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关于张家界之行的流水帐 |
[游记]关于张家界之行的流水帐 |
2007-07-16 sina.com.cn |
关于张家界之行的流水帐 文/快乐旅途 排版/丽丽 张家界之行,一个字儿,累!坐完火车坐汽车,坐完汽车坐电车,然后就爬山、爬山、爬山……当然,虽然躯体劳累,心情却是愉快的,至少家离得远了,那些杂七杂八的事儿,眼不见心不烦。 回来后看了这么多好朋友的留言,让我太感动了!少不得,要多写两句,一来向各位汇报一下行程,二来略表感激之情。可我没写过游记,又不善散文之类的,想来想去还是用我最拿手的吧:“流水帐”。虽然这种“文体”实在贻笑大方,但可以把这几天来看到的、听到的人、事儿、景,以及一些所思所想“一网打尽”。因此,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有点信马由缰了,请各位好朋友原谅则个,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猛拍一砖,兄弟我感激不尽。 一 上火车,到长沙去! 火车平稳地奔驰在京广线上。从平原到丘陵,从麦浪到稻田,穿过一道道隧道,跨过一座座大桥。树木、田野、山水,飞速地从窗外划过。 这段路,我曾连续走了四年,哪儿有河,哪儿有山,哪儿有卖什么小吃的,哪儿上的人是什么口音,我几乎能背出来。如今,依然是那山,那水,变化的,只是我的心情。 当然,在第一次到南方去的小严爱人的眼里,这一切都是新鲜的。火车一进入湖北,她的惊呼就没停下来过:“啊,水田!看,水牛!呀,隧道!长江!大桥!”小脸儿兴奋得通红,完全没了刚集合时初次面对大家的那种羞涩。小严则不失时机地配合着,“在哪儿呢,在哪儿呢?” 这是一趟慢车,逢站必停,有时不到站也停,估计是给快车让道。车上却比较干净,床单挺白,可惜见不到列车员的身影,因此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服务。好在大家各有准备,吃的、喝的、抽的、玩儿的,一应俱全,午餐就在车上凑合了,碗儿面榨菜火腿肠,完了就躺在铺上兴高采烈地聊天,年轻人开始打扑克、下象棋。平素里大家交流的机会比较少,象这种集体出游的机会更少,所以每个人都很兴奋,半个车厢里都是我们的嬉闹声。一个单位的人一起出游就有这点好处,永远不会让你感到寂寞。 我比较喜欢乘火车旅行,一来空间大,胳膊腿儿都伸得开;二来自由,可以随便走动;三来还可以到车厢两头抽烟。这些是汽车、飞机都没法比的。飞机快则快矣,但若为观赏风景计,则无法享受旅途的快乐了。 一般地,在火车上我喜欢看看风景,读读书,听听音乐,有时也和邻座的聊聊天。前三者一个人就够了,后者却必须有人配合才行,可聊得来的旅伴又不是那么容易遇到的,至少得有一个双方都喜欢的话题吧。所以,大部分时间还是选择了寂寞。当然了,如果对面坐了一个让你心里蓬蓬直跳的女士,那就另当别论了,话题总可以找到的,对吧? 中午12点出发,在火车上度过12个小时之后,到长沙后过夜,次日早晨乘大巴到目的地——张家界。 二、晚上很想出去看看夜幕下的长沙的,曾在长沙上学的小潘也自告奋勇要当导游。可Z副说,“时间太晚了,人生地不熟的,不安全,早点睡吧。”于是只好作罢,心里颇引以为憾。第一次到长沙,就这么匆匆错过了。晚上我和老王住在一个房间里。 老王是转业军人,人很热心,不管谁有个啥事儿需要帮忙,他准冲在最前边,年龄又相对较大,故此大家都叫他“王哥”。老王大我两岁,却从不让我叫他“王哥”,他也不叫我“主任”,彼此直呼其名。 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云天雾地的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女人身上。男人嘛,凑在一起聊这个话题属于正常,出差在外的时候更是如此,不聊这个反倒不正常了。