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百年沧桑望海楼 |
[游记]百年沧桑望海楼 |
2008-05-22 sina.com.cn |
天津老教堂——百年沧桑望海楼 2006-04-27 07:24:14 大中小 望海楼教堂在天津海河北岸狮子林桥旁,也称圣母得胜堂。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法国天主教会建,次年因发生"天津教案",于6月21日被群众烧毁。1897年帝国主义分子用清政府赔款重建,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第二次被烧毁,现存的望海楼教堂,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第三次重修的。建筑形制未变,平面长方形,长30米,宽10米,青砖木结构,面向西南;正面有塔楼三座,呈笔架形;内部并列庭柱两排,为三通廊式,无隔间与隔层;内窗券作尖顶拱形,窗面由五彩玻璃组成几何图案;地面砌瓷质花砖,装饰华丽。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时又严重损坏,在1983年修复。 望海楼教堂在天津海河北岸狮子林桥旁,也称圣母得胜堂。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法国天主教会建,次年因发生"天津教案",于6月21日被群众烧毁。1897年帝国主义分子用清政府赔款重建,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第二次被烧毁,现存的望海楼教堂,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第三次重修的。建筑形制未变,平面长方形,长30米,宽10米,青砖木结构,面向西南;正面有塔楼三座,呈笔架形;内部并列庭柱两排,为三通廊式,无隔间与隔层;内窗券作尖顶拱形,窗面由五彩玻璃组成几何图案;地面砌瓷质花砖,装饰华丽。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时又严重损坏,在1983年修复。 鸦片战争后,列强以不平等条约作为依凭,继续以武力扩大在华的利益。1856年,英法联军以“修约”为名,从大沽口溯河而上,经过九曲回肠的旧海河河道,最终抵达天津旧城外的三岔河口。三岔河口是天津的发祥地,此时的三岔河口车船交会,商贩云集,为水陆交通的枢纽。在海河北岸矗立着一系列的建筑物,其中一部分是供商客祭祀的庙宇,即著名的崇禧观和望海寺,香客踊跃,香火非常旺盛。另一部分是皇帝的行宫,由若干避暑的房屋组成,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清朝皇帝到津巡视游览下榻的地方,史称望海楼行宫。起初的时候,法国军队占领了东边的望海楼,两边的庙宇则由英军盘踞。后来英军撤出,这一带便成为法国的地盘。 与军队同期到达的传教士也认为这是块风水宝地。当时兼管天津教务的北京教区主教认为:“此处在天津城郊,地势极好。天津为通往北京的第一门户,欧洲人于此往来过路,我们必须善为开辟。”随之而来的法国神父卫儒梅从天津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手中获得了望海楼、崇禧观一带土地的承租权。不久,卫儒梅死去,另一名法国神父谢福音继任。望海楼行宫旧址改建为法国领事馆,谢福音便违反了不准拆毁原有庙宇的约定,将康熙初年建造的崇禧观拆除,在原地建造了望海楼教堂。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作为物的反映就是形成了一种称作哥特式风格的教堂,这种建筑高大华美,令人瞩目。望海楼教堂便属于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当时,望海楼教堂的高度超过了天津所有的建筑,在当年天津老城的百姓和过往的商旅眼中,它就像是一个“古怪”的庞然大物,突兀地矗立在天津城外。说它“古怪”,不仅来自对外国人的隔阂和恐惧,更在于教堂的外形与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迥然不同,恐怕就是学者们所说的“文化碰撞”吧。它正面有三座塔楼,远看呈“笔架形”,就像是一列火车头,拖着几十米长的堂身。它的中塔,距地面二十多米,加上那高峻的形体,便有一种直向云天的感觉。尖而巨大的彩色玻璃窗,镶拼着在当时人看来离奇陌生的宗教故事图案,当阳光照耀时,便显示出五彩斑斓的“天堂境界”。这在看惯了古朴的庭院、温馨的棋子格纸窗、素雅的青砖地面的中国百姓来说,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当时天津的民众称这座教堂为“河楼教堂”,可能因在更早的时候这里建有海河楼的缘故。它还有另外一个名称,法国传教士不直接称其为“圣母堂”,而冠以“圣母得胜堂”,这就多了层炫耀武力的意思。 征服者的这种炫耀,早在拆毁庙宇兴建教堂时,就已经传递给了当地居民,教堂的名称只不过是强化了这种传递。这些都为此后日益加深的民教矛盾和天津教案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据说,在天津教案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天主教会一度不敢公开在租界地以外兴建教堂,因而1872年在法租界修建了紫竹林教堂。在租界地之外建造教堂,如1874年在河北区修建的锦衣卫桥教堂,只能将房屋建成“中国式样,但用外国窗户”,可仍遭到当地百姓的反对。 流光易逝,转瞬就是百年。历尽沧桑的望海楼教堂静静地伫立在海河边上,门前缓缓流动的海河水更映衬出它的静谧和安详,在落日余晖下充满神秘的色彩。 望海楼教堂几乎成为天津近代史的标志性建筑,1870年,它首次被烧毁,民间称之为“火烧望海楼”,史称“天津教案”。 1870年,天主教会所办仁慈堂育婴院中发生流行性传染病,有大批儿童夭亡,仁慈堂将其草率掩埋,许多尸体为野狗刨开争食,此事在天津百姓之中造成极大义愤。此时在天津地区又接连发生好几起拐骗儿童的事件,更引起人心的浮动和社会的不安。人们传说这一切都和教堂有关,但始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 由于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给天津人民心中留下了阴影,仁慈堂的第一批婴儿是谢福音从山东农村接运而来收堂抚养,在天津他只能鼓动修女们购买婴儿收养,并给购买成功者以“奖金”,这就为社会上的不法之徒犯奸作科提供了机会。 武兰珍,火烧望海楼事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因拐骗儿童而被当年的天津府衙门人赃俱获,其供出由法国天主堂的王三主使,但望海楼教堂神父谢福音矢口否认,天津知县刘杰将武兰珍押往教堂对质,在场群众过万人,与堂内教民发生冲突,闻讯而至的法国领事丰大业向天津知县刘杰开枪,击中其随从高升。周围群众如墙而起,将丰大业、谢福音等6人殴毙,放火焚烧了望海楼教堂。 天津教案发生后,英法军舰在大沽口待命示威。清廷命崇厚出使法国赔礼道歉,同时派出直隶总督曾国藩来津查办此案。他办案的总方针是“严拿凶手,以惩煽乱之徒,弹压市民,以慰各国之意”。英法两国公使提出“要府、县及陈国瑞抵偿,要赔恤银数百万,要凶手三四百名,要驻兵津沽,我出军费”。府,即为天津知府张光藻;县,即为天津知县刘杰;陈国瑞即为天津镇总兵。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cf3337010003hj17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