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城区被汉水分为南北两城,南为襄城,北为樊城。中共襄樊市委、襄樊市人民政府、襄樊军分区驻襄城;襄樊市人大常委会、政协襄樊市委员会驻樊城。 襄樊市交通发达,自古即为交通要辏。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现已形成汉丹、焦柳、襄渝3条铁路大动脉交汇于市区、3条国道公路贯通市区、公路在境内连成网络,汉水、南河、唐白河等5条河道全年通航,襄樊和老河口两座飞机场连接空中走廊,输油管道横跨其间的立体交通网络。 全市工业已发展形成以轻工、纺织、机械、汽车制造、电子、医药、建材、化工、食品为主要产业支柱的工业体系。2001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达2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09。襄樊是全国36个明星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央、省属三线军工企事业集中的城市,工业总产值仅次于武汉市,居全省第二位;纺织工业是全国39个重点城市之一。 襄樊自古即为汉水流域重要物资集散地,鄂西北商业重镇。市区现有大、中型商业企业106个。 交通运输 襄樊市处我国内陆腹地中心地带,得“中”独厚,区位优势明显,“东瞰吴越、西遮湖广,西带秦蜀、北通宛洛”,武汉、郑州、西安、重庆、成都等距离均在1000公里以内,是华中、西北、西南“Y”型交通网络的中心,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一条汉江、二座机场、三条铁路、四通八达公路”是襄樊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真实写照。穿境而过的汉江属三级航道,全年可通航500吨级驳船,通长江达东梅。市区内的港口年吞吐量在1500万能吨以上,并建有汽车滚装专用码头,汉江余家湖港口是国家北煤南运的重要中转站。襄樊机场和老河口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深圳等十多个航班,襄樊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已经开工,竣工后可达到国家一级通航标准。汉(武汉)丹(丹江口)、焦(焦作)柳(柳州)、襄(襄樊)渝(重庆)三条铁路在襄樊交汇,是我国铁路运输八纵八横网络中的枢纽之一;襄北铁路编组站是全国13个特大型编组站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