老王平常是个活跃分子,虽然和单位里大姑娘小媳妇儿不苟言笑的,但我觉得他肯定有故事。想带出他点东西,得抛砖引玉不是?于是谈起了以前我在大学事谈恋爱的事情,那些心跳,那些遗憾,那些温存。讲到关键处,当然少不了添油加醋。老王果然上当,眼睛发亮,嗓音抬高,不用我发问,滔滔不绝地主动说起了他的浪漫史。 上高中时候,老王就开始谈恋爱了,而且谈了不止一个,可惜都无疾而终。在部队时候,他和当地一个女青年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浪漫,拿他的话讲,那女孩子相当的漂亮,非常喜欢他,如果说一声“跟我走吧”,她马上就会跟了去。但军纪如山,家里还有老婆,他不敢往深了发展,忍泪分手。 转业之后虽说离老婆近了,两人的矛盾反而多了,经常为鸡毛蒜皮柴米油盐的事儿生气。这时,刚好老王又碰到了一位高中时谈过恋爱的女同学,一来二去旧情复燃,两人浓情蜜意,少不得有诸多故事,此处省去1024字。 然后——故事发展到这里一般都是一样的——被老婆知道了,闹离婚,三年下来死去活来,脱了一层皮。但为了孩子,最终也没离开,只不过自此彻底分室而居,冷战开始。老王说,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才费老大劲调到了我们这个单位;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两人开始客客气气,反而不吵架了。只不过,一个屋檐下生活,却基本不在一起吃饭,越来越不象一家人了。 我问老王,“你这叫过日子吗?” 我本来只想套出他点风流韵事,不料却听出了这许多无奈来。如今的爱情、婚姻,真的好脆弱。面对滚滚红尘,又有几人能坚守阵地呢。 三 从长沙到张家界,竟然要四个多小时的时间。 早晨7点从宾馆出发,便睁大了眼睛往窗外看,这就是神交已久的长沙啊。小潘一路指点,哪儿是什么路,哪儿通往他的母校,哪儿有一个体育馆……窗外的长沙,似乎和别的大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宽阔的大街车流滚滚,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穿红着绿的人们行色匆匆。倒是大巴行过湘江和橘子洲头时,引发了我浓厚的兴趣,那片不起眼的普普通通的绿洲,是怎么引起了伟人那么多感慨的呢? 大巴开到了高速公路上,豁然开朗,天气晴得很好,窗外景色如画。 近处,是高速公路两旁的绿化带,绿树,翠竹,红、白、黄的野花,赏心悦目。远处,是丘陵、山峦、小河、池塘,以及阡陌交错的水田,耕作的农人,恬静淡雅。经过一座不太大的青翠欲滴的小山时,山脚下有一个不太大的湖泊甚是清澈,让人忍不住想下去趟趟水。忽然,几只白色的水鸟扑拉拉从水面上掠过,让人为之一振,恍然间似乎来到了海边,那从水面掠过的,可是海鸥? 我很疑惑,那是什么鸟儿?问小潘,他也摇头。 这一路,不过是一些普通的地带,可这美妙的江南风景,已经很让人沉醉了。可以想象,目的地会是什么样的风景。这就象是一个赛前的预热,或者是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时正片前的加映,好东东在后面呢。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在看风景。这些小青年很明显晚上也没怎么睡,有几个已经开始打瞌睡了。小严两口就坐在我的左侧,起初两个人还边看边聊,逐渐的,她的头靠到了他的肩膀上,逐渐地,向他的胸口滑落。可能是怕惊扰了她的美梦吧,小严就用右手捧着她的头,全身保持着端坐的姿势,努力支撑着小严的体重。就这么着,一直坚持到张家界。 这近两个小时,小严肯定是很辛苦的,同时,也一定是很甜蜜的,甚至,也一定是自豪的。想想看,两个小时,一直保持一个姿势,这是什么精神? 四、我们的导游姓覃,很活泼的一个土家妹子。一上大巴就用湘式普通话问我们,“昨天睡的好不好撒?”