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薄刀峰游记 |
[游记]薄刀峰游记 |
2008-06-10 baidu.com |
素闻薄刀峰以雄奇、险峻著称,而它的得名更是因为,云浮山顶,山脊绵长,山跨两省,水分江淮,山岗如刃而得名。早就对它神往,三月二十二号,在宣传部门精心策划下,我们八十余人一道便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新闻笔会和登山之旅,攀登这座海拔高达1600多米高的山峰,每个人的心情都激动不已。 上午九点,我们集中乘坐两辆旅游大客车朝薄刀峰前进,走完50公里平坦大道进入邮亭寺后车便在崎岖的山路上匍匐前行,一路上惊呼不断,时而因客车将我们突带到了悬壁的一端,时而因石路上的颠簸导至车上的我们左摇右晃,但也时而因为从山路上俯视山林当中的几处农舍,袅袅炊烟,仿若世外桃园而惊羡。十一点,终于到达了我们集中学习交流的地方——薄刀峰建行山庄,客车终完成了它的光荣使命,停在了山庄外的马路上,我们下车、入住,正式开始了听课、交流、登山之旅。 下午开始听课,天却下起了蒙蒙细雨,许多笔友担起心来,怕登山没有好天气,不过还好,天公作美,听完专家讲课和笔友交流后,短暂阴雨天气也开始放晴,展现一片笑脸。次日下午,我们开始了登山之旅。 笔友们选择的登山景点各不相同,而我们一行的目的地,便是穿越薄刀峰,领略脊上风光。我们一行人在说笑打闹声中出发,山路开始还算宽阔,踩在松软的沙土路上,竟也有几分旅行者的滋味。走了半个多小时,道路越走越窄,人烟也越来越稀少,偶尔可看到层层梯田,不得不佩服勤劳朴实的人们,在荒山野岭中开垦着田与地,然后,听到有人高呼,现在已到薄刀峰脚下了,即将要游走于刀峰之上,大家停下来休息一下,回头一看,队伍已经拉得好长。 第一次爬这么高的山,抱着一种“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态度,一路上边走边看,竟也走在了队伍的前头。同行笔友带来的一个十岁的小孩,勇气可嘉,厉害得很,无人不夸奖,另外还有常来山岗的笔友,兴冲冲的给大家当起了临时向导,带头往前冲。山路越来越难行走,两旁是密密的杉树林,抬头望望天空,周围是郁郁葱葱的一片绿,阳光透过树荫照射进来,更将路边的草、树叶或叫不出名字的早春花照得发亮,嫩得让人忍不住想抓起一把嚼咀几口。小路忽儿是原本的山路,泥沙和着湿湿的草或树叶,踩上去,软软的,或上面铺满了一层厚厚的落叶,走上去刷刷作响;忽儿是好客的山里人家在用树木在断壁上或者山沟间铺成的木路或者便桥,走在上面,偶有摇晃,让人不免心惊胆颤,深怕不小心便掉进石林或清泉;而更多的,便是天然的石路,有的由人修整了一番,而有的,只能是辨着上面的脚印顺着那些路的痕迹向上攀爬,兴至来了,放开嗓子唱几句山歌,马上便有回应的声音,在这深山远野当中,扯开嗓子吼上几句,又怎能是繁华的都市中所能做的事情呢?喊出所有的情致之后,似乎整个人都像脱胎换骨般,已经归隐到这仙镜般的地方来了。走着走着,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山里的人们环保意识似乎格外强烈,每隔一段地方,都会在山壁上或山道边放着一只小“木桶”,上面写着,垃圾请入内,里面还真的有不少的垃圾袋、易拉罐或者纸屑,这也是有的城市人不能比拟的吧。 队伍速度越行越慢,刚开始的说笑声渐渐小了,只听到喘息声,发现美妙景点的惊喜声,或者突然遭遇险情的尖叫声。大家间或停下来休息片刻,每个人都已经是大汗淋漓,所幸天气不是太热,而林中的树木也挡住了太阳的照射,时有徐徐山风刮来,倒也不觉得太闷或者太累。开始有人在找木棍,以便能减轻重力,平衡身体,也起支撑作用,我也掂了根棍子在手中,果然,在陡峭的石梯上爬行,轻松多了。 峰回路转间,柳暗花明处,行走已越见困难,走在山脊上,两边已是万丈深渊,也没有唱歌或是赏景的心思,两条腿似乎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只知道凭着一种本能往前走着,迈开一步,再一步,这时候才真正意识到,爬山,不光是为了游山玩水,也为了锻炼我们的体力与毅力,体力不支者,终是赏不到这山中的美景,而缺乏毅力者,更无法再迈开脚步体味爬山的乐趣,当到达终点时的胜利与喜悦,是经过千辛万苦的跋涉而得来的。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听“导游”讲,只要过了500米就可以到达鹤高亭,这消息无疑让所有的人都为之振奋,脚底下也不禁加快了步伐,但奇怪的是,这似乎已经是下山的路了,虽然道路比原先要好得多,明显也要轻松许多,但越走越下的山路让我们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安,毕竟这么辛苦的爬上来,可不是为了就这么下山的,想归想,但还是没有放过山上的景致,瞧,这棵树上开满洁白的小花,那里的壁上,也长了许多藤,上面长满了绿色叶子。见到这些熟悉的草木,山里长大的我是绝对禁不住诱惑的,偶尔再捧一把山泉,这里的山泉已经被山里的人家架上了竹筒,从山缝里引出来当饮用水,喝上几口,甜甜的,呵,也算是忙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被落在后面了,然后又赶紧快跑几步追上他们,然后,就看见一线石阶,斜斜的,又要上坡了,心里也松了口气,目的地马上就要到了。
|
转自:http://hi.baidu.com/ltxj36136811/blog/item/54e0375036f3dc591138c222.html36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