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桃花源里好人家(黄山游记之二) |
[游记]桃花源里好人家(黄山游记之二) |
2008-04-13 sina.com.cn |
“要了解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请到北京故宫去!要了解古代民间建筑,请到古黟西递来!”西递古村是黄山之行的第二站,我们要看看“桃花源里人家”是什么模样?为何称这里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有导游宣传的那么古老神秘吗? 我们从黄山脚下的汤口镇出发,驱车50余公里,来到了黄山西南麓的黟县西递村。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西递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村落面积190多亩,现有居民350多户,有1100余人。别看这个小村子,2007年的旅游收入却达到3.8亿元,这是我在黄山电视台新闻里面得知的数据。 我们从村头下车进村,观看的第一个景点是“大夫第”绣楼,是古代大户人家小姐抛绣球招亲之地。现在仍有村姑在此做抛绣球游戏,众多游客围观接绣球。绣楼旁有一塘清水,像一面镜子,周边建筑倒影其中,十分柔美。池塘边立有胡文光刺史牌楼,该村的标志性建筑,胡刺史曾在我们湖北荆州府当过官,是这个村古代在外的大官之一。 西递初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初雍正乾隆时期,距今已有950多年的历史。纵观千年村史,西递确实是山川钟秀,人杰地灵。据不完全统计,从西递入仕的廪生、贡生、监生多达300多人,赐封二品、三品、四品官员有7人,知县和知府各9人,上书房行走1人。 走进古村,我们看到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家家户户都是枕石小筑“商”字门,做“徽州文房四宝”生意的人占多数,院门和民居内的楹联风格各异,对仗工整,用词讲究,相当于家训,警示数代后人。“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和难不难”;“龙脉传承铸就泱泱华夏,姓氏渊源道尽千古沧桑”。每家每户的中堂、大门都挂有各自特色的对联,凸现徽州文化之博大精深。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老村落。据西递《胡氏宗谱》记载,胡氏始祖是唐朝昭宗皇帝李晔之子,是隐姓埋名的皇室后裔,不过姓胡本姓李,村子后面的山至今仍称来龙山。我们游览了凌云阁、瑞玉庭、敬爱堂、桃李园等诸多名胜古迹,观看了上百栋明清古民居,为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感到惊叹不已。难怪江泽民、朱熔基、李瑞环等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了该村。 我们通过游览,发现西递村原始形态保存完好,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完整的古村落原型和大量的地面文物遗存,精美的建筑文化艺术与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不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博物馆。西递,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AAA级风景名胜区,其历史人文景观可以与黄山媲美。 胡刺史牌楼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21c2a01008vol.html26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