大家异口同声拉了长音,“不——好!”惹得她捂着嘴咯咯直笑。然后,就拿着喇叭叽里呱啦向我们介绍沿途的风土人情,旅游期间的注意事项,等等等等。 她说,“你们叫我小覃、覃导都行,或者干脆叫我覃妹妹也可以。” 我有一点点近视,左右分别为125度和175度,平时不用戴的,现在为了看长沙的市景,我也取出了眼镜戴上。谁知,我的动作刚好发生在导游说“喜欢戴眼镜帅哥”之后不久,而且,马上就被导游发现了。 俏皮的姑娘马上说,“请大家注意了啊,坐在最后面那个帅哥,特意把眼镜戴上了,他是不是专门在配合我呢?” 小姑娘给人的印象挺不错的,活泼、热情、大方。不过,导游毕竟是导游,这一切不过是她的工作,为了生计,她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利己”的行为。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到一个景点,她总要把我们领到一些购物点里去,比如茶叶社、土特产店等等。这是导游的一项“副业”,也是一种“权利”,因为,这些店面会按她领来的游客的人头数给她提成,每人两块钱呢。至于买不买东西,是无所谓的。 商家摆的东西,固然很新奇,也很新鲜,但价格都奇贵。他们追求的是游客的“量”,而不在意一时一地有没人购买,你不买总还有别人买,只要来的人多,哪怕有百分之一的人掏腰包,一年下来也相当可观。所谓“半年不发市,发市吃半年”,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吧。 据跟团走的本地导游讲,海南的导游提成更高,每个人头要提5块钱。有的导游因此发了财,“谈五块钱的生意,穿五千块的西装”的不在少数。可惜,我们的人不怎么配合覃妹妹的工作,个别同事不仅不进去,还发牢骚、说怪话。于是,“情妹妹”的脸色就不太好看,话也明显少多了。 五 黄石寨是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很对不起啊,写到第三千六百字儿的时候,终于扯到了风景上,哈,这真是“下笔三千言,离景几万里”啊! 黄石寨,是一“群”险峻的大山,这里奇峰林立,怪石嶙峋,一路上古树参天,遮天蔽日,间或有小桥流水,鸟声啾啾。 主峰很高,也很险峻,据说石阶有近万级。可在年轻人眼里,这点高度不算什么的,大家一声欢呼,便开始了攀登。我也自作主张,把自己列入年轻人的行列,勉力紧跟。可20分钟下来,便觉心促气喘,有些顶不住了。那些真正的小青年,也帽歪腿软,速度明显降低了。导游说,“爬山急不得,慢慢走才好!” 说的不错,慢慢走不仅不太累,还可以从容的看风景。 山势虽险,石阶并不陡峭,石阶呈“之”字状向山巅延伸了去,拐了个弯,便看不到前路。每级石阶也不高,约15厘米左右,用青石凿就,上面的纹路已被众人的脚步打磨得光滑如镜。好在天干路响,大家又穿的是运动鞋,走起来并不觉困难。 石阶两边,是漫山遍野的云杉——极目望去,全是这种骄傲的植物,笔直,高挑,挺拔,约莫有1、20米高,偶有其他的高大的树种。虽然山下艳阳高照,但山上却凉气袭人,透过杉树投下的阳光很少。 但即便这样,那些低矮的灌木、那些美丽的花草,依然努力生长着,绽放着,并不让杉树独专。小李端着相机,专门拍那些石缝里的野花、异草,不时大声宣布她的新发现:“看啊,这朵花多漂亮!”有人喜欢高大的树木,有人喜欢路边的野花,还有人喜欢远远近近的奇峰,这不同的风景,就是为了不同的人而存在的吧。 林中常见有从顶端断折的杉树,有的甚至连根拔起,散落在地上,并无人收拾。杉树高、直且细,当然符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训;这里为石山,土壤稀少,杉树的根基并不牢固,连根拔起也不足为奇了。 小高的夫君对这些散乱地倒在地上的漂亮木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么多,这么直,打套家具肯定不错!”