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乔墓 1994年 1月路过洞庭湖,慕岳阳楼的盛名到湖泮浏览。此时正值冬末,细雨霏霏,游人只有我们三个。只见雾霭一片,树木早已凋零,花自然是没有了。但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景物却又有一番滋味。三个人游那么大的景点, 难得啊!但我想一定还有其他人,也许是在大雾中看不见就是了。我在空荡荡的岳阳楼里看了一番以后,到楼的周围行走一圈,在荒草秃树的旁边发现一堆孤坟。坟前竖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 “小乔之墓”四个字。我愣了一下。 是“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小乔吗?我在思索着。当年我读初中时语文老师给我讲过杜牧一首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而且还用化州话吟唱,并讲了三国演义中这一段故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小乔就是当年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的周瑜的夫人啊!我想小乔是个美人中的美人,当年与周郎何等恩爱,这个结合是够美满的了,连宋代苏轼在一阕《念奴娇》中也赞羡这段婚姻: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可是现在只有小乔一个人孤零零地在这荒冢之中,未免令人可叹。我填了一阕《江南春》 : “风瑟瑟,雨丝丝。枯杨鸦寂寂,荒冢草萋萋。周郎英发今何在,乔女娇姿剩土灰。” 这大概也是规律,谁人不死?死了化灰也是必然的。这堆坟是怎样形成的? 据一些资料记载是这样说的: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又有人引《戊申志》载"墓在今广丰仓内.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蔫.大乔不应此."《巴陵县志》又载"瑜所镇巴陵在庐陵郡,非今巴丘."又裴注解《三国志》称:"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今江西省境内),瑜病卒之巴陵,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即今岳阳市)。 这些资料都是明、清以后的记载,时代久远,只有传说而已。这些都由研究历史的人去评说吧! 我还听了一个更玄妙的故事: 据说这里从来都是叫二乔墓的。清光绪七年〔1881年〕,湖南学政陆宝忠对二乔墓进行了重修。重修的原因是这位学政大人得了一个风流梦,说是陆宝忠有一次来到岳阳,夜里梦见了小乔,并与小乔一同走进了洞房。破梦者说“陆宝忠为周瑜后身”,于是,陆宝忠将“二乔墓”更名为“小乔墓”,并拨了资金进行了一次增饰。在墓顶移植女贞树二株,象征二乔之忠贞。墓前则只立“小乔之墓”碑。并在南侧增建了墓庐,环以围墙,绕以彩廊,壁嵌历代诗词题咏,供游人憩歇观赏。墓庐为两进砖木结构平房,正堂塑有小乔神像,像庙宇一样供人祭祀。墓庐有悬挂匾对十多副,规模较宏大。后来墓庐毁于抗日战争时的日军炮火。墓冢又于50年代夷为平地做了工厂职工宿舍,仅存“墓庐”碑石一块。1993年,人们将墓移筑于距原墓南约500米的岳阳楼北侧,整个建筑基本上依照清光绪年间原貌恢复。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坟墓。我想这陆宝忠也大偏心了,你梦见小乔也罢,是周瑜的转世也罢,就亲戚而论,也不该把大乔赶出坟墓啊! 不管怎样,小乔墓目前却实实在在地文在我们的眼前,真的也好假的也好,二乔都是值得我们思怀的。 据说二乔的父亲是乔玄,因为天下大乱失去妻子,便辞去朝中的官职,带着两个女儿返回庐江郡皖县故乡,不问世事。两个女儿都长得非常漂亮,且有才学。而嫁给了当时两位英雄人物。 大乔的丈夫是孙策,小乔的丈夫是周瑜。孙策在十八岁就继承父亲的遗志,三数年间使闯荡出一个辉煌的局面,曹操不得不表奏汉献帝封他为吴侯。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岁,大乔是十八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时,却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这位被曹操称为“虎儿”的英雄,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大乔和孙策仅过了三年的夫妻生活。孙策死了以后,过着孤单凄凉的日子,她什么时候去世,却没有人去考究。 小乔比大乔的境遇稍为好一些,她与周瑜过了八年的夫妻生活。周瑜是孙策的好朋友,结婚那年他二十四岁,小乔十六岁。周瑜也是当世英雄,孙策死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弟弟孙权托给周瑜和张昭。周瑜容貌俊秀,精于音律,至今还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小乔和周瑜的结合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他俩是一对美满的结合。可惜周瑜早逝,小乔也成了寡妇。至于周瑜是不是被孔明气死的,三国演义是那么说了,人们也是那样传了。我小时看过《孔明三气周瑜》这出木偶戏,我很同情周瑜,他在病中吐血的情景现在记忆犹新。对孔明惺惺作态,把周瑜气死了,还到灵前痛哭流涕的表演讨厌极了。 美人命薄,江南情深。二乔在江南,过着寂寞的生活,人们怀念她们是必然的。洞庭湖本来就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加上二乔的故事,更增添了人们对这个地方的响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