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行散记—2006年金秋十月探访神的后花园 |
[游记]西行散记—2006年金秋十月探访神的后花园 |
2007-07-16 shlava.com |
——吐鲁番—— 29日早上8:00(因为时差缘故,这个季节这里7点多才开始天亮),起床洗漱,早饭。 按照计划,先行到达的队员打算一起去走访瓜果之乡——吐鲁番。 约9:30左右,随着预定好的小巴的到达,一行23人出发前往吐鲁番。 小巴奔驰在乌鲁木齐至吐鲁番的高速公路上,外面阳光明媚,天气预报说气温是8~30摄氏度,西北地方就是温差大,“早穿皮袄午穿纱”就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小巴司机也是一个比较热心和实诚的年青人,他一边开车,一边做导游,给我们介绍沿途的景点和古迹。 达坂城风力发电场—— “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啦,西瓜大又甜啦,那里住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你的嫁妆,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而来……” 王洛宾老人的这首《达坂城的姑娘》,是现代中国第一首汉语译配的维吾尔民歌,也是我感知新疆达坂城的第一手感官资料。达坂城风力发电场是我们今天路上停车观看的第一个景点,这里是亚洲已建成的最大的风力发电场。达坂城风力发电场座落在乌鲁木齐市以东约100公里的达坂城山口,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是南北疆气流活动的主要通道,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风与大沙漠蒸腾的热气激烈对流,汇聚成风沿山口吹向达坂城。据悉,新疆目前已在达坂城、阿拉山口、布尔津等风区建立5座风力发电场,风电装机容量达18万千瓦,成为中国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省区。截至2005年底,达坂城风力发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14万千瓦,同期全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为76万千瓦。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我国能源企业把目光投向风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疆作为我国风力资源最丰富、较早开发风能的地区之一,正在成为我国风能开发的热点。那纯白色的一台台风力发电机,就象小时候折叠的纸质三角形小飞行器一样队列整齐地矗立在那里,看上去既轻盈又霎时壮观,仿佛是一支轻装部队在列队表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领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哨兵 博格达峰—— 站在乌吐高速公路边达坂城风力发电场的观景点往北眺望,可以看到天山山脉的东部第一主峰——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主峰和左右两峰肩连,三峰并起,形如峰架,巍峨壮观,终年冰雪皑皑,世称“雪海”。博格达峰海拔高度虽然并不惊人,但登山难度绝非寻常。在主峰的东西,分别排列着7座5000米以上的高峰。博格达峰山体陡峭,西坡与南坡坡度达70~ 80度,只有东北坡坡度稍缓,因此,该峰虽然在1980年以前就有英国和前苏联登山队前来攀登,但直到1981年6月9日,才由日本京都队11人开创登顶纪录。这次我们也就只能远远地拜会一下而已。 盐湖—— 下一个景点是盐湖,透过高速公路边“中国死海——新疆盐湖”的广告牌,远远望去,前面出现一片被一圈白色包围的湖面,这里就是新疆盐湖,那一圈白色的就是盐的结晶。在盐湖里游泳,人是不会下沉的,这对不会游泳的人来说,是不用学习的游泳,可又不同于一般的游泳,身体不能有任何伤口,否则会被卤水“杀”得疼痛难忍。此刻,湖边的沙滩上好像正在修建崭新的小木屋和旅游设施,一条长长的新修木制栈桥通向盐湖的深处。由于距离高速公路较远,路又不方便,所以大家都只是在高速公路休息站解决内急问题之余,顺便远远眺望了一下。好可怜,感觉它就象被抛弃的孤儿一样! 车子继续跑在乌吐高速上,很快就要到吐鲁番了,此时就听见“嘭”的一声——车子爆胎了。头上是烈日高照,地处高速公路上,但好奇性还是催促着大家都下车去查看车况了。一开始,我担心大家下到高速公路上容易出事,后来仔细一看,公路两边是茫茫戈壁,大家下车后走到戈壁上远离车子似乎比在车上安全,也就没有阻拦,不过人的好奇性和随意性往往没有办法去约束它,大部分人还是围着车子在玩耍,让我一直挺担心安全问题,幸好此刻来往车辆不多。司机大哥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快换了备胎,接着上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茕茕孑立 交河故城—— 大概在下午14:00左右,我们到达一个古迹景点——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当地人称“雅尔和图”,意为“崖儿城”,为车师人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汉,距今约2000~2300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大也是保护得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1961年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吐鲁番市西10余公里,被雅尔乃孜沟围绕的江心土岗上,江心孤岛呈柳叶状,长约1650米,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崖岸如削,高达30多米,形成天然壁垒,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两条河水绕城在城南交汇,故名交河。古城建筑主要在崖的南端,以崖为凭不筑城墙。全城长1000米,城内以南北长300米、宽10米的大道为轴线分为三个建筑区域,由庙宇、官署、塔群、民居和作坊等建筑组成,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大道北部为寺院区;东侧建筑稀疏,为官署和住宅所在地;东北部建筑较密集,是居民区;大道西侧和古城南部是手工业作坊区。交河故城建筑遗址保存完好,大多一半在地下,系挖掘而成;一半在地上为夯土筑成。大部分建筑遗址,都有烈火焚烧的痕迹。据考古学家考证,交河故城乃是毁于一场大火。 