学财务的小侯马上兜头一盆冷水:“从山上运下去,得花多少钱!恐怕比买家具还贵。” 其实,从山上运下去花多少钱并不是关键,只要东西好,多少钱也有人买得起。问题在于,这些断折的木材之所以任其腐朽,原来是和那些落叶一样,最终是要做上好的肥料的。君不见,一路上有许多拎着袋子和钳子的清洁工,他们只扫取无法降解的塑料盒、塑料袋,可以降解的、又不至于造成污染的,一般被弃之荒野了。来之于自然,回之于自然,这或许是它们最好的归宿吧。 随着攀登高度的提升,那些山峰越来越清晰了。每到峰回路转之时,导游就会指着对面突然显现的奇峰异石说,这个峰叫什么什么峰,这个石象个什么什么动物,那个是童子拜观音,那个是龟将军把门……惹得大家努力定睛去看。有的还真有那么一点意思,而大多数则是附会了。山峰便是山峰,石头就是石头,你叫它什么它就是什么,随便你怎么想象都可以,哪有什么一定之规呢。 行到一半,众人已经歇息了五、六次。老王不住地鼓励大家,加油啊!只剩30分钟了!一会儿拉拉这个,一会儿推推那个。大家也互相鼓励着,互相扶持着,虽然都是丢盔卸甲,溃不成军的模样,但总算攀上了山顶。 上到山顶,俯瞰四周,群峰尽在脚下,淡淡的云雾似有似无。远处隐隐约约可见的,是土家寨子,道路、房屋均能分辨出来。阳光普照,给所有的山峰、树木、以及远处的村寨镀上了一层金色,一种神圣之感油然而生。 “无限风光在险峰”,说的真好,有此美景在眼前,一路上的辛苦一下子随风去了。 六 金鞭溪的水不大,目测所及,最宽处不过两三米,最深处亦不过三两米。 这是一条峡谷,全长5000多米,两“岸”尽是悬崖峭壁,溪旁却地势平坦,故而很适合步行而过。往上看,需仰视才见,那些奇奇怪怪的山峰异石,和黄石寨无太大区别。往前看,看不到头,青翠的树木掩映着当中一条清澈的溪流,蜿蜒东去。走在岸边,溪流忽远忽近,水声忽大忽小,一路相伴,恍若仙境。十里溪流,潺潺的水声伴随了一路,这纯净的天籁之声,把人的五脏六腑都洗涤干净了。 由于是谷底,溪流大部分时间被两边的山峰和树木遮掩住了,幽深,静谧,凉气逼人。刚好我们去的时候,游人不是太多,十多个人走在空旷的峡谷里,显得是那么渺小。爬山的时候,大家欢呼雀跃、热闹非凡,可来到了这幽静的去处,大家都不忍惊扰了这山、这水、这林木的清梦,连脚步也显得格外轻了。 可鸟声却此起彼伏。人都说,有水的山才有灵性,其实,有鸟鸣的流水,才更加鲜活。空谷中水声和鸟鸣声相互映衬,象一曲淡雅恬静的二重奏一般,不仅一点也不给人喧闹的感觉,反而更让人觉得幽深。 几个同伴相约到溪流中的圆石上留影,美景、佳人,令人陶醉。忍不住也掬起一捧溪水,那种清凉,透过手掌直到心里去了。路边也有专门供应饮水的点,就是取自山中渗出的泉水,尝一口,果然带有一丝甘甜。于是有伙伴忍不住弃了瓶装的纯净水,全部换成了泉水,有人就说,要带回去让家人尝尝。 如果说,爬黄石寨享受的是攀登的乐趣和登临绝顶之后的兴奋,恰如开怀畅饮一样豪放不羁,那么,与幽深的金鞭溪同行,就如同临风小酌一般的悠悠情怀,值得久久回味。 七、我觉得,游山玩水的乐趣应该有很多种吧。有人喜欢独游,一包一帽一杖足矣;有人喜欢群行,呼拉拉一大群人。前者天马行空,来去自由,后者呼朋唤友,热闹非凡,二者各有各的乐趣吧。 说不清楚自己更喜欢前者或是更喜欢后者,在车上、在寓所里,依着床头独看一本书、听一段音乐,那种快乐是无法言状的,从心底里升起,逐渐弥漫了整个胸腔。可是,在山间行走,看险峰、听涛声、观鸟语,有个伴儿似乎也挺不错的,那时的快乐,有人分享才更好。 张家界一行,男男女女十数人,大多是熟识的同事,也有他的她或她的他,在近一周的行程中从陌生到熟悉,乃至无间。大家互相扶持,互相照应,互相鼓励,竟然处的象兄弟姐妹一样,这是在钢铁水泥的城市中、冰冷无情的办公室里很难想象到的。 小赵有“恐高症”,虽不太严重,但每到陡峭处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起初大家以为他是体力不支,前边有拉的,旁边有搀的,后边有推的。