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一个襄樊企业家的印度之行 |
[游记]一个襄樊企业家的印度之行 |
| 2008-04-03 hj.cn |
|
11月30日1时许,刘家国随同访印归来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团员一起, 走下了从印度德里飞抵北京的航班,结束了为期10天的中印青年交流活动。 这次中国青年代表团访印活动,参加人员一共有100人,其中67位是中央直属机关的青年工作者和青年公务员代表,还有10位青年艺术家、3位中国知名律师和20位青年企业家。参加本次活动的湖北省青年代表只有两人:团省委副书记胡铁军和襄樊立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家国。 团市委副书记陈博说,刘家国算不上是一个很有钱的企业家,可他在一个企业家应该具有的道德水平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上为很多企业家作出了表率。 出访前的培训 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出访任务,团中央对出访过程中的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安排。10月初,刘家国收到团省委发来的正式通知,随同发来的出访须知明确要求,每位代表必须准备两套不同颜色的正装,衬衣和领带也要求颜色不能相同。 到达北京后,外交部亚洲司有关领导又对代表团成员进行了培训,介绍印度的风俗习惯。比如在印度不能提吃牛肉;印度人点头表示不同意,摇头表示同意;见到印度人打招呼时要行双手合十礼;在进入寺庙时要脱鞋等。即便如此,刘家国仍然在印度闹出了“笑话”。 系着破皮带出国 因出身贫寒,刘家国自小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出行前,刘家国仔细按照团中央发来的出访须知准备了一切物品。可能是团中央领导实在想不到还会有人系着一条破皮带出国,就没有对皮带进行要求,可是偏偏刘家国身上就扎着一条已经系了多年的皮带。 11月21日上午,按照原定的活动计划,代表团将赶赴布拉各提麦丹参观国际贸易展。当团员们都忙着更换正装准备下楼乘车的时候,刘家国的皮带忽然裂成了两片。眼看出发时间就要到了,刘家国急忙提着裤子往附近的商场里跑。进了商场之后,刘家国又不会英语,跟服务员比划了半天,就是找不到哪里有卖皮带的。幸好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武力赶来帮忙,才找到了卖皮带的柜台。 大嗓门派上大用场 刘家国曾经在纺织企业工作,说话嗓门比普通人大。代表团在出发前专门要求在印度不能大声喧哗。为此,刘家国一路上都小心翼翼地“捏”着嗓子说话,可是没想到,刘家国的大嗓门居然在这次出访中派上了大用场。 在接待中国青年代表团时,印度方面派出的翻译是一个中文名字叫许呢红的小姑娘。团中央带去的翻译刘凯也是个女孩子,两人说话都细声细气的,在复杂的环境下根本听不见她们说什么。企业家分团的分团长、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焦家良知道刘家国嗓门大,每次翻译讲完之后,就让刘家国大声传达一遍。企业家分团的作法立即被代表团总团负责人发现了,现场任命刘家国为代表团“第二翻译官”,刘家国这下可乐了。 耿直的襄樊汉子 在出发前刘家国就是团里出名的活跃分子,到了印度仍然毫不含糊。在德里,与德里大学、拉吉夫·甘地全国青年政治学院等大学的学生交流时,刘家国第一个站起来提问。在德里大学吃自助餐时,参加宴会的有100多人,当时大家都按规定从一边排队装饭,排在前面的都吃完了,后边的还有一大半没有轮到。刘家国一时着急,就把翻译许呢红叫了过来,建议她向有关领导汇报一下,是否可以两边同时装饭。许呢红一听,说道:“不行不行,那怎么可以?”刘家国不甘心,给小姑娘做起了思想工作:“没事的,你可以去汇报一下,如果可以,咱们吃饭的速度就可以快一倍了。”许呢红想想有道理,就采纳了刘家国的意见,结果她跟领导一汇报就被批准了,大家对刘家国大加赞赏。 最怕吃印度大餐 按道理说,既然是这么高的出访规格,在印度一定可以吃到很多山珍海味,尤其是世界闻名的印度大餐。可是刘家国最怕吃印度大餐。由于印度和中国有两个多小时的时差,当中国青年代表团的成员们习惯性地在上午7时左右醒来的时候,印度的天空还是一片漆黑。11月20日,按照预定的活动安排,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在一天内马不停蹄地参加了6个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团员们下午得知晚上是印度青年和体育部秘书宴请代表团成员品尝印度大餐,早就迫不及待了。好不容易等到晚上8点宴会正式开始,团员们才发现自己完全错了。原来吃印度大餐可不像吃中餐,一下子把所有的菜都端上来。在经过一些繁琐的礼节之后,服务员才端出一道菜来,然后用碟子分到每个人面前,等所有人都吃完后再把碟子收回去。如此反复,几十道菜吃下来已是晚上10点多了(北京时间第二天凌晨1点左右)。服务员把菜端到面前又不能不吃,吃到最后几道菜时,连刘家国这样的壮汉都撑得肚皮鼓起老高,那些女团员就更受不了了。好不容易熬到菜全部上完,活动结束,团员们便逃也似的向停车点跑去。 “神秘”企业家 刘家国的名字已经不止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里了。2002年以来,他每年都拿出数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弱势群体,到目前已累计捐赠30多万元,接受过他资助的学生和市民有50多名,各大新闻媒体对此均有报道。 刘家国不只是一个好心人。早在1991年,他就是襄樊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1995年任襄樊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1999年,刘家国在襄樊首届青年企业家评选中被评为襄樊市优秀青年企业家;2002年,刘家国成为中国第八届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2005年,在“石花杯”襄樊经济风云人物评选中,刘家国又榜上有名……由他创建的立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所从事的主要行业:纸箱生产、塑料印刷、化工、房地产开发、钢绞丝生产——无一不让人对这个神秘的青年企业家充满好奇和联想。 1962年,刘家国出生于襄阳县龙王镇赵集村。由于家境贫寒,通过中考的刘家国在老师的惋惜声中放弃了继续上学的机会,来到襄樊市织带厂做了一名合同工。 1980年,刘家国到市第二毛巾厂从事机修工作。一位老师傅为了提高设备维修水平,从市毛巾厂借回一本织机保养维修手册。为了掌握更全面的机械维修技能,刘家国居然把这本400多页的技术手册从头到尾手抄了一遍,还把书中的图样全部临摹了下来。厂里因产品增加,需要对一台毛巾生产设备进行改造,一位以技术过硬著称的老师傅用了两天时间都没能完成,还是一名学员的刘家国只用了40分钟就完成了设备改造工作。此事被全厂传为佳话。 被调到厂经营公司后,刘家国是全公司少数能为企业赚钱的业务员之一。负责采购时,由他购买的设备质量可靠,价格也低很多。1985年,刘家国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团干部。1987年,时年24岁的刘家国被原樊西区任命为市第二毛巾厂副厂长。 1988年,刘家国被调任市第二制箱厂厂长。他首先规范原材料购买程序,整顿公司财务,接着在全厂实行上班签到制,福利待遇同等化,启用有能力的技术、销售骨干,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002年,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刘家国借款200万元买下了市第二纸箱厂97的股份,开始了自己的民营企业家之路。 作为青年企业家代表出访印度,刘家国的个人财富也是记者关注的问题之一。可是面对这个问题时,刘家国很谦虚地说:“到目前为止,我今年向国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还不到40万元。”
|
| 转自:http://www.hj.cn/html/Finance/F_CSJJ/2006-12/8/061281027416705.html57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