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张家界旅行记(续) |
[游记]张家界旅行记(续) |
2008-05-22 sina.com.cn |
张家界旅行记(续) 2006-07-30 10:20:10 大中小 张家界旅行记(续) 穿行黄龙洞 带着浓浓的余味结束了黄石寨和金鞭溪的游览,第三日清晨,旅行车又开始向我们此行的第三个景点——黄龙洞进发。黄龙洞是张家界武陵源中一颗璀璨的地下明珠。它以洞口一股名为黄龙泉的泉水而得名。久闻黄龙洞景观神奇绝妙,此番亲历,方知不匪。 经过一段山路盘旋,我们到达了黄龙洞府所在地——索溪峪。停车的宾馆正对着一脉奇丽的石山,鬼斧神工不见其险峻,天造地设方显其自然,在如阵的烟雾中恰似一幅山水丹青,无比传神。据说这里长久以来只是一片沉寂的荒野,土家人在山间狭小的平地和有限的坡地上耕种生息,没有人去关注当地的峻山秀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几位探险者在当地山民的引导下,找到了一处为杂树掩映着的山洞——传说中的黄龙洞。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披荆斩棘摸进了洞口,不可测的幽深,奇特的溶洞石笋,清冽的地下河在手电的照映下,显得无与伦比的壮丽与神秘。探险者喜出望外,立即向当地政府反映了这片尚待开发的旅游处女地,从而引发了对黄龙洞进一步有组织的科考、开发以及周边旅游业的投资。 黄龙洞现在已探明洞长11公里,洞内垂直高度160米,分为二层旱洞,二层水洞。随着游览的人群穿洞而行,只觉黄龙洞规模庞大,深入大山腹地,凉气逼人,相当潮湿。从距洞口不远处的幸福门和长寿门出来,穿过一条通道,不久便看到洞中一个精彩的世界——地下龙宫。龙宫系一地下大厅,其间经石灰质溶液凝聚而成的洞穴大观,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那些经过岁月更迭水滴成石的石笋、石柱星罗密布、鳞次栉比,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宏大。龙宫中最惹人喜爱的还要数那层层叠叠的石墁,它们在各色灯光的映衬下,就像一幅幅彩色的绸缎,闪烁着晶莹的光泽。面对眼前这般奇景,我忍不住地流连感叹,同时更想知道它的成因。据导游介绍,溶洞景观的形成,水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水是岩体的血液,岩体的缝隙是血液行走的脉管。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了龙宫的一半。这时,土家导游小姐为我们唱起了山歌,优美动听的土家山歌伴着洞顶滴落下来的水声在洞厅中回荡,使我不由自主地产生迷幻的感觉,恍惚间竟不知自己身置何处,不知今夕何夕,还以为自己进入了一个梦中的童话世界。 出了龙宫步行一小段旱路,我们来到了地下河的游艇码头,分乘数艘小汽艇观赏沿河那五光十色的景观:宁静的地下河上,过耳风声飒飒,马达声划破黑色的河面,尚能在微弱的灯光中看到如影的水波。那上千根齐聚一堂的石笋奇观,那飞架地下河的巍峨天桥,一路走来无不令我如梦如醉,忘却了时光的流逝。下了汽艇,我们时而拾级而上,时而峰回路转步入迷宫。沿途所见各类结晶体沉积物成山,成塔,成田园,成林,成柱,成墙壁……色彩绚丽,姿态万千。至于那些独成一体的景点,什么“黄龙1号火箭”、“三拜观音”,什么“黄土高坡”、“火箭发射基地”等等等等,无一不向我们浓墨重彩地展示着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在所有钟乳石之中,有一根被投保1亿元人民币的“定海神针”最令我称奇,只见它高达27米,两端粗中间细,通体透明,整个柱体直抵宫顶。用手轻轻摸上去,只感觉凉凉的,滑滑的,还有一点点潮湿,带着些许寒意。据说钟乳石的发育是极其缓慢的,平均每年也不过堆积几厘米甚至几毫米之厚。那些看上去高高耸立的石柱,到今天成为“神针”、“火箭”他们见证了多少岁月的沧桑?在这空旷的溶洞内,我感受着岁月的积淀,突然更加直接地感悟到人类生命的短暂。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222158010004uf16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