在这里,我们给了大家一个小时的自由游览时间,由于正处烈日当空的时分,如此时分逛古城,除了紫外线的灼烧感外,似乎是感受不到那份由昔日繁华都城沦落为今日破败遗址的悲凉的,不过那宏大的气势还是多少给了我点震撼。遥想在火器发明之前的弓戈时代,如此规模的城堡要想凭借血肉之驱加以攻克那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而如今这个核时代,别说这小小的一方崖儿城,就是整个地球,如果想要毁灭又是多么的轻而易举啊!全球目前拥有的核武器如果都用上的话,好几个地球都已经成灰了,就如同这故城里的残垣断壁和层层黄土……故城里逛的多数人都匆匆地一转悠,就回到入口的阴凉小卖部买西瓜吃去了。如前所述,这么大的故城要在一小时内逛完全城,似乎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也只有在里面尽量加快步伐粗粗地浏览一下,感叹历史正如我匆匆而过留下的足迹,永远留在了这片孤岛土台上…… 在交河故城入口的陈列室里,我买了一张最新的新疆地图和一本《新疆之旅》,希望在接下去的行程中多一些对新疆的认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逝去的辉煌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互为因果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曾经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维吾尔族人家—— 离开交河故城,司机大哥带着我们去走访了一户当地的维吾尔族人家。 车到了家门口,主人们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他们家小院。院子顶上是满铺的葡萄藤架,一串串葡萄就垂挂在上面,很是诱人,让我们一个个垂涎欲滴(此时大家都正饿着呢)。幸好主人已经帮我们准备好吃的了,呵呵!粗暴的烈日被藤架严严实实地挡在了外面,好一处阴凉之地啊!院子里已经铺好了长长的桌席,桌上摆放了一些当地待客的小点心、葡萄、葡萄干等特色食品和茶水。由于人多,大家自由组合在两个长桌附近就座,但需要脱鞋上炕,顷刻,局部地带“气氛”变得有点异样啦,哈哈!大家落座后开始品尝美味糕果,其中好客又年长的主人开始去切西瓜和哈密瓜(这可是久闻大名的啊),而热情开朗的年轻主人带着我们开始教跳维吾尔族歌舞……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分外开心! 在他们家院子一角的一个长桌上,铺着各种各样的葡萄干,当然,这些葡萄干是用来出售的。据司机大哥介绍,这些葡萄干都是当地人家天然晾干的,绝对不是用化学方法烘干制作出来的。想想也是,这些葡萄干光从葡萄晾成干就需要3个多月,一般的批量生产是等不及这么长时间来制作的。真正了解葡萄干制作的新疆人,如果要自己家食用,一般都是到这样的当地人家家里去购买的。很多队员都多多少少买了一些,可惜当时自己因为怕买了不方便携带而影响接下来的行程,所以一点也没有买,后来想想真有点遗憾!那些葡萄干个大肉质肥厚,味道也很不错!写到这,哈喇子开始蠢蠢欲动了…… 小院的另一角有一口小井,这就是新疆著名的坎儿井。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O公里。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其中的竖井那部分)。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雪水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坎儿井的清泉浇灌滋润吐鲁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粮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盛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群舞 火焰山—— 舞罢,餐后,我们告别了主人一家,开始往下一个目标进发——火焰山。 说起火焰山,那是妇孺皆知的了。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里就有唐僧师徒四人为过火焰山,向牛魔王的妻子——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的故事。印象中的火焰山应该是火红火红的,当然这是地质现象,但是当我们到达火焰山脚下的时候,让我们每个人都大失所望。如今的火焰山已经没有了传说中那红色的外套了,看上去灰土土的,毫无血色,周边的环境也没有传说中那么热。也许我们来得不是时候,曾听说要是每年7、8月份来,这里就象人间烈狱,地表温度能高达七、八十摄氏度。在景点的入口处之内,矗立着一根所谓的金箍棒雕塑——其实是个地表温度计,此时显示的温度是摄氏四十五度,感觉不象!插播一个小插曲,在这里,我的眼镜片意外骨折,这天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就仿佛在梦境里,一个字:惨!建议大家一定要保护视力!(广告:“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现在开始,第一节……”) 对了,还想说说在去往火焰山的路上看到的一片怪现象:只见在公路一边空旷的戈壁上,绵延十几公里,很有计划和规模地盖了好多已完工和尚未完工的平房建筑,一组一组地等距排列着。听司机大哥介绍说,这些应该是政府安置部分三峡移民的土地和房子。那些山峡移民后来过来一看,都不愿留下来。所以,这大面积的土地和房子就都成了现在的弃置地和尚未完工的残垣断壁了。又是一份悲凉!一种无语的悲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火焰山 葡萄沟—— 每年的九月份左右是新疆当年葡萄的成熟和下架季节,由于我们来得稍晚了一点,所以大部分的葡萄都已经下架了。我们也就看不到葡萄满架的盛况了。于是在回程上,我们只在吐鲁番有名的葡萄沟门口留了个“到此一游”。当然,没有孙猴子那么粗俗,呵呵! 晚餐,一起欢聚在吐鲁番的一家餐馆门口(别想歪了,是有桌子的,不是蹲在人家门口啊!)。餐中,被人灌了三杯白酒,而且还看不清楚“凶手”是谁,汗……再次提醒各位要保护视力!(广告又起:“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现在开始,第一节……”) 餐毕,回乌鲁木齐。到嘉泰招待所时,已是子夜2点左右了! 第二天是30日,是所有队员集合的日子。我和见心需要在这天置备齐接下来6天路上的集体口粮等。早上我乘着空余时间去修理了一下眼镜,终于又能回归真实世界了……窃喜! 至30日傍晚,剩余的队员陆陆续续都到位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吐鲁番葡萄沟 |
转自:http://www.shlava.com/bbs/dispbbs.php?boardid=132&id=6681&page=121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