲有力。穿亭往后瞭望,温泉镇全景尽收眼底,小镇环山而建,楼房错落有致,街头巷尾处处显露山城的特色。阳光初放,湿润之气如云似雾地冉冉升腾。虽然是初冬的清晨,但著名的“温泉春景”还是为我们展现出秀美的自然风光来。

置身于亭中,可以感受到森林的恬静,但也有些遗憾。墙上汉白玉纪念诗文的碑刻字迹模糊,年久失修,使“怀毕亭”少了许多感染力。

又爬了一个坡,一座直径约上十米的子母碉堡横在路旁,母堡可以进出住人,子堡的枪眼都冲着山下。一位晨练的老者告诉我们,碉堡原来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修建的。都60年了,现在看起来还是那么猙狞恐惧。

继续往前行,山路渐渐平坦开阔起来,三岔路口有一条曲折的林间小道向深处延伸。一面杏黄色墙的山门在路尽头出现,宝蓝色四个一米见方的大字“阿弥陀佛”书在墙两边,告诉我们这是一处禅林。走近一看,山门上方有一匾额,“毕升寺”三个字并不鲜明。

原来英山就是蜚声中外的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发明者——毕升的故乡。

在此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

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排版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再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

我们进了山门,左边是楠竹搭建绿漆涂就的斋堂;右边是知客僧待的地方,可以称作门房,可笑的是木门上贴了一张泛黄了的毛主席像,旁边的屋檐下还有一个椭圆形灯笼,上面的字义我不好意思标出来。

寺院的大殿后面是一屏断崖石壁,泛白透青的石壁与树木苍郁的断崖相映成趣。大殿应该就是毕升纪念馆,它的旁边是一尊弥勒佛,有一个竹棚为其遮风挡雨,再往前是土地菩萨。我们来到毕升纪念馆的大殿前,真有点糊涂起来。大殿上写有“毕升纪念馆”几个阳文,可是大殿里却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只是在两边的偏殿里展览着毕升的生平。

我在乱七八糟的偏殿里寻找,从残破的展品资料中发现了与毕升相关的信息。毕升生于何时,无从考究,成了千古之谜。1990年在英山北部山区发现了刻有“神主毕升之墓”的石碑,几经研讨,终被专家确认为毕升于1051年(宋仁宗皇右三年)逝世,与其妻李妙音合葬于今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睡狮山之阳。

又回到了山门,回头望望游客罕见、香火不旺、只见到一个老和尚的寺院,我的心“拔凉拔凉”的。出了“毕升寺”,顺着石阶右上行,一座约4、5米高的毕升石像迎着朝阳欢迎我们,四周形态各异的灌丛密集,簇拥着印刷鼻祖。可惜的是石刻字迹颜色斑驳,不堪入目。

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在英山八景之首的“鸡鸣效灵”处驻足沉思,后人们用什么方法能让“鸡鸣效灵”流芳千古呢?

鸡鸣尖在这里是一峰独秀,仪态万方,形似金鸡,状如起舞。民间流传:英山自古以来,人才辈出,皆因此山的效灵。有诗人曾赞颂:山城豪气广闻名,辈出奇才地效灵,何以藏龙钟毓秀,只缘唤醒有鸡鸣。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e70c2b01000bap.html53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