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三八节出游记(3) |
[游记]三八节出游记(3) |
2007-07-16 sina.com.cn |
因了L总经理与车站乘警倍儿熟的关系,我们一行12人得以从工作人员通道轻松进站,避开了拥挤的人群,很快乘上从无锡开往怀化的1607次列车,拿到了L总从列车长那里预订的卧票,照顾好年长的、年幼的和其他的同事住下铺和中铺,最后还剩两张上铺,小导游主动要了一张,另一张当然归我了,这就是牵头者的好处。 按照铺位,各归其位后,女人们从包里拿出了各种食物,开始胡吃海喝起来,闲着的开始吆喝着打牌,更有一位为了这次出游不虚度时间,专门买了毛线,打算旅游结束时抱一件毛衣回家,这不,刚刚坐下,就忙不叠地飞针走线起来。 我倚在床头,静听同事们聊天,偶尔也搭上一两句,耳边充塞着车轮碾过铁轨的哐当声,摇摇幌幌的,一路上迷糊着睡了醒,醒了睡,折腾到晚上10点半才到达张家界。 接站的导游是个黝黑清瘦的土家族小伙子,因火车晚点,害他在寒风中等了2个多小时了,挺过意不去的。从车站到下榻的酒店约有半小时的路程,利用这空儿,导游作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热情洋溢地向我们介绍了张家界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 张家界市现有人口150多万,辖有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和桑植县四个县级行政单位。在这里生活着汉族、土家族、苗族、白族、回族等20多个民族,其中土家族、白族、苗族、侗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占全市人口的大多数,汉族只占总人口的23。其中的这些少数民族在漫长的繁衍、发展、承传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俗和习惯,包括生产生活习俗、婚嫁丧葬习俗,其中以哭嫁与赶尸在民间流传最广。 土家族青年男女以阿哥阿妹相称,以互唱山歌定情,土家姑娘一旦接到男方通报结婚的日子,前十天半月,就不再出门做活,在吊脚楼闺房架一方桌,准备哭嫁,据说不会哭嫁的土家姑娘是找不到婆家的。哭也有规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哭,骂媒人……哭三、五天,也有长达十天半月的。主要内容有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恩,托兄嫂照护年迈双亲,教女为人处世等。据说哭的越厉害,表示情越深,越依依不舍。演变到现在,也作为女子出嫁前向亲友讨要上轿礼的一种手段吧。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a374af0100032619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