可小赵说,别,我怕高……小侯想了个办法,在比较陡的一段台阶上,旁边的人一只手扶了他的臂膀,另一只手用伞遮了他的视线,这样他既看不到险峻的山势,又感受到旁边人的扶持,脸色逐渐由苍白转为红润,竟然也登上了山顶。 Z副年纪稍大,体力不免有些逊色,走起远路来,落在后面的总是她。于是大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在等候的同时,也多了些观赏路边美景的机会。队伍里带相机的有三四个,但没带相机的占了绝大多数,于是我成了业余摄影记者,400多张照片当中,倒有近300张是大家的身影…… 还有,下山时适时递过来的一根草草粗成的“手杖”,以及半山腰上一瓶舍不得自己喝完的泉水,这些一点一滴,都让人感到由衷的温暖。 八、这次出游也有一些教训,比如:千万要休息好,千万不要整夜地打牌。这近似孩子气的“经验”,是用平均每天晚上休息3个小时、第二天象踩在棉花上一样登山的代价换来的。男人们聚在一起,似乎就是吹牛、喝酒、打牌、谈女人,很不幸,这四样一个都没有少。 第二个教训,是千万不要和打呼噜的人住一个房间。哈,你想想看,平均每天晚上只睡三个小时,还要时不时地被临床的呼噜声惊醒,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 第三个教训,是旅行的标准不要太低,否则干脆就别出来。由于头儿对每个人的预算标准定得太低,即使小李已经运用了微积分技术来和旅行社谈价钱,最后还是超了一点。虽然头儿默许了这个价格,但旅行社却偷偷地降低了旅行过程中的一些标准,把少赚的钱又捞回去了。比如,打着就近住宿的旗号,所住的宾馆都是在山区里的,这样就不可能有三星的标准了,而且,洗澡水是用电热水器烧的,说这里是世界自然遗产,不允许建锅炉。于是,同时开启7、8个房间的电热水器,很容易电闸跳闸,只好轮流洗澡。苦哉。 第四个教训,不要随便就买摊贩的东西。我在山上看到一个很漂亮的竹筒做的茶杯,一问价,38元。我就地还价:10块。人家老大不愿意,说我扣门。最后经过反复较量,15元成交。我很得意,一路吹嘘我的砍价水平。谁知,第二天到了另一个山下,一模一样的杯子,人家张口才要了8块钱! 第五个教训,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带老婆、或情人、或红颜知己一起出来,否则,看着别人成双成对,你只有整夜打牌来宣泄精力啦,呵呵。 九、买那个杯子虽然被宰了,但它还真的与我挺有缘分的。 上天子山的时候,我们没乘索道,而是从山脚的东面出发开始登山。不料,把杯子忘在了景区提供的大巴上,等我想起来时,车已经一溜烟开跑了。心想,算了,上去再买个,这次一定不能超过5块钱,不蒸馒头得争口气。 好不容易登上了山,看完了风景,已经累得一踏糊涂,大家一致同意乘索道下山。这时,我们已转到了山脚的西面。当我们登上了另一辆大巴时,忽然小侯手指着窗外叫我,“主任你看,那是不是你的杯子?”我顺着她的手往车外一看,在十米外一排空无一人的石头条凳旁边,赫然有一个竹筒做的杯子。我跳下车子奔到跟前,拿起杯子一瞅,哈,果然是我的那个!昨天吃晚饭时,小侯为了鉴别它是否真的是竹子做的,在底部扣出了一道道手印。 东西不值几个钱,但那种非常意外的失而复得,让我惊喜不已,忍不住大叫了起来。大家也都很兴奋,竟然有这么巧的事儿: 东西本来是落在了东面的山脚下的,怎么会在山西面的山脚下出现了呢? 看来,有很多很多事情,真的是无法用常理来解释的。 十、尾声 回到家里,已是五天之后。歪倒在沙发上,除了累还是累,没有更多的感觉。睡了两天之后,趁着记忆还新,就敲了以上这些文字。不成体系,没有章法,仅博大家一笑耳。 (今天中午发现这篇上了新浪BLOG的首页。)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79caeb010002z227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