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心中的桃花源(散文) |
[游记]我心中的桃花源(散文) |
2008-05-22 sina.com.cn |
车子拐过弯,过道桥,就到了生我养我的小山村——西山王村,这个村座落在花山脚下,面向朝西,多是王姓家族人聚居,所以叫西山王村。我们的祖先在若干代以前择地而居时,可能认为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她的正西方的花山,宛如一座庞大的绿色屏障;她的西南方是龙凤山,也是王姓的祖坟山,这座山丘像一个竹排,面东而立,山上树木稠密茂盛,走进去给人一种既阴森又肃穆的感觉。村后是大林棵,那里有几人合抱的大栗树、狗骨头树、皂角树、大柳树等。这些苍天大树,是这个村庄年代久远的象征。两条小河从村前村后流过,我儿时的夏天几乎是在这两条河中度过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河里嬉戏、洗澡、摸鱼。从村前流过的那条河,源于谢家山,上游后人挑了个水库,叫兰坂水库;从村后流过的那条河,源于花山,上游也挑了个水库,叫花山水库。这条河实际上是个小溪流,花山腹腔内流淌出来的泉水,在这个溪流中叮咚作响。泉水清澈见底,冰凉冰凉,饮一口还有丝甜味。早年夏天纳凉,父亲还经常命我拿着瓦罐茶壶到泉水洞打水来家喝。这两条河在村前大坂上汇合流入张溪河、升金湖,最后总归于长江滚滚波涛之中。八里之外的雁塔村,挨着这条河,每年蚕老麦熟枇杷黄的时节,就出一种麦鱼,形状如麦,一斤三、五千尾,肉嫩透明,烤干后炒辣椒食之味美,作鸡蛋汤喝之味鲜,是餐桌上的佳肴。此鱼别处不出,此处独有,听说是得益于我家门口这两条小河流出去的清水。在这两条小河上,人们先后建了三座桥,其中有一座是古代建筑的石拱桥,形如半月,上面的石板踏得光溜溜的。小河的东头,还有两口小塘,种了莲藕,放了鱼。旁边是个大竹园,一根根外直中空的毛竹苍翠欲滴,刚劲挺立。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绿。小桥流水,竹影婆娑,鸭子在溪水中戏游,顽童在两岸玩耍和垂钓,农妇在清水中洗衣洗菜。倘若在月明星稀、薄雾笼罩之夜,独坐桥头观竹、赏月,听蝉声蛙鸣,就像入了仙境。 从村庄到花山脚的几里长的狭长山谷里,另有一番天地,两边山排上,有的是自然生长的、有的是人工栽植的松杉树挺拔青翠,油洞十分嫩绿,竹子郁郁葱葱。中间是一片开阔地,名叫花山坞。靠近山脚的是一片绿草如茵的放牧场,一群牛儿有的在悠闲的啃草,有的卧在草地上反绉。靠近村庄的是几块果园,园中粉红的桃花、白色的梨花已开满枝头。这些果园有的是集体栽种个人承包的,有的是自己开垦自己栽种的。还有一户,在果园旁做了青砖瓦房,饲养了上百只鸡和十几头猪,那活蹦乱跳、色彩绚丽的一群雏鸡,在草地上、在果园里追逐、觅食。果园旁还有新开垦的几亩田地,葱绿的麦苗正在抽穗,金黄色的油菜花中成群的蜜蜂在追花采蜜。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8cd41010008ah.html3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