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美丽的洞庭湖之优秀游记:烟雨岳阳楼

[游记]美丽的洞庭湖之优秀游记:烟雨岳阳楼

2007-07-16    pyjy.net

大凡天下胜景,多与名人有关,名人留下的诗文与胜景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形成特有的文化景观.譬如王勃与滕王阁,崔颢与黄鹤楼,王羲之与兰亭````````而位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自然也与范仲淹的名字连在一起,他的一篇<岳阳楼记>妇孺尽知,令人叹为观止,.可谓景以文为翼名扬天下,文以景为依千古传颂.以洞庭湖之阔映岳阳楼之威,以岳阳楼之雄衬洞庭湖之秀,两相映衬之美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三位一体,光耀千秋.

旅游之乐重在心境.时值暮春,我与二位挚友同赴岳阳看望另一位老战友,弹指一挥间,二十六年匆匆而过,相顾鬓间白发,感叹岁月无情,自是激动不已,思绪万千.揣此心情游岳阳楼,当非常人游兴可比,四位老友同行,漫步小雨之中,一路谈笑风生,且有岳阳的老友之女向艳果如欢乐的小燕子般盘桓左右,作为引导,更多了几分兴致,虽无把酒临风之潇洒,也无题诗作画之雅兴,倒也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抬望岳阳楼,庄严古朴,气势恢宏,飞檐斗拱,拨云欲动,红柱黄瓦,澄明凝重,檐角龙凤,栩栩如生.待登上层楼,凭栏远眺,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君山出没,沙汀掩映,渔舟渡轮,影影绰绰,莺啼云隙,鸥越帆顶,居高临下,如俯深渊,颠涛鳞错,荡荡无涯,游艇过处,风送雾迎,渔歌隐隐,水路迢迢,雨带潇湘,烟锁洞庭.犹如一扇画屏,古色古香,含蓄隽永,恍若昔日梦境,半醉半醒,朦朦胧胧.

心绪极佳,景色绝妙,更兼春雨霏霏,生机满眼,嫩草初茵,新叶凝碧,荷花玉兰,浓香馥郁,游人如织,彩伞飘移,怎不令人有入诗入画.如痴如醉之惬意.

或许,这烟雨中的岳阳楼,才更具其独有的神韵.自古国人喜好含蓄之美,这大约与民族性格及欣赏习惯有关,推崇闭月羞花."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而不露,追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 的意境,这种传统的审美观,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思维模式.倘若面前的洞庭湖上丽日蓝天,一览无余,倘若岳阳楼内空空如也,多少会使人产生慕名而来.大失所望之感.正是这满湖烟雨扑朔迷离,诸多景物若隐若现,才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出欲语还休.言犹未尽的氛围.也正是这岳阳楼中的诗文书画及雕屏等文化内涵,方凸现出其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及魅力.烟雨中的岳阳楼,多了几分神秘感.沧桑感,.踏雨前行,空气舒润,心境清爽,少了些喧嚣浮躁,多了些冷静思索.在这里,失意落寞者豁然开朗,春风得意者踌躇满志,浪迹天涯者豪气顿生,灵魂不洁者幡然醒悟.此情此景,足够你终生回味.

三湘之地多雨.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洞庭湖造就了岳阳楼,明代魏允贞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看那湘.资.沅.澧四水滚滚而来,而浩浩荡荡的长江也滔滔而至,远望衡.巫二山,背靠云梦七泽,洞庭湖如此襟怀.如此气魄,若无一卓著的切入点使之彰显于世,也未免委屈了这方风水宝地,于是,岳阳楼就应运而生了.据传,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在此建一座阅军楼演练水军,这也是岳阳楼的前身.岳阳古称巴陵,当年英姿勃发的周郎公瑾就病死在距此不远的巴丘.屡遭刀兵水火,岳阳楼饱经劫难,几毁几建,历尽沧桑.历代怀才不遇的文人骚客便喜欢汇聚于此,登楼远望,怀古思幽,吟诗作画,状景抒怀,正是这样一群人,半醉半醒之时,酣畅淋漓之际,用手中的笔将这座岳阳楼炒得名满天下.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众多高手都在此留下诗篇,而宋代的范仲淹却后来居上,一篇<岳阳楼记>光盖前人,相形之下,那多高手的文采都星光淡隐.何故?据理推之,境界有高下之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较之那些仅仅触景生情的感怀诗篇明显高出一筹,气势雄浑,不落俗套,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将其雕于紫檀屏中,端居楼内,是历史地位使然,无可争议.

古往今来,喜好舞文弄墨者千里万里来访岳阳楼,多怀膜拜之情.是对先贤的虔诚敬谒,亦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真诚皈依.但我在岳阳楼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这诸多诗文中,独不见历代皇帝的墨迹,想是那些自命不凡的九五之尊,若混迹于那群发牢骚的文人堆里去凑热闹,有失身分,抑或他们也讨厌那位前朝小吏"乐耶忧耶"的训导,有意避开,也未可知.

想那世间万事万物,皆会于心.大至宇宙,小至尘粒,远晓国际风云,近观身边琐事,这多事物在我们心中也仅占小小一隅,你说这心该有多大?想到这里,不禁记起在岳阳楼内导游讲的一个故事:刻有范仲淹<岳阳楼记>的紫檀雕屏有两组,一真一赝,据说清代当地一县令对刻有清代大书法家张照手书的这组紫檀雕屏垂涎三尺,欲贪为己有,便暗使人临摹雕刻了另一组雕屏,几可乱真.偷梁换柱后他告病还乡,带走了真品.不料船沉湖中,雕屏也沉入水底,后经人打捞上来,便有今日这两组雕屏同置一楼.当初匠人雕刻假雕屏时故意留下标记,在刻"居庙堂之高"一句中的"居"字时,将"居"的那一撇刻得短了些,而这个"居"字恰与上一行"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心"字横对,以暗喻贪官居心不良之意,这虽属无法考证的一段传说,于世事却颇有点睛之妙,大千世界中,时间与空间.灵魂与肉体.物质与精神,所有大善大恶.大悲大喜.大智大愚.大俗大雅``````皆作用与心,见诸于行.居心坦正,则世道公平,人心安顺,居心险恶,则灵魂扭曲,祸害丛生.范仲淹的"忧乐"观谈的是居心之理,儒.佛.道三家讲的也都是居心之道.人生于天地之间,当居心何在?这倒是个从古到今简单而又复杂的课题.或许这也正是这段有趣的传说意味深长之处了.

转自:http://xzy.pyjy.net/list.asp?id=8634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