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日记 麦子 选择“长假”出游实属无奈,人满为患、车票难买、连景点的门票也长了价!唉!没办法!对徽州古民居向往已久,当凑够了盘缠又有了闲暇的时候,正是又一个“长假”到来了。 第一天——在路上 29日晚7:15,在北京站乘T63次赴合肥,“夕发朝到”真是一件值得歌颂的事情,凭这一点,我就不会去状告铁道部。30日一早7:10到达合肥,打一辆5元起步的桑塔纳到市区的旅游汽车站,这里每隔30分钟发一趟车到屯溪,到屯溪再换车,要比直达黟县的车快,这是当地朋友给的建议。9:40用过早餐,我们又上路了!这么设计路线,还有一个目的——跨过长江,欣赏沿途的风景!但是车程太长,时醒时睡、迷迷糊糊之间,我们经过了皖南事变遗址、经过了歙县棠樾牌坊群的路牌……天阴沉着,路边的青山绿树也没有太多的与众不同,车子上坡时,看不见前面的路,到是远处阴云密布的天空和两旁低矮的桑树,让人有一种飞翔的冲动。下午4点多到达屯溪汽车站,还没来得及舒展一下筋骨,就又爬上了开往黟县的车。40多分钟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按照原订计划,我们到朋友的亲戚家吃晚饭。在山脚下、小河边带阁楼的房子里,我们卸下了沉重的行李,那里面装满了城市生活必备用品,从洗漱用具、曲奇饼干到随身听、锋速三剃须刀,甚至还有村上春树和KENZO香水……那些NIKKO、JANSPORT的花花绿绿的背包,与小屋的简洁陈设多少有些格格不入。想要逃离都市的我们,在旅行中还要背负着丢弃不了的都市生活习惯。在青山绿水之间,充溢着家常饭菜的特殊香气,我们没有兴奋雀跃,安安静静地享受着这一切。这时,突然想起了县城中心那个标志性的牌子——“桃花源里人家”几个大字非常诱人。到底有没有桃花源?这次旅行开始变得深沉了。 第二天——我爱黟县 允许自己奢侈一下,我们睡了懒觉。9点多才到县城的汽车站,打了一辆熟悉的面的,我们到了著名的西递。另人咋舌的门票,让我们先在村子周围转了转,每个路口都有村民在把守,而且象烽火台一样传递着消息。民风非常淳朴,为了村集体的利益,坚决不收受任何“贿赂”。于是,我们只好乖乖地去买门票。进了村子,又是另外一片天地,完全不是在村外看上去的那样安静,熙熙攘攘的都是游人,街巷上、庭院里到处都是卖旅游纪念品的村民,不停地兜售看上去古香古色的“古董”,邀请你登堂入室,最好是能在讨价还价后买些东西,看看热闹也是可以的,可要是拍照,连孩子也会伸手说“照相一块钱!”……但是,这些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兴致,那高耸的白墙、黝黑的屋瓦、狭窄的小路、爬满青苔的石板和高低错落的马头墙……民居、祠堂、牌坊、家塾,如此新奇的古民居,穿行其间,顾盼左右,真有些应接不暇的感觉,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手中的相机快门疯响个不停。午饭过后,我们出了村,爬上山去看看西递的另一个侧面。下山时,一看时间还早,就包了一辆桑塔纳,直奔南屏、关麓。 与西递热闹的商业气息相反,南屏静得让人吃惊。在叶氏支祠前的开阔地带,有三三两两看上去非常闲适的村民。村里的导游带领我们在迷宫般八卦阵形的民居间游走,告诉我们《卧虎藏龙》、《菊豆》都是在哪里拍摄的、留下了哪些道具……这让人有些错位的感觉,对于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小村落来说,究竟是谁借助了谁的盛名?!关麓的突出特点是连体民居,汪氏八兄弟的住宅自成体系,却又互相连通。夜幕降临之时,我们决定在老四家的厅堂吃一顿晚餐,感受一下桃花源里的日常生活。主人欣然同意,连价钱都没有商量,就忙活起来了。我们坐在院子里,包着鲜嫩的竹笋,与主人闲话些家常。门外的天空和田野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预示着我们将迎来一个没有喧嚣吵闹、没有灯红酒绿、没有酒精咖啡的乡村夜晚。曾经,一成不变的都市生活迫使我们去寻求感官的刺激,而心灵的回归又是多么奢侈的渴望。如今,一片景、一餐饭,就让我们领悟了些许人生的真谛。每个人可能都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从《礼记》的大同理想开始,传统文化一直延续着关于桃花源的幻想。当今天享受长假的人们已经跨越了又一个千年的时候,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落英缤纷、竹篱茅舍、淳朴民风的田园美景都已经很难寻觅,而那平淡、简单的快乐永远只是一种梦想、一种境界、一种属于别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