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难忘的张家界“十一”三日自助游 |
[游记]难忘的张家界“十一”三日自助游 |
2007-09-12 17u.com |
不得不提的是我们这次旅行的导游石万庆先生。他作导游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土家汉子,淳朴,健谈,食宿、出行,服务都很到位。第一天晚上在山顶一家小旅店住宿,与同行的游客和石导的家人一同共进晚餐,喝土家酒、吃土家菜,共话旅行感受,气氛相当热烈,直到午夜方才尽兴。现在想来,仍回味无穷。赏美景、交朋友,“十一”张家界三日自助游,不虚此行。 今年“十一”,在神往已久的张家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假期。虽然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但是现在想起来仍然像昨天发生的一样。 对张家界的了解源自一本书,上小学的时候很爱“偷”父亲书架里的书看,其中有一本《人间仙境张家界》引起了我的注意,那直插云霄的金鞭岩,蜿蜒清澈的金鞭溪,惊险绝伦的仙人桥,淳朴静谧的乌龙寨……少年的我被张家界那雄奇的风光和动人的传说深深地吸引,向往着有一天能够亲身感受张家界的美景,了却心中的夙愿。 机会终于来了,今年下半年我倒桂林参加培训,“十一”黄金周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同学们们大多选择了美丽的阳朔,而唯独张家界成了我和王哥的首选之地。然而这次出行还有一个小插曲,颇费了一番波折。由于上半年小腿受伤尚在恢复,加上黄金周出行“一票难求”的恐惧,究竟是否要去颇费思量。最终决定碰碰运气。在售票窗口前耐心的等待了半个小时,前面的朋友一个个的带着失望离开,已不抱希望的我们终于挨到了窗口前,却意外地得到了肯定地回答:有票!心里立时激动不已,连掏钱的手都在随着心跳而颤抖了。天意如此,岂有不去之理! 一夜的火车加上一上午的汽车,疲惫的我们顾不上休息,在车上就开始联系此行的导游石万庆先生。石导三十多岁,其貌不扬,凭着多年的导游经验,对景点的诉说是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听着导游的讲解,我一下子又来了精神。踏入景区,就像进了一个天然氧吧,旅途的疲惫早已被无比的兴奋所代替,心中对这三天的旅行充满了憧憬。 我把张家界的美概括为三个字:雄,奇,秀。张家界原名青岩山,海拔1200多米,从地质学上讲叫做石灰砂岩峰林结构,“三步一幅画,五步一冲天”之称。为了更好的拍到张家界的标志性景点,金鞭岩的风姿,我往返数百米,从不同角度留下了它的倩影,还有神鹰护鞭、母子峰、双龟探溪、千里相会……儿时的想象于眼前的美景相重叠,使我完全陶醉在这美景之中。接下来便要登山了,此时受伤的小腿在隐隐作痛,不过这却让我享受了以前从未体验过的滑竿。上山的路坡度很大,很不好走,好在我不是个胖子,否则我会更加于心不忍。石级被一级级甩在身后,天色夜逐渐黯淡下来,整个张家界被笼罩在一片傍晚的静谧中,走上后花园,眺望远山,俯瞰谷底,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这种神奇力量的敬畏。近乎垂直的峭壁,突兀林立的重重“金鞭”,也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会造就如此的杰作。我的魂魄似乎都要被眼前的壮美的景观摄了去,与这大山融为一体了,达到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忘我”的境界。 晚饭时我与石导交流登山的感受,石导笑笑说,把张家界的山与桂林的山做了一番对比,如果桂林的山是一个含情脉脉,羞羞答答的少女,因为桂林的山普遍不高,造型多为圆润的曲线;而张家界的山就像一个高大魁梧,孔武有力的土家汉字,造型多为刚劲有力,棱角分明的直线。与石导交流不是很多,但是对张家界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带着旅途的倦意和观光的兴奋,平时有些神经衰弱的我在张家界的山顶上睡眠却出奇的好。 如果说第一天是感受了张家界的雄壮之美,那么第二天我们将要领略大自然的奇特之美。第一站是仙人桥。相传古时候土家族的首领向王天子向单程率领族人发动起义,遭到朝廷镇压。向单程被官兵追赶到一处悬崖峭壁,形势十分危急。就在这时,一道霞光出现,一位仙子飘然而至,将手中的丝带化为一座石桥,向王天子终于获救。当我们听着传说,跟着石导到达目的地,看到百米高的峭壁山连接着一座石桥,最宽处有1.8米,最窄处只有1.5米,桥身距地面有70多米高,可谓人间奇景。虽然心里直打鼓,可面对跃跃欲试的众游客,我也不甘落后。走到桥边,发现同行的一位5岁的小女孩都在爸爸的带领下上了石桥,我这堂堂七尺男儿怎可落于人后!深呼吸,凝神静气,到了桥中间,忍不住向下看了一眼,哇塞!头晕腿抖,还真的有点害怕。摆了pose照了相就赶紧下来了,这次“历险”终身难忘。 下了仙人桥,后面的天子座、一步难行、天下第一桥等等就有些平淡,但也都尽显奇特之美。天子座的磅礴气势,一步难行的有惊无险,天下第一桥的宗教色彩,每一处景点都给张家界平添了几分姿色。 经过了两天的游览,我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禁不住问石导,在如此险峻的山上,是如何修筑上山的石级和石板路的栏杆呢?尤其是在峭壁的边缘,行人通过已是很艰难,修路时是如何运送石料,如何施工的呢?石导说,修路当然是非常艰难,石料、木料很多都是人徒手运上来的。在峭壁的边缘施工,也确实发生过工人失足摔下山的悲剧。谈到这里,我不禁有些伤感,为了我们这些“乘凉”的后人能更好地欣赏美景,那些“栽树”地千人们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啊!向景区工程地建设者们致敬! 说到这里,该说说张家界地“秀”了。首先是人文。张家界景区开发地比较晚,处处体现环保意识和人文之美。景区从山下到山顶修有公路,但禁止一切外来车辆上山,只有旅游公司用于接送游客地环保车可以通行,而且游客是免费乘坐的。每当两辆车迎面相遇,司机都要鸣镝致意。山上地石板路边随处可见“保护环境,请勿吸烟”地警示牌,当地的导游、居民都有义务提醒游人不要吸烟。令人称奇地是在游客如织地景点内却从未见过有人吸烟,连平时烟不离手的王哥都暂时忘掉了烟草的香味,大概是景区里清新的空气已经让每一个人陶醉了吧,我这样想。 其次是民风。张家界地处湖南省西北部,生活着苗、土家等十多个少数民族。民族众多,民风淳朴,那些卖土特产的大婶、大娘们,多是衣着朴素,摆一个小摊,坐在树荫下,出售当地的小吃、水果、手工艺品等。大多态度热情,价格公道,宰客现象并不多见。在乌龙寨的卡门上边,还有另一种土特产——山歌。一个中年大婶,带着两个小妹,背后岩壁上挂着游客可以点唱的曲目、歌词。游历至此,坐下听一段山歌,一来缓解疲劳,二来感受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别有一番风味。另外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是抬滑竿的汉子。他们能在狭窄、陡峭的山路上健步如飞、如履平地,却还能和游客谈笑风生,着实令人佩服。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49992.html2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