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误入桃花源 |
[游记]误入桃花源 |
2008-05-22 sina.com.cn |
大概下午5点多的时候到达隆里,遍进城去逛逛,穿过古旧的城门三街六巷九院子,石桥老井钟鼓楼。那卵石铺就的街道光滑平整,清亮洁净,就像一条条绘制精美的地毯惯穿古城。徽韵十足的建筑,鳞次栉比的屋宇,密密麻麻的庭院,寻常陌巷,书香世第,典雅细致,古朴淳厚......一切来的太虚幻了,仿佛误闯桃源仙境 房子,都是青砖黑瓦的老式民房,虽然有的已改为水泥墙,有的三层楼都用的是木料,它们的格式却还是相当一致,因此大小街道都能笔直伸展。有些街上虽摆有小摊子,却不致造成紊乱门外都有几级石阶。许多民宅还保有八字门楼,门墙下各置一石磴供人乘凉休息。 然而历史上的隆里绝非太平之地,百度上查到它在1386年开始修筑土城,并在十多年后明成祖继位后施行军屯制,以便随时镇压叛乱的少数民族。根据当地学人编纂的《隆里古城集》明朝皇帝从中原调来这里驻守的常备军有360人,还有千户等各级官员13名,还下令“一官不得擅调,一军不得擅差,子孙世袭其职。”清代依袭明制. 由于隆里是方圆百里的汉族唯一一块自流地,加之几百年来交通不便,自然保存不少现在难得一见的明代古风. 最难能可贵是比起以往那些XX级由如一具腐尸的所谓文物保护单位,隆里是活的有生命的朝气蓬勃的.随意的走在街上看着张大姐端着饭碗坐在门坎边和李大妈聊天;王大叔扛着锄头收工回家;狗儿悠闲的趴在门口;猪儿得意的扇着耳朵不知明天变成了谁家的回锅肉......感受着村民的悠然自在的心境,忘却一切红尘琐事,好不惬意~ 离城池不远的状元桥和状元祠,是为了纪念唐朝大诗人王昌龄而建.“隆里唐时称为龙标县。王昌龄因一首《梨花赋》而遭人中伤,被朝廷贬谪为龙标尉。”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027ee2010009o8.html22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