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常德市政府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省建设厅组织对常德评审后认为,常德市已达到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标准,将常德作为我省第一个城市提请国家建设部验收批准。今天的常德人骄傲地站在洁净的入城口,向远道而来的客人递上一张精美的城市名片。 花香蝶自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常德已连续举办了11届“桃花源游园会”;成功地举办了亚洲皮划艇锦标赛、中美滑水对抗赛、中西部地区糖酒副食品展销会、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国柑橘节,成为我省举办和接待大型节会最多的地级市之一。 城市建设的发展给常德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常德金健米业、洞庭水殖等先后上市;“芙蓉王”、“恒安”、“金鹏”、“家润多”、“步步高”等知名工商企业蓬勃发展;纺织、机械、电子、酿酒、烟草、肉食加工等一大批传统工业企业在置换中不断壮大。到目前,常德的gdp增长率已跃居全省前列,总量跨过400亿元大关。 通过数年的奋斗,常德人营造了优良的人居环境,不仅常德人安居乐业了,而且还有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3个地区或国家的朋友、商人纷纷移居常德。 伴随着新世纪的跨越,常德人大手笔的城市规划脱颖而出:再过十年,常德城区人口将达到100万,建成区面积将达到100平方公里;6条高速公路将从这里通往长沙、重庆、武汉、张家界、岳阳、邵阳。届时,常德将成为全国60个重点公路枢纽城市,成为湘西北最大的交通、能源、物流、商贸、体育及文化中心。一个生机勃勃、热力四射、处处透释出现代文明气息的都市桃花源正迎面朝我们走来。 本报记者 谢立松 通讯员 傅冠权 美丽家园澧阳气魄 10月26日晚,本报“经济潇湘”新闻采访组一行抵达澧县,时值澧县县城华灯初上。汽车飞奔在宽60米的澧州大道上,一阵阵清新的空气带着点甜香味,扑面拂来;两旁绿化带影影绰绰,朦胧且让人无限遐想。 尽管已是傍晚,但澧县县城的现代化气息却仍然让人依稀可见:长达5公里的主干道澧州大道,最宽达100米,比省会长沙“三湘第一路”——五一大道还要宽。望着一排排街灯闪烁而过,记者不禁发出感叹:“这是湖南最漂亮的县城。” 面积:城区八年长大三倍 1994年,澧县县城只有6平方公里,有人说,抽一支烟的功夫差不多可徒步逛完全城主要街道。就在那年,澧县县委、县政府意识到城镇带动工业、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他们决定高起点、大手笔地绘制具有澧阳平原气息的县城规划蓝图,投入巨资打扮县城。 新铺设供水管道数千米,使县城自来水普及率达85%以上;改造旧房20多处,一扫澧县往日低矮、破旧的面貌;新建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和水冲式厕所20座,垃圾遍地已成为历史镜头……几年来,澧县先后新建了澧州大道、澧州广场、汽车东站、汽车西站、宏卫菜市场、建材市场、农工贸市场,对城区各大街道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对小街小巷进行了全面硬化改造。 如今,澧县县城面积为18平方公里,不到8年长大了3倍,就是乘坐汽车遛马路恐怕烧两支烟还不够。 格局:让市民生活更舒适 在澧县采访,记者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澧县在旧城改造中,腾出来的空地1.7万平方米新房未建,全部建成一个市民广场。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澧县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的文明品位,既注重“量”的扩大,更注重“质”的提高。澧县围绕建设澧水流域中心城市总体目标,实行以地生财,以财建城,以城聚财的滚动发展战略。几年来,澧县累计投入资金数千万元,先后建设了多项与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市政公用工程。目前,澧县城市燃气普及率、供水率多项指标均处于全省县城先进水平,澧县已基本形成了城市功能齐备、配套设施齐全、环境清新优美的新型城市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