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望海·游记】桃花源觅踪 |
[游记]【望海·游记】桃花源觅踪 |
2007-11-27 rongshuxia.com |
湖南省常德市西南三十公里处有座越千年的旅游胜地桃花源,这座根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一文的意境所建造了一座壮阔的林苑,它那犹如仙境一般超脱的神韵历千年而不衰,至今仍熠熠生辉,灿若珠玑,令人神往,一次南下,我慕名游览了这座千年古苑。 那天,我在常德市滨湖公园瞻谒完国内仅有的一座四米多高、造型奇异、刻着佛教铭文的铁经幢后,便在公园门口搭上开往桃花源的汽车。去桃花源路程本来不远,也就是个把钟头的车程,只是车过沅江轮渡耽搁点时间,出了水溪码头,再前行不多远,“桃花源”三个大字便跳入眼帘。 桃花源面水背山,环境极佳、当我走进源内,简直被眼前的景致所倾倒,只见这里、桃花盛开、阵阵飘香、溪流淙淙、泉水咚咚、茂林修竹、遮天蔽日、琼楼玉宇,珠阁琳宫。漫步其间、顿觉心旷神怡,这就是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浓缩图景。我走下观桃桥,穿行于桃林之间,那千余株桃树有的含苞待放,有的争相吐蕊,有的花团紧簇,艳丽多姿,芬芳扑鼻。诗人以桃花开篇,探幸福之源,意味深长,我深为诗人的独到文思和聪颖智慧而击掌叫绝。 桃花源这座林苑兴于唐、盛于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茸和重建,人文景观众多,源内既有雄浑壮阔的楼厅殿宇,又有精巧别致的堂廊亭榭。我浏览完桃花观,水源亭,信步来到集贤寺。集贤寺又叫陶渊明祠,祠建在青山脚下,东侧二层楼阁里张挂陶渊明数首有关桃花的诗和生平介绍。两侧阁楼悬挂着赞誉陶渊明的条幅和诗文。正殿里有一尊陶渊明雕像,陶渊明塑像布衣素服,黄发长须、右手持杖,神情怡然,一幅超脱形象。我伫立陶渊明塑像前良久,心中陡升起对诗人的崇敬之情,这位生于东晋末年、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一生中写了大量的描绘田园风光,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的诗词歌赋。他提出,“生活富裕和乐而安宁、土地平圹、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寻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重髫并性怡然而乐”,诗人的主张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诗人的高尚情操,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仰慕,人们在这里建祠造像永远的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陶渊明祠毗邻一菊园,这里堂廊亭榭,雕梁画栋,菊坛盆景,奇巧别致、尽管还没到菊花开放的季节,那傲然挺立的英姿、翠绿的径叶,竟也溢出阵阵清香。我不知道这些菊花是开出什么样颜色的花朵,但我想那肯定是白色菊花,因为白菊花更能表达出诗人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圣洁之身。在赏菊游廊一侧墙壁上,镶嵌数十块碑刻,其中有李白、王安石、苏东坡等到文人学士撰写的诗文。我边读碑文边想,对陶渊明来说,什么样的溢美之辞他都受之无愧,只要追寻一下诗人所走过的足迹,便可知其所以然。 陶渊明本是地主家庭出身,祖辈几代仕官,在他青年时,家庭中落,尽管他满腹经纶,文思泉涌,才华横溢,由于受世阀士族制度的影响、直至二十九岁才出世、做祭酒,县令等小官。十几年的为官生涯,耳闻目睹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因此在他四十一岁时愤而辞官,退隐田园,回到老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且岭)躬耕自给,自食其乐。因为诗人能有这样的高风亮节和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他才能写出《桃花源记》这篇不朽的传世之作。 陶渊明在1600年前为劳动人民构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的图景。虽然这仅是诗人的希冀与幻想,可称得上是民主思想的先驱者,但他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一千六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也更科学,我想,徜若诗人地下有知,定会含笑九泉的。
|
转自:http://www.rongshuxia.com/rss/viewart.rs?aid=42623882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